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九五豪门兄妹的财富征途 > 第45章 国之重器:科技强军的战略共振

2006年11月1日,杭城的银杏叶染上金边,星达组装厂的巨型电子屏闪烁着醒目的招聘信息:“六纳米芯片技术岗底薪2万起,年终奖上不封顶,包吃包住!”厂区门口排起百米长队,手持高等学府毕业证书的工程师们裹着寒风,却难掩眼中炽热的期待。沈浩然站在监控室的全息投影前,看着画面里涌动的人群,嘴角勾起欣慰的弧度——这场科技人才争夺战,星宁早已凭借硬核实力占据高地。

“沈总,首批六纳米芯片生产线调试完毕!”技术总监的声音通过智能通讯器传来,背景音中,机械臂精准抓取晶圆的嗡鸣清晰可辨。沈浩然快步走向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宛如银色的钢铁巨龙,AGV无人运输车沿着磁悬浮轨道穿梭,将光刻胶、掩膜版等材料精准配送至工位。AI质检系统的激光扫描阵列不停闪烁,每秒钟对芯片进行3000次纳米级检测,一旦发现瑕疵,机械臂便会闪电般将不良品抓取剔除。

“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孪生技术,”工程师指着中控屏上的虚拟生产线模型,“线上线下数据实时同步,连设备螺丝的松动都能提前预警。”沈浩然注意到车间角落的特殊区域,那里正进行光刻机核心部件的组装——由星宁自主研发的极紫外光源系统,正被小心翼翼地嵌入精密框架,它发出的13.5纳米波长光束,是实现六纳米制程的关键。

此时,沈浩然的卫星电话突然震动。“浩然,干得漂亮!”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是退役元帅大伯沈振国,“我那在京城当市长的学生看了你们的技术报告,激动得连夜向军委汇报!”沈浩然握紧听筒,大伯的话语仿佛带着沙场点兵的气势:“军委希望你们能捐赠部分六纳米芯片和光刻机技术,用于升级军事装备。”

“大伯,我早就有这个打算!”沈浩然望向窗外的生产线,“星宁的技术从一开始就带着军工基因。我们不仅捐赠技术,还能派团队驻场,确保系统无缝对接!”他想起量子实验室里的成果——那些能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加密系统,正等待着在国防领域大展拳脚。

挂断电话,沈浩然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同志们,我们的技术即将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盾牌!”他调出军事应用方案,“六纳米芯片将用于升级雷达、导弹制导系统;光刻机技术能帮助军工企业建立自主芯片生产线;至于量子加密系统……”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打造一个让海外情报机构有来无回的‘数字雷场’!”

在沈浩然的部署下,星宁迅速成立军工专项小组。工程师们将六纳米芯片的性能参数进行军用级优化,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提升了50%;光刻机技术团队连夜整理技术文档,准备交付军方科研院所;量子实验室则开发出双重陷阱机制——当黑客试图破解防火墙时,系统不仅会释放虚假情报,还能反向追踪其真实Ip地址,将计就计获取关键证据。

半个月后,首批搭载星宁六纳米芯片的新型雷达在西北某基地启动测试。屏幕上,数百公里外的无人机目标被精确锁定,连飞鸟振翅的轨迹都清晰可见。“这精度,比之前的设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基地指挥官激动地拍着沈浩然的肩膀,“有了你们的芯片,我们的防空网真正成了‘火眼金睛’!”

而在虚拟网络战场上,星宁的量子防火墙正上演着无声的攻防战。某海外情报中心试图渗透我军网络,却不知自己早已踏入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他们自以为破解了部分数据时,系统自动释放的虚假作战计划成功误导对方判断,同时,量子加密的追踪程序已将其服务器的物理位置锁定。

“沈总,我们获取了对方的指挥链信息!”情报分析员冲进办公室,“他们的行动部署、人员名单,全在这儿!”沈浩然看着屏幕上的机密文件,眼中闪过寒光:“把证据移交国安部门。星宁的技术,不仅要守得住,还要打得狠!”

这一年的深秋,星达组装厂的招聘仍在继续。厂区内,新一批六纳米芯片生产线正在安装,机械臂调试的嗡鸣声与员工的讨论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沈浩然站在厂区最高处,望着远处星宁集团的楼群,那里的量子实验室、虚拟现实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他知道,当科技与国防深度融合,当民营企业的创新力量注入国家战略,中国在科技强军的道路上,必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