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庆:开局捏碎大宗师经脉 > 第124章

大庆:开局捏碎大宗师经脉 第124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3 08:51:38 来源:小说旗

“沈重和锦衣卫何在?任由敌国之人行凶而不阻?”

“狼桃尚且败北,苏寒必已达大宗师之境!”

群臣齐呼:“恳请太后惩处沈重!”

“臣附议!”

……

大殿内众臣向北齐太后与战豆豆俯身行礼,义愤填膺地控诉苏寒的残忍 ** 及沈重的失职。苏寒如此嚣张,在城门口公然残杀六百一十名北齐子民,简直无法无天。

众人也清楚为何沈重与锦衣卫袖手旁观,毕竟大宗师岂是轻易能招惹?然而明知如此,沈重身为锦衣卫镇抚使,对此置若罔闻,群臣怎能不对其有所责备?

端坐龙椅的战豆豆面色微沉,问:“狼桃伤势如何?”

狼桃虽行事鲁莽,但他毕竟是北齐的九品上强者,且为苦荷高徒。战豆豆实不愿其就此陨落。

北齐太后身边的海糖朵朵亦眉宇间透着忧虑与无奈。先前她已明言狼桃绝非苏寒对手,并劝阻师兄切勿挑战苏寒。如今狼桃却已被钉于城头。

“回禀陛下,狼桃大人重伤昏迷,太医已随驾前往诊治。”一名御林军直言,“贯穿狼桃大人的冰枪,即便我们多人合力亦难以拔出分毫,只能任由其缓慢消融。”

战豆豆听后略感宽慰,微微点头。

“启奏陛下,边境传来紧急军情!”

一名太监神色慌张入殿,伏地叩拜,双手高举密函:“庆国边军各部调营,逼近三十里,停驻于边境线外。”

此言一出,尚未等战豆豆回应,殿内文武官员尽皆变色,低声交头接耳:

“不是说好议和吗?为何庆国再度兴兵压境?”

“难道是因苏寒与庆国使节所致?”

“一旦开战,受难的还是百姓啊!”

“如今我国库空虚,再经不起战火了!”

……

先是苏寒突破至大宗师,接着他在城门前 ** 百姓,还将苦荷 ** 狼桃钉在城墙上。如今连庆国大军也陈兵于北齐边境。特别是苏寒这位大宗师,此刻就在皇宫外,随时可能闯入宫中。

接连不断的噩耗传来,

令大殿中的文武群臣脸色阴沉,人人面露惊惧之色。

...

...

为表支持,点击自动订阅按钮吧!作者每日更新不低于一万五千字,要是喜欢的话,不妨多给些鼓励哦!

...

...

珠帘低垂,北齐太后微颦秀眉,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大臣们,缓缓开口,语气温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爱卿,有何对策?不妨说来听听。”

虽然北齐太后本人也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坏消息深感苦恼,

特别是庆国边军同时逼近的消息让她尤为头疼。

尤其眼下庆国各部兵马压境,显然是针对苏寒以及庆国使节而来。

但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苏寒这位大宗师踏入皇宫一事。

太后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许久过去,

“回禀太后,臣以为绝不能放苏寒入宫。”一位文官出列,先是对太后施礼,再向高坐龙椅上的战豆豆行礼,语气恭敬地说道。

“正是,咱们国师苦荷正被庆国那大宗师牵制在外,此时断不能让敌国强者进宫。”

“此人刚突破大宗师境界,性格狂傲,仅因几句闲言便敢在街头 ** 无辜百姓。”

“臣亦持相同看法。若此人进了宫,一旦心怀不轨,后果将不堪设想!”

“依臣所见,不如将他安置于宫外,只需接待庆国使节完成议和即可。”

...

见有人率先发言,其余大臣也纷纷站出附和。

苏寒甫一进城便胆敢在闹市中 ** 千余名平民,

若其入宫后突起异心,谁能制止?

谁又敢阻止?

战豆豆与北齐太后目睹群臣争论,均不由自主地皱眉。

“召见苏寒乃是我母后与朕早有决定的事宜。”

北齐太后凝视着众臣,低声说道:“而且,苏寒目前还在宫外候着。若我们拒绝召见或不准入宫,恐怕会惹怒他,并让人觉得我大齐 ** ,有损国威。”

“此事莫要再议!诸位爱卿还有别的计策吗?”

召见苏寒之事,早已敲定。

况且,苏寒此刻就在宫外等候。

岂能轻易放他离去?

若非苏寒已成大宗师,此举尚且可行。

然则,苏寒修为已达大宗师境界。

北齐若如此行事,怕是会被苏寒视为羞辱。

届时局面恐难收拾。

朝堂之上众臣皆懂太后之意,一时语塞,难以开口。

“母后,儿臣以为,可调动驻守上京的兵马至太极殿护驾,再加御林军与禁军,总计兵力达二十万之众。”

战豆豆端坐龙椅,目光扫向珠帘下首的太后,拱手进言道:“即便苏寒怀有恶意,见此强兵压阵,亦当有所忌惮!”

“更何况,他此次前来,本为两国议和,调兵不过是防患未然罢了。”

“若无恶意,自是最妙。”

御林军与禁军合计五万精锐。

上京驻军更有十五万之数。

合计兵力整整二十万。

纵使苏寒身为大宗师,面对二十万大军,也绝不敢轻举妄动。

除非有意引发两国交战!

“好!依陛下之意行事便是。”

太后沉吟片刻,望向群臣,启齿道:“传哀家旨意,命驻军即刻入宫护卫!”

