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34章: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类的唯一标准

“苏明,你一天光吃米,能吃掉多少?”

“我...若不算菜,肉之类的话;我一天吃米也就吃500g左右;但这样吃不饱。”

“其余人呢?”

其余学生纷纷开口回应。

有600g,有700g,也有1000g的。

数据不一,李时珍开口:“好,那就取苏明的数字。”

“现在请大家抛弃掉大明这个国家的概念;抛弃掉一切的概念。”

“李先生我,现在每天给苏明400g的粮食,你会如何?”

苏明想了想,“我会吃不饱。”

“嗯,是的;你吃不饱。”

“现在,我第二天给你削减到300g,你会如何?”

苏明一脸严肃地看向先生,先生这么问必有深意:“我会缺少营养,长时间下去会饿死。”

“很好,第三天我给你削减到200g,你又会如何?”

“我...会煮成稀饭,尽量活得更久!”

“嗯,第四天,我给你削减到100g,你会如何?”

“还是稀饭。”

“嗯,第五天,我什么都不给你,你又会如何?”

“我...”

苏明眼珠一转,“这时候,我会忍一忍;我可能会饿一顿,或去吃点草,寻找野果之类的。“

“不错,人之常情;第六天,我不仅不给你米,我还把你家附近的草烧光,果树砍光;然后我还要派人过来揍你;希望你个贱民快点去死;你会如何?”

听到这话,作为老父亲的苏岳县令表情有些怪异。

当着我的面这般举例子,说我儿子是贱民,先生,您可真是不拘一格啊!

不过他没有插话;因为他也知道——这个大明,褒贬不一。

对大部分的百姓还是比较不错的;目前嘉靖皇帝以百姓为本;改善民生;将土地良田分发代户。

减轻百姓的赋税;让一切都处于恢复的阶段。

同时皇帝还对特别贫苦的地方进行赈灾,一时间现状改善极。

若在之前,苏岳县令觉得没有太大的大问题。

但现在,眼界不同,看到的问题也就更多。

那个位置...

未尝不可让李先生试试!

看到苏岳的自言自语,江哲面无表情地说:

“现在是还不错的;但整体上根本不行!”

“在不久后,他得昏庸了。”

“之后还滥用奸臣:严嵩等流;不知害死了多少为国为民的好官。”

“之后的海瑞在谏言时特地说了【嘉靖嘉靖,家家干净】流芳千古的话语。”

“人是会变的,苏老祖宗;眼光长远点;不要夸赞敌人,赞美敌人;我们要平常心。”

“朱厚熜能坐,那么老李也能坐;朱载堉大科学家也能做;甚至你也能坐;只不过,需要学习学习,让人命开始变得值钱起来,而不是如草芥。”

这一刻,苏县令莫名感到一阵温暖的暖流从背后流入后脑勺,仿佛有温暖之意。

因身体抱恙导致的后脑疼痛,也随之而消失。

他下意识地回过头,发现天空是阴天。

哪来的暖流,让自己好一阵舒畅?

室内,沉思良久的苏明坚定地说:

“先生,恕我接下来有点大不道。”

李时珍点头,“但说无妨。”

“那时候,我肯定会揭竿而起;先杀了先生您,由于我血性方刚;我忍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谁让我不公平,我就让谁不好过;我会抢了您家的米;杀了您家的人;再然后开始逃亡。”

听到此处,学生们一愣,被苏明的胆量惊到了,这妥妥的侠义之辈!

但更多的是一脸不解。

他们不知先生这般问,有何深意。

李时珍满意地笑了:“嗯,所以第七天,你逃亡的路上;你身上有多少粮食?”

苏明随意地给出一个数字,“可能是1石,可能是5石,也可能是10石,甚至更多;但更多的是钱财,可以兑换粮食!”

李时珍轻轻点头,“是的,你使用了非法的劳动,也就是抢劫——从而提高了自己个人的【生产力】,以此来让自己身上的粮食增多;从而你会活下去。”

“现在,大家理解了吗?”

