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247章 捉襟见肘

近日天气虽渐趋晴好,义庄附近却仍聚集着不少流民。王爷的贴身侍卫影子将此事如实禀报,末了叹道:\"这些人风餐露宿多日,实在可怜。若能为他们寻个安身立命之所,也算一桩善举。\"

次日用早膳时,王爷正与影子商议此事,赵亚楠忽开口提议:\"王爷,不如派人去义庄问问,看有无愿意去医馆当学徒或是帮工?新店初开,工钱或许微薄,但好歹能有口饭吃、有处栖身,也解了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也可问问张班主的戏班子,看是否还需要人手,那些孩子若能进戏班,也算是有了依靠。\"

王爷颔首赞同:\"此计甚好。虽说能安顿的人数有限,但总比放任他们流落街头强。影子,你即刻去义庄打听,着重问问有无懂医术的老手愿意去医馆帮忙抓药。若有孩童愿意当学徒,更是再好不过。工钱从简,但包食宿,跟着哑弟他们还能学门手艺。\"

影子领命,待与众人用过早膳后,便匆匆赶往义庄。只见十几个衣衫单薄的孩童挤在屋檐下,冻得瑟瑟发抖。一位老者主动上前,表示自己略通药理,愿意去医馆帮忙抓药;另有四个孩子也怯生生地举手,说想当学徒学本事。

影子大喜过望,当即领着这五人来到医馆。青松看着眼前几个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孩子,不禁想起自己初到老御医门下的光景,心中满是怜惜。自己时常要上门看诊,医馆就只有哑弟一人。师傅也需兼顾家中田地不能长留在此,平日还需晒药,煮药些事,如今有了这些帮手,医馆的日常事务便能有人照应,倒也解了一桩心事。

影子又匆匆将张班主请到义堂。张班主仔细打量众人后,最终只挑走了两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子。令人意外的是,他特意命人送来几大箱戏班旧衣,虽说有些褪色补丁起皱,却让流民们眼睛发亮——正值春寒料峭,这些人大多只有一身单衣,早已脏污不堪。两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跟着张班主离开时,回头望向同伴的眼神里,既有不安,也带着一丝对新生活的期待。

看着剩下的流民乞丐,影子一时犯了难。所幸徐掌柜雪中送炭,送来几筐老姜,叮嘱义堂管事每日煮些姜汤给众人驱寒。茶楼每日供应的姜汤总是供不应求。而医馆在新收的四个小伙计帮忙下,也支起大锅,将熬煮的姜汤免费分发给前来求助的流民。

暖阳终于驱散了多日阴霾,与前些日子大雪封城、路有冻骨的惨状相比,如今虽仍有诸多难处,但至少人人能喝上一碗热汤,也让这个春天多了几分暖意。

赵亚楠的老爹在百草堂盘桓了近五日,眼见医馆从草创逐渐步入正轨,青松与亚弟配合也愈发默契,再加上王爷贴心调拨来几个得力帮手,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虽说心中也盼着能留下来帮衬一二,但山里那几亩薄田始终是他的牵挂,无人照料难免荒废。好在这些日子调养得当,他的身子骨已恢复。

与青松商议后,他决定先骑回一匹马返乡。\"我且回去料理些田务,等山里的草药采收好了,再给你们送过来。两头跑虽辛苦些,倒也方便。\"青松见师傅去意已决,便不再多劝,只叮嘱他路上多加小心。

次日天还未亮,吴老爹便收拾好行囊,将剩余的药材仔细归置妥当,翻身上马。晨光中,马蹄声渐远,扬起一路尘土,载着他对百草堂的期许,也载着下次重逢的约定,缓缓驶向远方的山峦。

春阳渐暖,转眼已过一月。山野间,吴老爹与大富穿梭在药田与山林之间,采药锄地两头奔忙。每当瞥见田垄间新抽的嫩芽,或是篓中渐满的草药,想起儿女在百草堂的光景,几个徒弟也都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嘴角便止不住地上扬。大富手脚勤快,既照料着田里庄稼,又妥帖侍奉二老,还谨记赵亚楠的叮嘱,只带着师傅在安全的山头采药。何婶忙着晾晒药材,何叔坐在院门口编竹筐,竹篾翻飞间还念叨:\"等下趟,我也得去看看我家小子的医馆啥模样!\"婶娘更是将灶火拨得旺旺的,在灶台边捣腾着麻辣鱼干——她也盼着去见见唤男。

山里邻里愈发热络,常有人来讨教种在木盆里的蔬菜诀窍。想起去年盛夏,何家木盆里的冬瓜南瓜长势喜人,占地小又方便,引得众人纷纷效仿。如今家中人丁渐少,婶娘仍在木盆里种满青菜,嫩绿的菜叶在风中摇晃,似是攒着满心盼头。百草堂暖事

暮色渐浓,百草堂的油灯在寒风中明明灭灭。堂内弥漫着浓重的药香,混着潮湿的霉味,显得格外沉重。

“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娘!”一声凄厉的哭喊打破了药堂的寂静。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他面色蜡黄的老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年轻人的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实在没钱,可我娘她……”

