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 第139章 活不下去了!

赵师爷放下手中的茶杯,抬头看着崔冬那张肥腻的脸,淡淡道:“老爷,您现在恐怕只能做一个地主老财的县令了。”

崔冬一愣,没明白赵师爷话中的意思,但看到赵师爷眼神中的嘲讽,顿时怒火中烧:“赵师爷,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想看本官的笑话?”

赵师爷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老爷,您难道还没看明白吗?百姓大量逃离,代城县已经名存实亡,您这个县令,也只是一个空壳子罢了。没了百姓,您还能从谁身上刮油水?您不就是一个地主老财吗?”

崔冬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指着赵师爷,手指颤抖:“你……你敢如此羞辱本官!本官要治你的罪!”

赵师爷却丝毫不惧,他挺直了腰杆,冷笑道:“老爷想治我的罪?恐怕您现在连治罪的权力都没有了吧?没有百姓,哪来的税收?没有税收,您拿什么养活衙役?没有衙役,谁来听您的命令?您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还想治我的罪,真是可笑至极!”

崔冬被赵师爷这一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气得浑身发抖,但却又无力反驳。

他知道赵师爷说的是实话,代城县的百姓已经流失了六成,剩下的那些也人心惶惶,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部逃走。

到时候,他这个县令,也就真的成了一个空壳子。

“难道,真的就没办法了吗?”崔冬颓然地坐在椅子上,眼中满是绝望。

赵师爷看着他沉声道,“办法倒是有一个。”

崔冬猛地抬起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什么办法?快说!”

“炎国。”赵师爷缓缓吐出两个字。

“炎国?”崔冬一愣,随即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你是说,那些逃走的百姓,都去了炎国?”

赵师爷点了点头:“炎国颁布了惠民政策,不仅免除了赋税,还提供土地和房屋。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自然会选择去炎国碰碰运气。”

崔冬闻言,顿时沉默不语。

他当然知道炎国的惠民政策,也知道有不少百姓逃往炎国,但他一直都装作不知道。

因为他心里清楚,一旦承认了这一点,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无能,承认了自己治理地方的失败。

可是现在,代城县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他就算再不承认,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难道,我也要……”崔冬喃喃自语,

赵师爷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他知道,崔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一阵寒风吹过,吹散了房间里的沉闷气息,也吹动了崔冬头上的乌纱帽。

他抬起头,看着窗外萧条的景象,缓缓地站起身来。

“走,去城里看看。”他沙哑着嗓子说道。

崔冬裹紧了官袍,寒风像刀子般刮过他肥胖的身躯,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曾经繁华的代城县,如今街道空旷,店铺紧闭,只有几只野狗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发出凄厉的叫声。

萧瑟的秋风卷起落叶,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打着旋,发出“呜呜”的悲鸣,仿佛在哭泣着这座县城的衰败。

他伸手推开一家布庄的门,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厚厚的灰尘和蛛网积满货架。

他还能依稀记得,这里曾经人声鼎沸,绫罗绸缎琳琅满目。

如今,却只剩下一片死寂。

他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腐朽味道,那是希望破灭的味道。

崔冬颓然地坐在街边一块石头上,心乱如麻。

他知道自己必须写奏折上报朝廷,但他却不知该如何下笔。

他能说什么?

说自己无能?

说自己治理不力?

说自己愧对朝廷的信任?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信纸,这是他写的第六封信,前五封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咬了咬牙,重新拿起笔,蘸了蘸早已干涸的墨汁,在信纸上写道:“代城县,民逃六成,十室九空,恳请朝廷速派援兵……”

写完信,他叫来衙役,一封送往长安朝廷,另一封则送往幽州边境柴绍大都督处。

他知道,只有柴绍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困境,也只有柴绍才能真正帮到他。

幽州边境,大都督府。

柴绍猛地将手中的信纸拍在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这是他收到的第六封信,每一封信都诉说着代城县的惨状,也诉说着崔冬的绝望。

“岂有此理!”柴绍怒吼一声,吓得一旁的侍卫浑身一颤。

他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他必须亲自去看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来人,备马!”柴绍沉声下令。

“大都督,您要去哪里?”侍卫小心翼翼地问道。

“代城县!”柴绍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我要去看看,究竟是谁敢如此大胆,竟然逼得百姓背井离乡!”

