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141章 人才虹吸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第141章 人才虹吸

作者:穿越神探夏洛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3 16:36:18 来源:小说旗

2012年11月30日,阿深内地口岸笼罩在一片躁动的氛围中。寒风裹挟着细沙掠过金融商务区的玻璃幕墙,写字楼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中,不时夹杂着压抑的叹息。某老牌金融公司的茶水间内,几位高学历金融从业者围坐在一起,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同城招聘信息——普通岗位月薪不过万,年终奖更是寥寥无几。

“听说隔壁组的王哥跳槽去港城了。”有人压低声音打破沉默,“他说在星宁金融干两个月,抵得上在这儿干一年。”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窗外,隔着薄雾,对岸港城大厦的霓虹隐约可见,如同遥不可及的金色彼岸。

与此同时,星宁金融位于阿深的分部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招聘会。面试室内,沈知意亲自坐镇,面前摆着一摞厚厚的简历。应聘者们鱼贯而入,当听到“普通岗位底薪三万港币、四星级标准宿舍、年终分红上不封顶”的待遇时,不少人瞳孔骤缩。其中一位毕业于顶尖学府的海归硕士难以置信地追问:“这...这是税后吗?”

“不仅如此。”沈知意将星宁金融的员工福利手册推过去,“我们的宿舍配备智能家电、独立书房,双人间还有共享观景阳台。工作满一年,家属探亲的往返机票也由公司承担。”她目光扫过对方因激动微微发红的脸庞,补充道:“我也是从内地走出来的,深知人才不该被待遇埋没。”

这场招聘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阿深金融圈激起千层浪。当天下午,社交平台上#星宁金融内地抢人#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晒出对比图:在本地企业苦熬一年,到手薪资不足20万;而星宁金融的基层员工,年终奖金动辄百万港币。更令人咋舌的是,一位从阿深入职的员工在短视频里展示宿舍:落地窗俯瞰海景,开放式厨房里摆着进口咖啡机,书房书架上整齐码放着沈知意推荐的金融专着。

“这哪是打工,分明是在天堂!”评论区瞬间被挤爆。不少本地企业的高管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试图用加薪挽留核心员工,却发现开出的条件与星宁金融相比相形见绌。某企业财务总监在行业群里无奈吐槽:“人家单是宿舍的智能马桶,都比我们年终奖贵!”

短短一周内,星宁金融阿深分部的员工数量翻了三倍。这些新入职的人才中,有带着全家搬来港城的资深分析师,也有刚踏出校门的应届生。沈知意特意安排老员工与新人结对,在员工餐厅设立“经验传承角”,墙上挂满港城与内地的金融市场对比图。

“沈总,您为什么要在内地大规模招人?”某次晨会上,hR总监忍不住问道。沈知意调出星宁金融的战略地图,指尖划过阿深与港城的交界处:“这里是人才的富矿。我们用港城的薪资标准吸引内地精英,既能为集团注入新鲜血液,也能带动两地金融人才的流动。”她停顿片刻,目光转向窗外,“记住,真正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阿深分部的扩张,沈知意启动了“双城计划”:每月组织员工跨境培训,让内地员工深入了解港城的国际金融规则,同时安排港城员工到阿深考察内地市场。在一次跨境研讨会上,一位内地员工提出的“跨境电商支付优化方案”,直接被纳入星宁金融的全球业务布局,提案者不仅获得百万奖金,还被破格提拔为项目负责人。

消息传回阿深,本地企业的人才流失愈发严重。某金融机构老总在接受采访时感慨:“星宁金融就像一台超级吸尘器,把整个城市的顶尖人才都吸走了。”而沈知意对此回应:“我们不是在‘虹吸’,而是在搭建桥梁。当内地与港城的金融人才真正融合,受益的将是整个大湾区。”

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星宁金融阿深分部的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员工们在讨论着新年计划,有人忙着对接港城总部的跨境业务,有人在研究内地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落地窗外,阿深与港城的霓虹交相辉映,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而这条星河的中心,正是星宁金融搭建的人才桥梁,承载着无数人的职业梦想,也照亮了大湾区金融融合的未来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