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35章 送桌椅的事闹出多大动静?

他自己娶了个天足的妻子,据说连公主大多也是天足,因此他自然不会提倡缠足!

不过,这样的想法他们只能藏在心里,绝不敢说出口。

一旦说出来,必死无疑!

移风易俗本就艰难,更何况这项陋习还深深扎根于盛行的理学之中,想要改变更是难上加难。

若是寻常事务,朱元璋已将话说到这般地步,肯定不会再有人反对。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文人,缠足一事意义重大。

在他们心中,这无异于大逆不道之举!

若非挖了他们家的祖坟,也差不多如此。

于是,很快又有几人鼓起勇气站出来劝阻,试图让朱元璋放弃这个荒诞至极的想法。

但这一次,朱元璋铁了心,无论软磨硬泡还是强硬威胁,他都丝毫不为所动。他静静地听着众人唠叨了一阵,见他们依旧喋喋不休,便不耐烦起来。

他冷眼扫过众人:“朕召你们来,是要告知此事,并要求执行,不是来和你们商量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

从今往后,女子不得缠足,违者严惩!

谁要是敢反对,就让他尝尝缠足的滋味!”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陷入死寂。

再无人敢对这项决定提出异议。

毕竟,朱元璋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也能做到。

在他看来,这些大臣无需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即便缠足或者切掉双脚,只要不死,照样可以履职。

甚至,他还可能因此省下一双鞋钱,为朝廷节省开支。

当下,所有人都忙不迭地表示明白,并承诺全力落实这项政策。

在朱元璋面前,这些大臣个个俯首帖耳。

绝不会有人傻到以死相谏。

因为敢这么做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而且即便死了也毫无意义,朱元璋绝不会理会他们的死谏……

这种**气派,非同小可。

身为开国之君,他就是一切规矩的起源,行事自然无需拘泥于旧例。

权力在他手中达到了顶峰。

宣布完两件事后,朱元璋便命人散朝。

至于龙江宝船厂的事情,他决定暂时搁置,这件事恐怕棘手得很,不能贸然行事……

……

‘只要再过几十年,我的那些闲话就没人敢再提了罢。’

朱元璋暗自得意。

处理完一些事务后,他想起之前吩咐人给韩成送桌椅板凳和制皂材料的事,愈发觉得畅快。

于是,他立即派人去询问进展,想让自己的心境更加舒坦……

——

朱元璋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意料之中的结果。

韩成这回,必定会在他的手段下吃尽苦头。

自己这般忙碌,他却能高枕无忧,睡得如此酣畅,实在叫人生气。

有了上次两次送礼的经历,看他这次还能否在光天化日之下继续偷懒!

这家伙的日子过得比朕还好,这怎么行?

很快,运送椅子的负责人来到殿前。

……

这人本就是自始至终清楚韩成底细的人,也是朱元璋十分信赖的手下。

“如何?这次送桌椅的事闹出多大动静?那睡着的家伙被惊醒后有何反应?是不是气得想破口大骂?”

朱元璋看着眼前之人问道。

话语间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欢喜。

只消一想到韩成这般嗜睡之人,竟被自己以这种方式合理合法地吵醒,气的团团转的模样,朱元璋的心中便格外舒畅。

连朱元璋自己都没察觉到,不知从何时起,他竟开始热衷于给韩成找些麻烦。

“回禀陛下,其实……并未将其吵醒……”

没吵醒?

朱元璋心头的喜悦瞬间停滞。

“怎会如此?莫非那小子睡得太死,你们弄出的声响还不够大?”

朱元璋以为定是这个缘故。

那家伙一旦犯困,确实能睡得很死,哪怕片刻也能入眠。

“陛下,非也……”

嗯?

并非如此?

朱元璋眉头紧锁。

“是奴婢等前往寿宁宫之时,恰巧遇见了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命我们把桌椅搁在外面,不准搬进偏殿……”

此人丝毫不敢懈怠或隐瞒,赶忙将此事详细道来。

竟是公主不容许送进去?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有些始料未及。

然而,庆幸的是,他早有预备,上次女儿恰巧阻挠了一次,难道还能两次都被拦住吗?想到这里,他的心情顿时明朗不少。

“第二次送豕油的时候,那小子有没有被叫醒?总不至于又失败了吧?”朱元璋问道。

“启禀陛下,这一次还是没有成功。”宫人小心翼翼地回答。

朱元璋刚升腾起的喜悦瞬间消失无踪。

“这次到底出了什么状况?难道他们到达时韩成已经醒了?莫非又是被咱们家那位公主拦下了?”