他翻身上马,一挥马鞭,战马嘶鸣一声,扬蹄而去,卷起漫天尘土。

“传令下去,集结五百精兵,随我前往代城县!”柴绍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幽州城外,一处偏僻的小树林里,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对着几百名百姓讲话。

他叫杨天风,是这些百姓的头领。

“兄弟们,姐妹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杨天风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悲壮,“大唐已经抛弃了我们,我们只能自救!”

“对!自救!”百姓们群情激奋,纷纷响应。

杨天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今晚,我们出发,前往炎国!”

杨天风一马当先,手里紧攥着一把开了刃的柴刀,刀锋在月光下闪着森冷的寒光。

身后,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数百幽州百姓,他们扶老携幼,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

“杨大哥,咱真能到炎国吗?听说那边日子好过,可也怕是骗人的。”一个声音带着颤抖,打破了夜的寂静。

说话的是个中年汉子,脸上布满了风霜。

杨天风脚步一顿,回头望去,百姓们脸上都写满了疑虑和不安。

他用力挥了挥手中的柴刀,目光如炬:“怕啥!老子信炎国官老爷,就跟信自家婆娘一样!婆娘能骗你上炕,还能害你断后不成?炎国免税给地,那就是活路!再不走,留在大唐,那就是等死!”

他这话糙理不糙,瞬间安抚了众人的情绪。

是啊,左右都是个死,不如搏一把!

队伍继续前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臭味。

杨天风脸色一变,低声道:“小心,前面是乱葬岗沼泽地,一步走错,尸骨无存!”

他凭着记忆,走在队伍的最前沿,一步一个脚印地探路。

他知道哪里是实地,哪里是泥潭,哪里有隐藏的陷阱。

他指挥着百姓们手拉着手,借助着简易的木棍,小心翼翼地通过这片死亡沼泽。

脚下的泥水冰冷刺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味。

孩子们的哭声、老人的咳嗽声、妇人们的祈祷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碎。

即便如此小心,还是发生了意外。

三个壮年汉子,因为体力不支,脚下一滑,瞬间被泥浆吞噬,只留下绝望的呼喊,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啊——”百姓们发出了悲痛的哀嚎,恐惧的情绪再次蔓延。

杨天风双眼通红,攥紧了拳头,狠狠地砸在一颗枯树上。

“咔嚓”一声,树干应声而断。

他怒吼道:“狗日的官老爷!逼得我们走投无路!要不是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我们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吗!”

他声嘶力竭的怒吼,在沼泽地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好不容易,队伍终于走出了沼泽地。

每个人都精疲力竭,身上沾满了污泥,狼狈不堪。

杨天风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正要下令原地休息。

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夜空:“站住!”

那声音如同九幽寒风,瞬间吹散了百姓们死里逃生的喜悦。

杨天风脸色骤变,高声道:“快跑!是官兵!”

百姓们如同惊弓之鸟,四散奔逃。

他们刚刚逃离沼泽,体力已经耗尽,此刻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兵,根本无力抵抗,只能拼命地跑,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追!一个不留!”伴随着一声冰冷的命令,数百名士兵如同潮水般涌来,他们手持利刃,面色狰狞,驱赶着四处逃窜的百姓。

刀光剑影下,惨叫声、哭喊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人间炼狱。

杨天风一边躲避着官兵的追捕,一边高声呼喊:“乡亲们,往山上跑!往山洞里躲!”

