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28章 红星的陨落第4章 独联体的诞生

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1991)

第二十八章 红星的陨落:戈尔巴乔夫与新思维的破产(1985-1991)

第四节 独联体诞生:红旗降下的沉默葬礼

一、福罗斯的黄昏残韵

1991年12月3日,克里米亚半岛的福罗斯别墅,海风携着咸涩的松针气息,重重地撞击在防弹玻璃上。戈尔巴乔夫伫立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手中紧攥着那份刚从莫斯科空运而来的文件——《别洛韦日协议》。窗外,那株他曾亲手悉心修剪的无花果树,在落日的余晖中轻轻摇曳,熟透的果实噼啪坠地,却无人俯身拾起。

“米佳,你瞧瞧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赖莎猛然从卧室冲了出来,发间还别着蓝白红三色的丝带。她将一份《莫斯科新闻》狠狠摔在红木桌上,头版那行大字如同一把生锈的镰刀,刺痛人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首脑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油墨的气味与安眠药的苦涩在空气中相互缠绕,恰如这对昔日站在权力巅峰的夫妇此刻复杂而又苦涩的心情。

书房的壁炉里,半截烧焦的《联盟条约》蜷缩在其中。几个月前,戈尔巴乔夫还曾满怀幻想,试图用这份文件为帝国披上崭新的华服,可如今,它却已化为炉膛里的灰烬。他的思绪突然飘回到十年前,在库尔斯克接见少先队员时,孩子们向他敬礼的手臂笔直得如同红场上的旗杆。而此刻,就连克里姆林宫的旗手都已开始练习降旗的礼仪。

二、别洛韦日的密林中秘事

同一天,在别洛韦日国家狩猎保护区的松林间,三辆防弹奔驰车悄然隐没在被白霜覆盖的灌木丛中。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围坐在橡木圆桌旁。桌上除了文件,还摆放着三瓶伏特加,冰凉的酒瓶外凝结着水珠,恰似三位领导人额头渗出的冷汗。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已经无关紧要了。”叶利钦突然用猎刀割开酒瓶封口,琥珀色的液体如注般倾泻进水晶杯。克拉夫丘克摘下金丝眼镜,镜片上倒映着窗外被积雪压弯的云杉,他缓缓说道:“我们的人民不再需要莫斯科的庇护。”舒什克维奇则默默地将文件推到桌子中央,第3条赫然写着:“终止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当三支钢笔同时蘸向墨水瓶时,林间突然传来狼嚎声。协议签署的快门声,与不远处猎人驱赶野猪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克拉夫丘克签字时手抖得厉害,墨水在纸上洇出一朵黑色的向日葵——这个细节后来被乌克兰记者写入历史教科书,称为“独立的胎记”。

三、最后的告别演说绝响

12月25日,莫斯科时间晚上7点,克里姆林宫主楼的落地钟准时敲响。戈尔巴乔夫站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演讲台后,身后的苏联国徽已在连夜被撤下,留下两块崭新的墙漆痕迹。他身着深蓝色西装,系着低调的灰色领带——这个颜色的选择被时尚评论家解读为“帝国暮色的隐喻”。

“我辞去苏联总统职务。”他的声音通过卫星信号传向全球,却如同被冬夜的寒风肆意撕扯成碎片。办公桌上,那台红色保密电话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伸手去接听——所有人都明白,那是来自叶利钦的“交接电话”。

红场上,一面红旗正在旗杆上缓缓下降。降旗手瓦列里·伊万诺夫突然发现,围观的人群中有人举着摄像机,镜头里映出他泪水滑落的侧脸。当最后一缕猩红的旗面没入旗袋的瞬间,克里姆林宫的灯光突然暗了三秒,仿佛整个建筑都在为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默默鞠躬。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郊外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台,工人们正在拆除苏联台标的双头鹰。金属的撞击声中,某位年轻技师的收音机里传来披头士的《Let It be》,歌声穿透焊接面罩上的防护玻璃,与电弧的蓝光交织成一幅奇异的光影画卷。

四、帝国的遗产清单遗痕

12月31日,联合国总部的苏联席位前,那把黑色皮质座椅空荡了整整一天。维和部队的士兵在午餐时打趣道:“看来连椅子都提前退休了。”而实际上,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正忙着将抽屉里的苏联信笺换成印有俄罗斯国徽的信纸,墨水瓶里新泡的钢笔笔尖还带着树脂的清香。

莫斯科国际银行的保险库里,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清点苏联国家黄金储备。当第512块金锭被装入俄罗斯联邦的运钞箱时,某位老会计突然发现,金条上的编号与1964年勃列日涅夫访法时的礼单编号惊人相似——在历史的账本上,某些数字永远不会被岁月抹去。

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最后一班联盟号飞船正搭载着苏联时代的宇航员返回地球。当舱门打开时,欢迎人群举着的横幅上,镰刀锤子标志的位置已被匆忙涂改,露出底下未干的白漆——恰似这个时代的象征:旧符号被匆忙擦去,却总会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

五、无花果树的寓言启示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福罗斯别墅的无花果树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戈尔巴乔夫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文字:“帝国如大树,当根系腐朽时,最坚硬的枝干也会化为尘土。”赖莎将一缕白发夹进书签,那本书的封面印着普希金的诗句:“一切都会过去,这是俄罗斯的宿命。”

此刻,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无数苏联国徽正在被取下。某位退休将军在擦拭勋章时发现,镀金的镰刀锤子背面竟刻着“1923年制”的字样;某位年轻画家正用丙烯颜料将红场上的列宁雕像改画成涂鸦墙,画布边缘还沾着未干的蓝莓酱——那是他边画边吃早餐时留下的痕迹。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乌拉尔山脉时,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正在上千个城镇的旗杆上升起。旗手们的动作生疏得如同初学礼仪的少年,而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在默默数着旗帜升起的圈数,有人在用手机记录这一历史时刻,还有人在给远方的亲人发短信:“红旗降了,天空好像变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