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252章 筹备婚礼

四月的暖风拂过,天气渐渐回暖,春日的气息愈发浓郁。这般好时节,仿佛给每个人的心头都洒下了明媚的阳光,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在王妃的热心牵线下,几个年轻小伙都寻得了心仪的对象,如今干起活来格外带劲,浑身充满热情。这一切,都如赵亚楠所期盼的那样——她盼着大家对生活始终怀揣希望,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

随着天气放晴,亦庄街头的流浪汉、乞丐们也有了新的规划。有些人选择踏上归乡之路,还有些在影子的推荐下,到各个店铺做起帮工。最近,影子更是帮了大忙,为茶楼寻来一位大婶负责打杂,还给众人居住的小楼添了两个丫鬟婆子。

说起来,芷兰茶庭本就有将近三四十号人,厨房空间本就捉襟见肘。如今人越来越多,吃饭都成了难题。徐掌柜无奈之下,只得安排新来的两个丫鬟婆子在小院里另起炉灶。如此一来,倒是方便不少。虽说每日饭菜依旧只有一个菜,但一口大锅里荤素同炖,倒也丰盛。两个婆子要操持三四十人的三餐,着实辛苦。好在只做一个菜,大大缓解了茶楼厨房的压力。

近来,王爷对麾下众人十分厚待。得知赵亚楠想为阿武和阿文筹备婚礼,却正愁没地方安置这对新人。赵亚楠想起上次王氏姐妹临时跳舞的后院,便提议将其买下。后院的主人前面经营着酒楼,舍不得卖正店,不过那荒废许久的后院,经赵亚楠上门一商议,老板竟爽快答应出售。

众人不再到茶楼用餐,厨师长总算松了口气。以往每到饭点,厨房总是忙得鸡飞狗跳,如今虽说不用再操持众人的餐食,但厨房空间狭窄的问题一直存在。好在徐掌柜当机立断,安排人将做饭的场地转移到小楼,这一举动极大地缓解了厨房的拥挤状况,厨师长见状,心中满是欣慰。张班主也很识大体,主动派人协助两位厨娘。

虽说春红和蔷薇两个小丫头会帮着清扫小院,但厨娘依旧不轻松。她们不仅要收拾整个小院,还得负责收纳整理。徐掌柜平日里实在太忙,每天天不亮就得赶往茶楼,掌管着里里外外大小事务,直到晚上九十点才能归家,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他的衣物便交由两个丫鬟婆子清洗。而这两个丫鬟婆子,忙完份内之事,还得打扫小院,毕竟这里住着这么多人,生活起居都需要妥善打理。

王爷顺利买下了酒馆后荒废的院子,立即派人着手清理和翻新。阿武、阿文兄弟俩跟随王爷多年,忠心耿耿,在王爷心里,他们早已情同手足。虽说王府有为他们准备房间,但考虑到春红和春芬要在茶楼帮工,住得近些更为方便。春芬的姑姑胡娘子听闻侄女和阿武的喜事,笑得合不拢嘴。近来,辉高和兰花的婚事也尘埃落定,胡娘子连忙派人将喜讯告知家中大哥大嫂。春芬的大哥竟带着父亲赶来。

赵亚楠计划等后院装修完毕,就在茶楼为这三对新人一同举办婚礼。阿武有些难为情地提出,希望能邀请自己的师傅前来观礼。小院宽敞,除了两对夫妻居住,再多住一位师傅也绰绰有余。王爷自然不会反对,还笑着应下会好好安排 。

王爷派人砌起一堵高墙,将酒楼后院与前院彻底隔开,并在后院新开一扇门,连通茶楼后院。如此一来,茶楼后院的面积一下子宽敞了许多。随后,王爷命人对这片荒废的后院进行全面翻修,原本这里仅有四间屋子,王爷想着,成婚之后难免生儿育女,便打算给阿武、阿文兄弟俩每人分配两间,这样的居住空间应该足够了。

后院还有一口老井,经过一番清理修缮,倒也焕然一新。王爷考虑周全,又让人在后院加盖了一间小厨房,方便他们偶尔自己下厨,或是招待客人。得知消息后,阿武早早便将师傅接来,希望师傅能在这里安享清福。