北齐皇宫,巍峨壮丽。

楼台殿宇,尽显奢华气派。

其装饰布局,无不彰显王者风范。

在锦衣卫指挥使沈重带领下,苏寒乘坐的銮舆直入宫中。

一路穿廊过殿,抵达太极殿前停下。

随行者仅苏寒、他的虎卫以及使团副使范咸等人。

使团其余人员皆留宿宫外。

由沈重妥善安置。

苏寒倚坐銮舆,揽着司里里的纤腰,环顾四周建筑,频频点头,甚是满意。

相较庆国皇宫,北齐皇宫更为宏伟庄严。

其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不久之后,苏寒将返归庆国,届时庆帝……

北齐此国,也是苏寒志在必得的目标。

北齐皇宫愈显奢华,苏寒愈加心满意足。

太极殿旁肃立的禁军、御林军等身着甲胄、手握长刀长矛的将士们,也被苏寒所察觉。

对此,苏寒并无他意。

随着苏寒等人的到来,太极殿四周的兵士皆显戒备之态,目光紧盯着苏寒,下意识握紧兵器,呼吸急促,冷汗直冒。

名震一方者,自有震慑之力。

苏寒为大宗师之事,早已传遍军中。

这支由御林军、禁军及驻守上京的士卒组成的二十万大军亦得悉此事。

他们深知北齐太后与战豆豆调动大军入宫,正是为了防备苏寒这位大宗师。

若苏寒稍有异动,他们必与之交锋。

到那时,不知会有多少人陨命于苏寒手下。

\"主子,太后再三吩咐,将整个皇宫的御林军和禁军尽数调来,连同上京驻军,也悉数遣至此处。\"

司徒里环视四周持械的众多将士后,望向苏寒,低声言道。

自踏入皇宫,他们一路走向太极殿,沿途见到的士兵愈发密集。

\"大哥,粗略估算,此处兵力或近二十万,这北齐太后行事果真气派非凡。\"范咸神色严肃地说道。

二十万人虽不算多,但如此庞大的阵势摆在眼前,亦极有威压之势。

苏寒一行仅带五十名虎卫,总计不足百人,与对面二十万大军相较,数量相差两千余倍,实难匹敌。

\"二十万?沈大人,难道齐国真这般惧我,竟调集如此多兵力至此?\"苏寒眼中掠过一丝惊异,全然无视四周大军投来的警惕目光,只扫了沈重一眼,淡然一笑:\"莫不是想围攻于我?\"

短短时间内,北齐太后与战豆豆便能集结二十万大军,确非易事。

然而,以这二十万大军对付苏寒,仍是远不足矣。

\"苏大人何出此言,您乃使团正使,我大齐岂敢行此卑劣之举。\"

沈重面露喜色,略作拱手后,便编织起了一段早已熟稔于心的谎言,抬手指向周围的士兵:“适逢我国今日操练军伍,您恰巧入城,纯属巧合相逢。”

“这些将士共计二十万之众,皆是我齐国精锐中的精锐!”

沈重稍作停顿,在提到二十万时特意加重语气:“阁下不妨瞧瞧,我齐国将士如何?与贵国相比,是否亦不遑多让?”

虽然这二十万大军实则是北齐太后为了防范苏寒而特别调集,但在表面上,沈重绝不会直接坦露 ** 。

“操练军伍?”苏寒环视周遭戒备森严的二十万大军,嘴角微扬,丝毫不将其放在心上。

“苏大人请移步至龙辇内,前方即是我齐国太极殿,诸位随行之人,烦请暂且在此稍候片刻。”

沈重毕恭毕敬地对苏寒作揖,似未察觉苏寒话中隐含的轻蔑之意,笑意盈盈地说:“太后与陛下只召见您与范大人。”

毕竟太极殿是北齐文武百官及太后、皇帝商议政务之地。

身为锦衣卫镇抚使的沈重,自不会任由苏寒随意带领随从进入皇宫。若非北齐太后早有旨意,如此大宗师怎能如此轻易闯入禁地?

即便是允许苏寒乘坐龙辇大摇大摆入宫,那也是沈重顾念其大宗师身份的恩惠。更何况眼下四周还有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沈重心气随之高昂,态度也随之强硬起来:“所有虎卫,原地待命!”

苏寒携司里里走下龙辇,丢下这句话后,便率领高达与范咸等人径直走向太极殿大门:“其余人,随我一同入内。”

接到苏寒指令后,五十名虎卫肃然站定。

“止步!陛下仅召见您与庆国副使。”

当苏寒靠近时,那位被大军环绕的北齐将领伸手示意,冷眼注视,全然不见半分客气。

即便知晓苏寒身怀大宗师修为,但他背后站着二十万大军,底气十足,怎会对苏寒过分礼遇?

“你真敢阻拦?我已仁至义尽。”

苏寒仰头望向那名将领,迈出一步,体内雄浑之力汹涌而出,化作无形威压,瞬间笼罩四周士兵。

临近苏寒身边的数百名士兵,瞬间因他释放的强大气势震得飞出数十米远,口中喷血,兵器脱手,重重摔在地上,不知是生是死。先前开口的北齐将领四肢骨骼尽碎,惨叫一声后昏死过去。

\"唰!唰!唰!\"

御林军、禁军与士卒见苏寒出手伤人,立即抽出腰间长刀,举矛围上,气氛顿时紧张至极。

\"苏将军,我和滕子京留下也无妨,不去也可。\"

王启年腿软面白,指着滕子京对苏寒笑道。他根本不敢设想二十万大军攻来的情景。

\"王启年所言不错,苏将军,我们二人守在此处便可。\"

滕子京脸色亦差,吞了口唾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