“回陛下,确实是遇到了公主殿下,宁国公主吩咐我们把东西放到寿宁宫院落即可。”

“我们不敢违抗宁国公主的命令,怕惹她不悦……”

听罢,朱元璋点头说道:“你的想法没错,的确不能为了此事惹得自家女儿不快。”

宫人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在处理这类琐事时,如果皇后、太子以及宁国公主的意见与皇帝相左,那么只需遵从他们的意愿就行,无需过多顾虑皇帝的想法。否则,最终只会两边都落空。

这不仅会惹恼公主等人,回去后恐怕也难逃陛下的责罚……

“咱女儿为何两次都遇上了你们?这也太巧合了吧!”

朱元璋心中满是疑虑。

听完宦官的话,得知宁国公主第二次是在寿宁宫不远处的树荫下看书时,他的疑心更深了。

看起来,就像自家女儿特意等着韩成似的。

再说,凭韩成干的那些荒唐事,还有公主对他恨之入骨的态度,听到有人去对付韩成,她该高兴才是。

可如今却……

这事透着古怪!

难道真的……

难道真是那样吗?

这些想法涌上心头,让朱元璋脑袋一阵发胀。

他坐不住了,又问了些详细情况后,烦躁地摆摆手,打发走了来人。

自己独自思考。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渐渐冷静下来。

他拍拍脸,笑自己多虑了。

女儿在树下读书,不过说明她心境轻松了许多,兄长们都回来了,妹妹的病也好转了,她想多出来走走罢了。

韩成住的偏殿没人送东西,那是女儿孝顺,怕他睡不好伤了脑子,耽误给妹妹治病。这跟不打扰韩成睡觉以免影响他做那个什么球仪的道理一样。女儿心肠好,当年韩成直接上了她的床她都没让杀他。现在韩成立了大功,女儿这样做很正常,合乎情理。至于刚才冒出的那些想法,不过是两个太监闲聊,荒唐至极!自己最了解女儿,怎会看上韩成这个毛头小子?丈母娘看女婿往往越看越喜欢,但老丈人通常恰恰相反,老朱这么想很正常。只是他没想到,经历过现代历练的韩成,在哄女孩方面手段高明得很。虽然韩成在现代社会算是笨蛋,但在大明朝,这种本事就相当厉害了。许多在现代会被嫌弃的行为,在这里却能让宁国公主心动不已……想明白这些后,朱元璋心情大好,立刻召来朱标和朱棣。“是不是对朝堂上我对市舶司和龙江宝船厂的事只字未提感到困惑?”

朱元璋看着进来向他行礼的太子朱标与燕王朱棣,开口问道。

两人皆微微点头,却似有不解之色,又像是配合着朱元璋演戏一般。

朱元璋叹了口气:“我们平定陈友谅等人后,战事便多在陆地展开,水师的重要性顿时下降。我对这水师之事,并未太过关注。

如今经韩成点醒,我才意识到水师万万不能废,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水师内部恐怕早已滋生诸多问题。

巢湖水师无需多言,走私盐业,滥用职权,嚣张跋扈。即便大明已成立数年,他们依旧保持着军阀习气……我已经处置了廖永忠……”

提及此事,朱元璋的脸色略显黯然。

在创立明朝的过程中,巢湖水师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巢湖水师奋不顾身地拼杀,击败了陈友谅。可以说,没有巢湖水师,就没有今天的朱元璋;至少大明的建立不会如此迅速地驱逐蒙古势力、复兴华夏,至少要晚一两年。

而廖永忠后来更获得了朱元璋“功超群将,智迈雄狮”的赞誉,被制成匾额悬于府邸之上,可谓风光无限。

谁会想到,待到大明立国之后,这位战场上无所畏惧、敢拼敢搏之人,竟做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最终遭到他父皇下令处决。

朱标在一旁听闻父皇提起巢湖水师与廖永忠,默然无语。

他知道,巢湖水师在父皇心中的位置颇为复杂。

这支水师,在父皇统领的军队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郭子兴病逝后,父皇成为红巾军领袖,为了后续发展,决定攻打集庆。

集庆路即今日南京,又称应天府。

欲攻集庆,需渡长江,而那时父皇的水师几乎空白。

父皇对此事十分焦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