此话一出,学生与夫子们顿时如遭重击,满脸不敢置信。

突然间!

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最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

顾名思义,就是提高作物,提高经济、提高一个国家一切能提高,对人民有利的创造过程。

李先生用最简单的【抢】诠释了概念。

苏明抢了别人的海量东西,就等于非法提高了个人的生产力。

这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

王权双眼放光的问:“先生,我明白了;如果我们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去抢海外的人,甚至抢草原上的敌人的粮食和土地。”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从而提高了每个人的生产力;然后就变成了【社稷生产力的整体提高】。”

“之后,我们就能安稳一段时间,对否?”

杨修紧跟其后,“当整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提高后,百姓也会安居乐,随之跟着增长;那时候数不清的问题接踵而来;扩张土地...至此,战争又会跟上来了。”

苏明连连点头,“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当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世界就安定了。”

听到这话,江哲有些蒙。

“老李,不得不说;你对生产力三个字简直是吃透了啊!”

“正儿八经的【生产力】可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从横向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从纵向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和长期生产力;若从层次来看的话,生产力又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这么大的一个学问,被你三言两语讲完了呗?”

李时珍微微一笑,“是的,你们都很不错,领悟力很强,这个也有专业名词:叫做【短期生产力】。”

“抢,财,人、地;是来的最快的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之一。”

“若,抢完了呢?”

“把附近敌人都抢完了;海外敌人也抢完了;然后呢,大明老百姓得吃喝用吧?”

“最后都消耗光了,杨修说的不错,然后大明人口增长了;又没钱又无粮,又没有布匹牛羊了;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跟草原游牧民族一样吗;去抢;可是我们已经抢完了呀;没有什么再给我们抢了呀!”

此话一出,苏明,杨修,王权众学子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理解,抢是来得最快的,但也是最不稳定的!

但若要长期稳定提高生产力...

难,需要疯狂地种植;种植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

总之百姓需要制造一切所需要的;直至完全富足即可!

然而...

制造就离不开工坊、人力、物力,等等等等。

学子们渐渐的沉默了。

我们现在还不是官呢;为何李先生总把我们当官来培养呢?

室外的苏岳,常斌,赵才、吴院长等人都在苦思。

他们理解这一切该如何破局。

但是,感觉,无法提高。

大明是农业文明国家;以农为本。

若不以农为本,那该以什么为本呢?

看到这些,江哲面露感慨地摇了摇头,“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李时珍直接就把答案给了你们了,差点告诉你们;结果你们这群学生和夫子还是不知道。”

“都知道提高生产力是创造了,你们倒是往大了想啊!”

“就这一点,你们连现代接受过九年义务的小学生的眼界都不如。”

“若学院里都是诸子百家的学生,那该多好;诸多学子肯定第一时间明白;尤其是墨家、公输家学子!”

他对封建社会的古人虽多是好评:勤劳、任劳任怨之类的。

此刻,江哲才意识到,封建就是封建。

虽有聪明人,但依旧无法跳脱得出局限性。

包括洪武皇帝的养猪政策、海禁政策等等等等。

他们根本就看不到超出自己眼界的东西!

忽然间,赵才见现场冷了,便开口打破僵局:“短期不可取;只能提高长期生产力。”

闻言,所有人都看向赵才格物先生。

李时珍一脸失望地看向学生和夫子们,“赵夫子说得不错。”

“都告诉你们了,提高长期生产力;怎么提高;从哪方面提高;怎么让大明的粮食的翻倍,变得可持续状态?”

此话一出,学子与夫子们依旧惭愧地摇了摇头。

只有赵才是学习格物的,他自然知晓。

见状,李时珍颇感无奈,有气无力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三句话。

“看好了。”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第一标准】

【优秀人才是提高国家的第一资源】

【技术创新是提高国家的第一动力】

书写万,面向台下,李时珍开口:“先后顺序是。”

“1:科学技术。”

“2:优秀人才。”

“3:技术创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