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110章 先制备个碳纳米管吧

除了石墨烯之外,这些年不少实验室也将碳芯片的目标对准了碳纳米管。

相对于多层石墨烯来说,碳纳米管在通断电状态的调整上似乎更容易一些。

但碳纳米管在制备过程里的统一性还无法做到,并且如何将无数微小无比的碳纳米管制成芯片,也是一个难题。

这些碳纳米管在制成的时候,都是浸泡在化学溶液里的混乱状态。

总不可能让科学家们用电子显微镜盯着,然后制造一种特殊的纳米级工具,将碳纳米管一根根的排列好,做成芯片吧?

当然,科学家们的脑子还是很够用的。

有利用磁场来给碳纳米管排序的,有利用电化学反应来给碳纳米管排序的。

但至今为止,实验室里还没有人研制出一款能够正常运转的碳芯片。

期间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赵小侯这次科研项目,主打就是一个广撒网的目的。

因而他仅仅只是在实验大纲上消耗了10点科研自由点,确保这个科研项目按照实验大纲进行下去,能够出成果。

至于后面,他准备先做实验,看看情况再说。

毕竟这科研自由点还是很宝贵的,他要节约,不能乱用。

之后,他就找到了李教授以及王教授,想要邀请这两位加入到自己的项目里。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如果这两位大佬能够加入到项目里,赵小侯不知道能够省多少心。

只可惜,这两位教授都拒绝了赵小侯的邀请。

这倒不是他两位感觉在曾经学生手下做项目会有多丢脸,完全是因为他俩手上有事,走不脱。

李清源教授之前筹备的项目终于拉到了足够的资金,正式启动了,所以没时间参与到赵小侯的项目里。

而王兵教授则是承接了上面分发下来的一个石墨烯项目,也走不开。

既然两位教授都没时间,赵小侯也只能无奈的退而求其次,让两位教授给自己推荐几个能干活的人。

这也是赵小侯太年轻,没有学术地位导致的问题。

他实验室里那几个留下来的本科生,暂时也就只能打打杂了。

要说让他们直接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他还是有点不太放心的。

有一说一,项目的总负责人是他,执行负责人也是他,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几个能够做实验的熟手!

这一点,本科生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还好,李教授和王兵教授两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几天之后,就给他推荐来了三个刚刚毕业不久的材料学硕士。

这三个硕士也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一个叫米来娣的妹子是丑德拉斯国的麻省大学材料系毕业的硕士,其余两个是京北大学材料系毕业的硕士,分别叫张鹏,郑光辉。

至于博士,也有,但人家不愿意来私人实验室啊!

顶尖名牌大学以及国外名牌大学的材料学博士毕业生,谁会选择一个国内私人实验室就职的?

不要自己的学术前途了?

一辈子给资本家打工?

这三个硕士就不一样了,赵小侯了解了一下,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天赋有点差,就是这硕士学位都拿得有点艰难。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

而是他们在学术之路上的灵性比较差,很难独立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但对于赵小侯来说,这样的硕士却是最实用的!

因为他们擅长使用实验室里的各类仪器设备,能够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完成各种实验!

有一说一,这简直就是完美的实验助手!

实际上对于很多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天才,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天才!

他们所需要的就是老实做实验的工具人,不需要对方有自己的思想。

因而在了解了这三位硕士的情况之下,赵小侯直接就给他们每个人开出了5万元的实习工资,并向他们承诺,在三个月的实习期结束转正之后,他们的工资将会达到每个月7万以上。

虽然说这个工资放在京北这样的大都会上,不算离谱,不少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年薪都是百万以上。

但对于这种初出茅庐的实验室新人来说,这份薪水已经算是很高了。

好多材料学硕士刚毕业那会,每个月能够拿到上万,就算是天幸了。

没法,任何机构、公司都不可能给新人开多高的工资,除非你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以及能够带来的价值!

赵小侯这一手无疑让这三个新入职的硕士很感动,感受到了公司对他们的重视。

这年头,老板们都特别会画大饼。

可问题是大饼这玩意,吃不饱啊。

真要说你重视我,为啥工资不开高一点呢?

天天灌鸡汤,谁受得了。

总之,随着米来娣、张鹏三人的入职,赵小侯的实验室算是初步完善了人员配置。

这至少是一个正常的实验室了。

有负责人赵小侯,有研究员米来娣、张鹏、郑光辉。

还有好几个打杂的本科生。

在米来娣几人入职熟悉了几天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之后,赵小侯就将最初的实验交给了米来娣三人,让他们先用电弧放电法制备出一批碳纳米管来。

要说这电弧放电法乃是制备碳纳米管最简单最寻常的手段。

简单来说,就是将石墨电极置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使得两极之间的温度达到4000度左右。

在这种的高温电弧环境下,石墨会迅速蒸发,之后其凝结生成的就有c60、无定型碳以及单壁或者多壁的碳纳米管。

同时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调节几种产物的相对产量。

这种方式来制备碳纳米管虽说很简单,但由于实验产物种类较多,很难得到纯度高的碳纳米管。

因而赵小侯这实际上就是让米来娣等人练练手,熟悉一下碳纳米管的制备,更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里,实验室里形成一种较为融洽的氛围,让大家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

这对于赵小侯来说尤为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