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20章 我忍什么忍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120章 我忍什么忍

作者:脑袋蒙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0:06:15 来源:小说旗

朱棣听罢,心中狂喜,连忙单膝跪地,郑重地接过旨意:“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若不能灭此顽敌,绝不归来!”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头,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片刻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虽说可以立即筹备此事,却不可草率行事。”

“那地方太过遥远,与咱们以往的征战不同。这次可是要渡海而战,距离我大明国土甚是遥远啊!”

朱元璋缓缓吐出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怒火与急切,沉声对朱棣说道。

尽管他在知晓倭寇后来的种种恶行之后,恨不得立刻派兵将其剿灭,可理智告诉他,这样的冲动必须克制。

打仗可不是一时兴起之事,需得谨慎规划,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身为征战多年的老将,朱元璋对此再清楚不过。

朱棣听罢,也收敛了喜悦,深吸一口气:“儿臣明白了。”

燕王妃染恙,加之倭的所藏金银无数,还有韩成方才提及的倭人于中原犯下的罪行,令朱棣恨不得即刻发兵踏平倭国,哪能再多等片刻?

然而,他并非毫无阅历的少年。

深知作战非同儿戏,需周全准备、充足粮草,岂是一时冲动便能动手?

更何况渡海征伐倭国,更需万分谨慎,否则一旦败绩,实乃憾事。

所以他虽心潮翻涌,仍沉得住气答应下来。

“提起此事,这倭国不仅与后来的华夏仇深似海,对大明亦无半点善意。

我朝平定北元之后,曾遣使通告周边诸国,告知他们新主已立,日后当效忠于我大明。

高丽等国纷纷归顺并纳贡。

唯有倭国不知好歹,不仅拒绝归附,还杀害了我派去的使者!”

朱元璋谈及此事,威严尽显,满腔怒火难以抑制。

“你就这么咽下了这口气?”

韩成看向朱元璋,疑惑问道。

这般反应倒不像他的作风。

细细思量,韩成确实不曾听闻朱元璋对倭国动武。

再一回想,他记起更多朱元璋对付倭国的事情,心头不禁泛起异样念头……

“我忍什么忍!”

朱元璋忽然重重拍了一下朱棣的大腿,说道:“吾曾命人即刻建造巨舰,准备讨伐倭寇,迫使其臣服。”

韩成闻言道:“此事……似乎应是洪武二年的旧事,如今已至洪武十五年,过去整整十三载。这么长时间,莫非还未准备妥当?”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顿时粗着嗓音道:“吾下令后,龙江宝船厂便全力打造战船,筹备海上征伐。然而彼时大明初立,北元余部势力犹存,国内局势尚未安定,需应对多处战事。

诚意伯曾劝我暂且按捺,一切皆要以大明社稷为先。

倭寇所为固然是过,但倭国距我大明甚远,威胁有限。

当时理应集中精力对付北元残党,尽快恢复民生。

他还提到,当年忽必烈两度欲攻倭国,耗费大量舟船、兵士与资源,结果两次均因暴风雨未至倭国便损兵折将,尸骨无存。

若在陆上交锋,吾自不惧,但这种不见敌面便损兵折将的战事,实不愿轻启。

再者,倭国不过弹丸小邦,贫瘠荒凉,即便攻下亦难获太多利益,得不偿失。

反复权衡之后,吾也渐渐熄了这般念头。”

刘伯温这张嘴你又不是不清楚,口才极佳,连死物都能说得活灵活现。

而且他擅长推演预测,既然他说了,那自然得信。

朱元璋先前拿已故的胡惟庸当替罪羊,如今又将早于胡惟庸离世的刘伯温搬出来顶缸。

听朱元璋提及诚意伯刘伯温时,韩成心中满是惋惜。

要是他能早几年穿越就好了。

那样便能亲眼见到那个被传颂的奇人——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统一江山的刘伯温。

毕竟传闻中,刘伯温的威名着实不小,像斩龙脉、烧饼歌这类事,光听就令人向往。

可惜刘伯温已故多年。

“陛下此言,我深信不疑。”

韩成此话一出,朱元璋竟隐隐松了口气。

“那当然,若非刘基提醒,我现在就敢着手在倭国开矿,还能随意发泄情绪。”

朱元璋昂首道。

然而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高昂的头颅低垂下来。

“倭寇不仅在后世令人憎恶,在大明也是同样如此。

我记得此时,已有倭寇侵扰我国海域,不仅抢夺渔船,还深入内陆,残害百姓。”

当前状况虽不算特别糟糕,但日后定会愈发恶劣,甚至会出现数十名倭寇祸害一县,乃至更多地区的荒唐事……

“这倭寇实在该死!必须清除倭寇!不剿灭倭寇不行,不覆灭倭国更不行!”

朱元璋的手紧紧攥成拳。

“后来咱们有无对倭寇采取行动?有没有直接派兵攻打倭国?

我觉得以我的性格,这种事情是绝对忍不了的。

必定会对倭国发动攻击!”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

想确认自己是否在处理倭国事务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没错!这种事我听着都难以容忍,更何况是我父皇!

我父皇一定不会放过倭国!”

朱棣激动的声音传来,他对自己的父皇充满信心。

这是一个极其强硬的人,倭国如此嚣张,父皇绝不会放过这些家伙。

不仅是朱棣,朱标也有相同的想法。

在询问韩成时,看向父皇的眼神中满是尊敬。

朱元璋感受到两个儿子投来的目光,特别是标儿那充满敬仰的目光后,昂首挺胸。

准备倾听韩成接下来的话。

他确信,听过韩成所说后,两个儿子一定会更加崇拜他。

韩成将老朱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轻咳一声,说道:“没有,不但没做,你反而把倭国定为不征之国,甚至写进了家规,让后代都不许去攻打倭国。”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顿时面露惊疑之色。

这是怎么回事?

倭国做了这么多出格的事,你不发兵征伐也罢了,怎么还把它列为不可攻打的国家?

而且这事还被写进家规,不让子孙再去攻打?

这种事我自己能做得出来?

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朱标和朱棣在愣了一下后,看向父亲朱元璋的眼神立刻变了。

先前的敬仰之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难以置信,还有些复杂难言的目光。

这让正想在儿子面前装点样子、展示自己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一下子慌了神,有些撑不住了。

“韩成,你别胡说八道,我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来?”

朱元璋的脸面有点挂不住了。

韩成摇了摇头:“我有必要瞎编这种事吗?我是真有这样的命令,并且写进了家规,用来指引后人。”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这真是**的事?

这确实是你所为,仿佛你认为那些小国远离大明,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病痛。它们不会对大明构成重大威胁,也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你只需他们表面上归顺即可。

大明应将防御重心放在北方与西方,防范那里的敌寇。

当初朱元璋对韩成提及之事颇多怀疑。

然而如今,听罢韩成的理由,再结合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考量与经验,韩成所言恐怕确凿无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