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水东流 > 第32章 祖大寿归降引发的军事连锁反应

汉水东流 第32章 祖大寿归降引发的军事连锁反应

作者:陈留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8:09 来源:小说旗

崇祯帝高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眉头紧紧拧成了个 “川” 字。祖大寿归降之事,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刺中他的尊严。堂堂大明将领竟屈膝向后金,这简直是对国威的公然践踏,让他怒不可遏。

朝堂之下,群臣早已炸开了锅。

一派言辞激烈,力主严惩祖大寿,以正国法、肃朝纲。他们高声疾呼,称若不重处,何以彰显朝廷威严,往后又如何约束众将。

另一派则相对冷静,虽也斥责祖大寿的不忠,却强调辽东战事正紧。祖大寿熟悉当地局势,在军中素有威望,此时严惩恐寒了前线将士之心,于战局不利。

崇祯帝的目光在群臣间来回扫动,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他何尝不知严惩祖大寿能痛快地维护朝廷的体面与忠义正统。可一旦如此,辽东战场本就艰难的局势怕是雪上加霜,失去这样一员熟知敌情的将领,抵御后金将难上加难。但若轻易饶恕,那些忠义大臣的怒火暂且不说,其他将领是否会因此轻视朝廷底线,纷纷效仿,这也让崇祯帝顾虑重重。

数日光景,崇祯帝在乾清宫内常常踱步至深夜,每一步都踏得沉重。终于,他咬咬牙,做出了决定。

祖大寿被召回京城,押至朝堂之上。

崇祯帝猛地站起身,怒目圆睁,手指如戟般指向祖大寿,声若洪钟,怒喝道:“祖大寿,你这逆臣!朕待你不薄,委以重任,你却辜负朕的信任,有负皇恩,犯下这不可饶恕之罪!但念及辽东战事火烧眉毛,朕暂且饶你不死。你必须戴罪立功,若再敢有二心,朕定斩不饶!”

祖大寿 “扑通” 一声跪地,头深深地埋着,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叩首谢恩,额头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随后,崇祯帝仍命祖大寿返回辽东前线,继续统领军队。朝廷期望借他对后金的了解,以及在辽东军中积攒的威望,稳定军心,提振明军战斗力。

可朝廷对祖大寿终究无法全然信任。崇祯帝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监前往祖大寿军中担任监军。这太监表面上协助军务,实则一双眼睛时刻紧紧盯着祖大寿,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立刻向朝廷密报。

在军中议事时,监军总是坐在一旁,目光犀利如鹰,不放过祖大寿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和言语。

同时,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的部署和调动管控得愈发严格。每次重大军事行动,祖大寿都得提前向朝廷呈交极为详尽的作战计划,等待批复后才能行动。哪怕只是小规模的兵力调动,也需层层上报审批,繁琐的流程常常让战机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溜走。

祖大寿深知自己处境艰难,心中满是对崇祯帝不杀之恩的感激,却也承受着如山般的压力。一回军中,他即刻召集下属,神色凝重,声音低沉却透着坚定:“我犯下大错,承蒙皇上不杀之恩。如今唯有拼死作战,方能赎我之罪,不负皇上信任。”

此后,祖大寿在辽东战场上尽心尽力,亲自巡查防线,指挥士兵加固工事,一心想以战功洗刷自己的耻辱。可朝廷那如影随形的猜忌与防范,就像一副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让他在军事决策和指挥上难以施展拳脚。

祖大寿的归降,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明朝后续军事行动中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原本,明朝在辽东有着一套精心谋划的战略布局,其中一些进攻性策略对祖大寿委以重任。计划派遣精锐部队,以祖大寿为先锋,主动出击后金侧翼,扰乱其部署,给后金来个措手不及。

但祖大寿这一归降及后续复杂情况,直接让这些计划化为泡影。无奈之下,明军只能将战略重心转向防守,大量兵力被紧急调配至各个重要据点,忙着加固城防工事,时刻警惕后金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如此一来,明军在战场上渐渐陷入被动,失去了战争初期的那股冲劲和灵活应变能力。

战略布局一变,军事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祖大寿归来后,军队内部的指挥体系悄然出现混乱。在这之前,朝廷对武将的兵权就多有限制与干涉,对祖大寿也不例外,这早就让将领们心中有所不满。

如今祖大寿有过归降之举,将领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更是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原本与祖大寿配合默契的将领,如今对他心存疑虑。

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负责侧翼支援的将领因对祖大寿下达的迂回包抄指令心存顾虑,行动迟缓,导致未能及时对正面战场的明军形成有效支援,最终使得此次战斗以明军的失利告终。

而且,由于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管控严格,前线指挥决策效率大幅降低。原本前线将领能依据战场形势迅速做出的决策,现在却要层层上报,等待朝廷批复,战机往往就在这繁琐流程中错失。

战略和指挥上问题不断,兵力调配也陷入困境。祖大寿所部的兵力调动变得异常棘手。朝廷既想借助祖大寿的军事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兵力,又担心将过多兵力交予他,万一再次倒戈,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次抵御后金大规模进攻的战役中,祖大寿请求增派援兵以加强防线薄弱环节,然而朝廷在权衡利弊后,瞻前顾后,只调拨了少量兵力,最终防线被后金突破,明军伤亡惨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祖大寿内心的焦虑与愤懑与日俱增。

一日深夜,营帐中烛火摇曳,他独自一人坐在案几前,手中紧握着一份作战计划,那是他为打破当前被动局面精心构思的方案,可一想到还需经过冗长繁琐的审批流程,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重重地砸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如此下去,明军何时才能在这战场上夺回主动权!” 祖大寿低声自语,声音中满是不甘。

而此时,远在京城的崇祯帝也并未因祖大寿回归辽东而感到丝毫轻松。御书房内,他反复翻阅着来自辽东前线的战报,眉头始终紧锁。每一份失利的战报都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他的心间。

他深知,祖大寿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让明朝在辽东的局势岌岌可危。崇祯帝开始反思自己对祖大寿的处理是否过于仓促,若当初能想出一个更为周全的办法,既能严惩其背叛之罪,又能确保辽东战事不受太大影响,那该多好。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他只能尽力寻找补救之策。

在辽东军中,祖大寿为了重新赢得将领们的信任,开始主动与昔日的老部下们沟通交流。他常常在营帐中与他们彻夜长谈,坦诚地讲述自己归降期间的遭遇以及内心的挣扎与悔恨。

他言辞恳切地说道:“诸位兄弟,我祖大寿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让大家蒙羞。但我对大明的忠心从未改变,如今唯有拼死一战,方能对得起皇上,对得起诸位兄弟。”

在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中,祖大寿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勇杀敌,成功击退了后金的一次进攻。这一战,让不少将领看到了他的决心,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有所缓和。

然而,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的管控依旧严苛。监军太监为了向崇祯帝表忠心,丝毫没有放松对祖大寿的监视。

有一次,祖大寿计划对一处后金的粮草囤积地发动突袭,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战机。但当他将作战计划呈递给监军太监时,监军却以计划不够详尽为由,拖延了上报的时间。等朝廷批复下来,后金已经加强了粮草囤积地的防守,战机已然错失。祖大寿得知消息后,气得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

在明朝内部,关于辽东战事的讨论也愈发激烈。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该适当放宽对祖大寿军队的管控,给予前线将领更多的自主权,以便他们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作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