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48章 盛夏蝉鸣里的清北之约

1992年1月10日,杭城的冬天格外清冷,呼啸的北风拍打着沈家老宅的窗户。沈知意裹着毛毯坐在书桌前,台灯将复习资料照得透亮,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三年来的汗水。十八岁的她,笔尖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快速游走,窗外的寒夜仿佛都被隔绝在这方小小的暖黄色光晕之外。

“阿姐,喝杯姜茶暖暖身子。”沈舒端着热气腾腾的瓷杯推门而入,十二岁的少女褪去了稚气,眼神里多了几分沉稳,“宁姐说她整理了最新的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待会儿就送过来。”话音未落,沈宁抱着一摞厚厚的笔记本疾步走来,十四岁的高二学生已是杭城一中的“学霸”,推眼镜的动作都带着自信:“这次的导数题型有新解法,我结合了二叔寄来的《高等数学基础》......”

星宁工作室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悄然调整了节奏。苏睛主动接过大部分管理工作,将会议室改造成临时自习室,还特意叮嘱食堂每日准备补脑餐食。“知意,你就安心备考,工作室有我们守着!”苏睛拍着胸脯保证,眼神里满是期许。

高考的日子在蝉鸣中如约而至。沈知意与苏睛、陈昊、林悦四人并肩走进考场,他们的书包里不仅装着文具,还塞着沈宁整理的“万能答题模板”和沈舒手绘的祈福书签。考场上,沈知意沉着应对每一道题,那些在星宁工作室熬夜学习商业知识培养出的逻辑思维,此刻竟与解题思路奇妙相通——分析市场需求的能力,化作拆解难题的敏锐;统筹项目的经验,转化为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智慧。

放榜那日,杭城沸腾了。沈知意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苏睛凭借扎实的商业素养和优异的文科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昊和林悦也分别被清北的王牌专业录取。消息传回星宁工作室,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震得玻璃幕墙嗡嗡作响,就连曾经的小员工们都从各地发来贺电。

“知意,你做到了!”苏睛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时,你说要改变命运......”沈知意望着窗外的凤凰花,思绪飘回多年前——那个在旧电脑前自学商业知识的少女,那个带着妹妹们创办工作室的青涩身影,此刻终于与通知书上烫金的校名重叠。

沈家老宅张灯结彩,庆祝宴上,父亲颤抖着声音说:“我从没想过,咱们家能出四个清北生......”母亲则抹着眼泪,将一碗长寿面推到沈知意面前。更令人惊喜的是,远在海外的二叔和即将成为百亿富豪的姑姑都连夜赶回,二叔西装口袋里还别着沈舒设计的银杏叶胸针。

“这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星宁精神的胜利。”姑姑沈雅婷在宴会上举杯,“知意,你用行动证明了,商业智慧与学术追求从不矛盾。”她随即宣布设立“星宁清北奖学金”,每年资助寒门学子冲击顶尖学府。

开学前夕,沈知意带着妹妹们重游灵隐寺。她在功德箱里投入了第一笔奖学金善款,望着千年古刹的飞檐,对住持说:“当年捐赠二十万修缮藏经阁,是希望文化得以传承;如今设立奖学金,是想让更多人有机会触碰知识的星辰。”住持双手合十,微笑道:“善念如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九月的北京,银杏叶渐染金黄。沈知意站在清华园门口,身后跟着前来送她的沈宁和沈舒。远处,苏睛在北大校门挥手,两个少年意气风发的身影,恰似当年在星宁工作室并肩奋斗的模样。他们知道,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清北的校园里,他们将带着星宁的印记,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