大夫青松赶紧放下手中的药碾,快步上前查看。他轻轻掀开老人的眼皮,又把了把脉,眉头皱得紧紧的。略作思索后,青松转身走向药柜,拉开一个个古朴的抽屉,抓出几味草药。

抓药的过程中,青松还不时回头看看老人,眼神里满是担忧。旁边帮忙的张伯小声提醒:“掌柜的,咱们最近也没剩多少药材了,再这么免费送,药堂都要撑不下去了。”青松却只是摆摆手,继续专注地称量草药,“人命关天,总不能见死不救。”

药抓好了,青松嘱咐那年轻人回去好好熬住。

年轻人看着这一幕,感动得泣不成声,拉着青松的手连连道谢:“大夫,您的大恩大德,我做牛做马也会报答!”青松只是笑着摇摇头,“快别说这些,先照顾好你娘。等她好了,再想办法好好过日子。”

夜色更深了,药堂里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青松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望着药柜里日渐减少的药材,轻轻叹了口气。但想到刚刚那老人转危为安的样子,他的嘴角又不自觉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寒夜里,百草堂的这份医者仁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贫苦百姓的希望。

然而百草堂的境况却不容乐观。开业首三日义诊施药,积攒了不少口碑,可此后登门的多是附近穷苦百姓:有的房屋被大雪压塌,家徒四壁;有的在重建时砸伤腿脚;还有人因换季感染风寒,个个掏不出诊金。青松与哑弟医者仁心,不论贫富一概救治。幸而前期药材多从家中带来,米面粮油也由徐掌柜接济,但一个月算下来,医馆竟没有落下一两银子。

看着四个学徒、抓药老者勤恳的身影,再算算众人的口粮开销,青松握着账本,愁云满面。医馆没了进项,往后的日子该如何支撑?这\"赔本掌柜\"的担子,压得他辗转难眠。

夜幕沉沉,百草堂内烛火摇曳。青松将何三与哑弟,抓药的张伯唤至堂内,望着账本上的亏空数字,喉头发紧:\"实不相瞒,这整月下来分文未赚,下月的口粮还没着落......\"话音未落,何三不以为难,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拍在桌上:\"哥,别愁!我刚领的月钱,先拿去买粮!救人积德的买卖,哪能总亏本?就当交学费了!\"

青松眼眶微热,正要推辞,哑弟已接过话茬:\"哥,明日我带四个帮工进山采药,药库里的存货撑不了几日,总靠买不是办法。\"一旁的张伯面露愧色,搓着手道:\"掌柜的,我们有饭吃、有床睡,这月钱......不要也罢。\"

青松攥着银子,心中五味杂陈:\"先记下这笔工钱,这五两银子得紧着买药材和口粮。哑弟,明日带孩子们去常走的山头,千万别涉险。姜汤还得接着熬,不少人就指着这口热乎的......\"烛火在众人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映照出几人眼底共有的坚定——纵使前路艰难,这悬壶济世的灯火,总要守下去。

五两银子在药铺掌柜手中不过几味寻常药材的价钱,青松咬咬牙,只买了两袋糙米和些蔫黄的青菜。他嘱咐两个小丫头:\"往后一日只炒一个菜,咱们将就些。\"望着灶台上寡淡的菜色,他心里没底——这样寅吃卯粮的日子,究竟还能撑多久?但每当看到那些裹着破布、捧着空碗来求医的百姓,他又怎忍心拒人于门外?幸而何三仗义,将全部积蓄倾囊相助,才勉强续上这艰难的生计。

翌日破晓,哑弟带着四个孩子踩着晨露进山。山径蜿蜒,他们初来乍到,对地形尚不熟悉。好在初春时节,草木萌发,众人手脚麻利,从日出忙到月升,五筐草药堆得冒尖,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可往后的日子更显棘手:若让孩子们独自上山,怕是连寻常草药都认不全;若全靠哑弟领着,医馆内又缺了人手。权衡再三,他每日只带两三个孩子外出,留一人在馆内打杂。

就这样,百草堂在捉襟见肘中熬过了半个月。清晨的药臼声、午后的问诊声、黄昏的煎药香,交织成一曲艰辛却执着的生存之歌。

青松头一回执掌医馆,方知当家度日的艰难。往日瞧着柴米油盐不过寻常物件,如今每一笔开销都似重锤,敲得他心口发疼。他与哑弟日夜操劳,却总在收支间捉襟见肘,愁绪如藤蔓般缠住心头,夜夜辗转难眠。

所幸近来偶有零星铜板入账,虽只够买几把蔫青菜,却也能稍稍缓解伙食的困窘。可每当瞥见两个小丫头盯着菜碟发怔的模样,青松便觉愧疚难当。她们跟着自己,再没了往日顿顿热乎饭菜的日子,清汤寡水的三餐,让原本灵动的眼睛都蒙上了灰。他攥着账本的手微微发颤,暗恨自己无能,既想悬壶济世,却连身边人的温饱都难以周全。这份煎熬,比任何疑难杂症都更磨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