另一边,张班主却为辉高和兰花的婚房犯了愁。思来想去,他只好与春香、红花姐妹商量,提议让她们搬去和蔷薇同住。毕竟,兄弟姐妹成婚之后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好在这两个小姐妹通情达理,尤其是红花,一听说能和何三住在同一个院子,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而且她们和蔷薇本就十分熟络,如今不仅能在同一个院子吃饭,还能住在一起,倒也方便。大家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体谅才是维持和睦的关键,谁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丢了工作。其实,张班主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想出这个权宜之计。

再说云娘,独自带着六个孩子挤在一间屋子里,日子过得着实有些局促。好在这些孩子都乖巧懂事,平日里不练功的时候,还会到茶楼帮忙打杂。

茶楼里还有两个负责帮客人更衣的小姑娘,生得容貌清秀,好在她们家离得近,不用居住在茶楼。赵亚楠见状打趣道:“茶楼里这么多漂亮又可怜的姑娘,影子竟然一个都看不上。”看着王爷为阿文、阿武筹备婚礼,也不知影子心里会不会羡慕。

至于阿江,王爷原本想让他与阿文、阿武一同筹备婚礼,没想到这小伙子害羞得满脸通红,连忙推辞说,师傅早已定下,让他在年底与师妹完婚,让王爷不必费心。赵亚楠这才放下心来,毕竟这些人都是王爷的得力助手,自然要一视同仁地关照。

转眼已至四月底,整个茶楼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三对喜事接踵而至,胡娘子与张班主笑逐颜开,连平日里腼腆害羞的阿文,也整日喜笑颜开。此前,阿文一直为不知如何向春红表白而发愁,如今有王爷出面做主,他干起活来愈发干劲十足。

阿文与阿江此前一直挤在三楼狭小的阁楼里,生活颇为局促。如今王爷购置了酒馆后的小院,打算安置阿文和阿武,阿江也有了搬迁的机会。不过,想到要与两对夫妻同住,阿江觉得多有不便,宁可继续留在阁楼。王爷尊重他的选择,并未强求。

同一时期,赵亚楠去百草堂查看时,惊喜地发现这里已摆脱了入不敷出的困境。虽说收入依旧不算丰厚,但四月份的收支已能勉强平衡。新来抓药的张伯,是个经验丰富的赤脚郎中,与哑弟、青松相处融洽。哑弟和青松对张伯敬重有加,常向他请教医术,而张伯也不时分享自己的见解。

在赵亚楠的支持下,百草堂有了充足的物资。哑弟与青松为每一位接诊的患者都建立了详细的病理档案,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他们仁心仁术,实在没钱的就免费为百姓治病,赢得了众人的感激。附近的大婶大娘常送来自家种的青菜、鸡蛋,孩子们也主动帮忙收集干柴枯枝。

闲暇时,哑弟便带着孩子们上山采药,即便有师傅和大哥时常送来野菜野果,他们依旧坚持自给自足。曾经捉襟见肘的日子一去不返,百草堂的生活终于步入正轨 。

哑弟与二哥居住的小楼宽敞静谧,房间众多。每月,吴老爹和大富都会准时从乡下赶来城里,为百草堂送药。每次马车都装得满满当当,他们会在此留宿一晚,次日清晨再返程。随着来往次数增多,吴老爹和张伯渐渐熟络,相处十分融洽。

每次来,大富都像个好奇的孩子,在小楼里东瞅瞅西看看,嘴里还不住地打听城里的新鲜事,碰上什么新奇好玩的物件,都要追问个究竟。如今,看到青松他们每月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吴老爹和大富总算是松了口气。其实,他们从未奢望靠着药店大富大贵,只盼着能在这积累经验,精进医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青松、哑弟和张伯总会聚在一处。他们围坐在桌前,就当日接诊的病例、药理知识,或是药材的炮制方法展开热烈讨论。烛火摇曳间,三人时而皱眉思索,时而会心一笑,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