在杨天风的带领下,一部分百姓成功逃入了山洞。

山洞内昏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

百姓们挤在一起,瑟瑟发抖,恐惧地看着洞口。

没过多久,官兵便将山洞团团围住。

火把将山洞照得通明,士兵们手持弓弩,对着洞口虎视眈眈。

一个身穿银色铠甲,身材魁梧的将领骑着高头大马,缓缓来到洞口。

他正是幽州大都督,柴绍。

“杨天风,我知道你在里面!”柴绍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在山谷中回荡,“你三番五次蛊惑百姓,煽动他们叛逃炎国,罪该万死!还不速速出来受死!”

山洞里一片寂静,只有百姓们压抑的哭泣声。

柴绍冷哼一声,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是被杨天风蒙蔽的!朝廷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叛国者,但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只要你们现在放下武器,我可以保证,既往不咎!”

百姓们面面相觑,是啊,他们原本都是大唐的子民,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被迫逃离。

如果能够得到朝廷的宽恕,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做一个叛国者呢?

“杨天风,你还在犹豫什么?”

柴绍声色俱厉地说道,“难道你想让这些无辜的百姓,都因为你的罪行而丧命吗!”

“大都督此言差矣!”一个声音突然从山洞里响起,带着一丝悲凉,“百姓们并非想叛国,只是想活下去罢了!”

“放肆!”柴绍怒喝一声,“大唐待百姓不薄,为何要逃离?依本都督看,分明是你们这些人妖言惑众,蛊惑人心!”

“大都督身居高位,自然不知百姓疾苦。”

那声音继续说道,“如今天灾横行,赋税沉重,苛捐杂税更是数不胜数,百姓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大唐的律法,是保护那些达官贵人的,可曾为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考虑过半分?”

柴绍脸色铁青,他知道那人说的是实话,但作为大唐的将领,他必须维护朝廷的尊严。

“巧言令色!”柴绍怒道,“无论如何,你们准备叛逃炎国,就是背叛了大唐!今日,我绝不会放过你们!”

“唉……”山洞里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既然如此,多说无益……”

一个身影缓缓从山洞里走了出来。

杨天风的身影,终于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

他身形消瘦,面色蜡黄,身上的粗布衣衫也满是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他看着柴绍,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带着一丝解脱。

“大都督,”杨天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叛逃炎国,是我一人之罪,与他们无关。是我蛊惑了他们,是我承诺他们去了炎国就能过上好日子。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求大都督放过他们,他们都是无辜的!”

说着,杨天风缓缓跪倒在地,朝着柴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他的额头磕在坚硬的石头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很快就红肿起来。

柴绍看着跪在地上,主动承担罪责的杨天风,眼神复杂。

他身经百战,见惯了生死,也看透了人性的丑陋与光辉。

他当然知道,这些百姓之所以会选择背井离乡,并非真的想叛国,而是被生活所迫。

“哼,”柴绍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本都督自然知晓,他们都是被你蒙蔽的。否则,以大唐的恩泽,谁会舍弃家园,去那苦寒之地?”

杨天风闻言,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他抬起头,感激地看向柴绍:“多谢大都督明鉴!”只要能保住这些百姓的性命,他一人承担所有罪责,又算得了什么?

“杨天风,你可知罪?”柴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神锐利如刀。

“草民知罪!”杨天风毫不犹豫地承认,“草民犯了叛国之罪,甘愿受罚!”

“好!”柴绍点了点头,

“来人!”柴绍提高了嗓门,声音洪亮,震得周围的树叶都瑟瑟发抖。

“将这叛国贼杨天风押回长安,择日问审!”柴绍一声令下,身后两名骁骑卫立刻上前,粗暴地将杨天风从地上拽了起来。

杨天风没有反抗,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后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

百姓们看到杨天风被抓,顿时乱作一团,纷纷跪倒在地,哭喊着求情。

“大都督,求您放过天风大哥吧!他是个好人啊!”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哭得鼻涕眼泪糊了一脸,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是啊,大都督,天风大哥是为了我们才犯错的,求您饶了他吧!”

“天风大哥是个好人,他不是叛徒!”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哭喊着,声音震天,如同山呼海啸一般。

柴绍看着眼前这一幕,眉头紧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