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水东流 > 第9章 皮岛疑云下的辽东危局

汉水东流 第9章 皮岛疑云下的辽东危局

作者:陈留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8:09 来源:小说旗

战斗刚刚落幕,死寂如潮水般迅速漫上战场。

唯有那面破碎的军旗,在劲风中猎猎舞动,发出的声响,恰似一位迟暮的老者,在低声诉说着方才战事的惊心动魄。

我们于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原本平静无波的湖面,在军中激起层层汹涌的巨浪,久久无法平息。

然而,就在这看似士气大振的关键时刻,军中潜藏已久的派系矛盾,却被这场战事无情地撕开了遮羞布,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这些老将在军中多年,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他们长期享受着军中的资源与威望,早已习惯了在军中的主导地位。

部分将领,心中嫉妒的恶魔被我和三桂的卓着功绩唤醒。他们如同隐匿在黑暗角落里的毒蛇,在营帐那阴暗的一隅,对我们展开了诋毁。

他们口出恶言,声称我们不过是运气绝佳,才侥幸立下战功。

原来,军中的这些老将,背后大多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与朝堂中的某些势力勾结,靠着军中的职位,大肆敛财。平日里,他们通过虚报兵饷、克扣粮草等手段中饱私囊。

而我和三桂的横空出世,迅速立下赫赫战功,不仅让军中将士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事风格,极有可能打破他们长久以来苦心经营的利益链条。

我们若持续得势,势必会严查军中各项事务,他们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便会被一一揭露。

所以,他们才如同跳梁小丑一般,迫不及待地对我们展开刁难,妄图将我们打压下去。

支持我们的将士们,听闻这般污蔑之语,顿时怒目圆睁,眼中似要喷出火来。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被点燃,仿佛忠诚的卫士,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诋毁者在营帐外针锋相对。

双方怒目而视,眼神中满是愤怒与敌意。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每个人都紧紧地握着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前倾,犹如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扑出的猎豹,一场激烈的冲突眼看就要爆发。

袁崇焕得知此事后,片刻不敢耽搁,快马加鞭地赶到营帐。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我和三桂时,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之意。

几乎在瞬间,他便心意已决,决定将我们举荐给崇祯皇帝。

这本是对我们功绩的高度认可,却在军中引发了一些老将的强烈不满。

在训练资源分配上,这些老将手段狠辣且阴毒。

他们宛如贪婪成性的恶狼,趁人不备,悄悄地挪走了我们的精良箭矢。

当将士们训练时,才发现手中无好箭可用,只能望着空荡荡的箭筒,满心无奈。

更为过分的是,他们竟趁着夜色,偷偷潜入装备库。在黑暗中,他们手持匕首,像鬼魅一般,将弓弦一一割断。

训练之时,弓弦犹如脆弱不堪的丝线,毫无征兆地突然断裂。断裂的弓弦如同一道凌厉的鞭子,猛地反弹,士兵们躲避不及,惨叫连连。

不少人被反弹的弓弦重重地抽伤,手臂、脸颊上瞬间浮现出一道道红肿的伤痕。

不仅如此,战马也未能幸免,被他们喂了发霉变质的草料。没过多久,战马纷纷病倒,原本矫健的身躯变得虚弱不堪,瘫倒在马厩中,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无助。

当我们愤怒地找老将理论时,他们却似狡猾至极的狐狸,不仅毫无愧疚之意,反而倒打一耙,污蔑是我们管理不善,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在训练安排上,老将们更是变本加厉。

正午时分,烈日高悬于天空,散发着炽热的光芒,酷热难耐。大地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空气都变得扭曲起来。

然而,他们却故意在此时下令训练。

士兵们在烈日的炙烤下,汗水如决堤的洪水般不停地流淌,很快便湿透了衣衫。

没过多长时间,不少士兵因难以承受酷热,纷纷中暑晕倒在地。

他们还指使亲信在一旁捣乱,点燃鞭炮,那噼里啪啦的声响震耳欲聋。又驱赶受惊的牛群冲入训练场地。

牛群横冲直撞,将训练秩序搅得一团糟,士兵们四处躲避,场面混乱不堪。

在长途奔袭训练中,他们在必经之路上挖了隐蔽的坑洞。多名士兵在奔跑中不慎踏入,脚踝扭伤、腿部骨折,受伤的士兵们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将士们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几乎就要与老将们的队伍展开械斗。

幸好其他将领及时赶到,迅速将双方隔开,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冲突。

军事会议上,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位满脸横肉的老将,脸上带着满满的不屑,看向我和三桂的眼神,仿佛我们是两只微不足道的蝼蚁。

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大声要求我们明日带一百人去清理金兵雷区,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蛮横。

随后,他又恶狠狠地威胁道,三日内完不成便军法处置。

那雷区危险重重,如同隐藏着无数恶魔的地狱,此前多支队伍前往都损失惨重,几乎无人生还。

我刚要开口反驳,老将 “唰” 地一下拔出佩剑,重重地拍在桌上,剑身与桌面碰撞,发出 “锵” 的一声巨响。

他恶狠狠地说:“不答应,就别想出这营帐!”

另一位白发老将的心腹也跟着叫嚷起来:“违抗命令,就地正法!”

支持我们的将士们立刻站起,与老将们对峙。

营帐内杀意弥漫,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此后数日,军中论功行赏,我和三桂得到了应有的表彰。

但那些心怀不满的将领小动作不断,他们或是在暗中散布谣言,诋毁我们的声誉;或是在日常事务中故意刁难,给我们制造麻烦。

这一系列举动,让军营氛围愈发紧张,犹如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便会引发一场可怕的灾难。

其实,早在我们下山之前,便已有种种迹象表明,有一股神秘势力在暗中窥视着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中采药,本是一条寻常的路径,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脚印。那些脚印不像是山中野兽留下的,脚印间距较大,步伐沉稳有力,明显是习武之人。

当时,我们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偶尔路过的江湖人士。

还有一回,我们在溪边打水,恍惚间看到对岸的树林中有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待我们定睛望去,却又什么都没有发现。

如今想来,那定是神秘势力的人在暗中跟踪我们。

后来,我们下山之后,遭遇神秘势力截杀我与三桂,抢夺神秘木盒。

彼时,我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股神秘势力的狠辣与决绝。他们目标明确,显然对我们手中的木盒志在必得。

那些杀手个个身手矫健,配合默契,一看便是训练有素。

在激烈的交锋中,我们虽奋力抵抗,但也险些命丧当场。最终,靠着平日里师父传授的精湛武艺以及一些巧妙的周旋,我们才侥幸逃脱。

而这神秘势力的影响,远不止这一次截杀。

在后续的日子里,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异常的情况。

比如,我们在军营中的住处,偶尔会出现一些细微的翻动痕迹,仿佛有人趁我们不在时偷偷潜入过。

又有一次,我们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原本熟悉的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些障碍物,明显是有人故意设置,想要拖延我们的行程。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让我们明白,那股神秘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他们依旧在暗中紧紧盯着我们,随时准备再次出手,破坏我们的行动。

军中的动荡如层层涟漪般,逐渐扩散至朝堂。

随着军中对我们的讨论日益增多,军中监军将我们详细的战功记录在册,郑重地呈递给朝廷。

这份战功报告,如同投入朝堂的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东林党与以洪承畴为首的主和派,围绕辽东局势,迅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与利益博弈。

数日后,我和三桂身披闪耀着寒光的铠甲,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踏入了紫禁城。

此时的紫禁城,虽依旧宏伟庄严,气势恢宏,红墙高耸,殿宇巍峨,但在那华丽的外表之下,却隐隐透着一丝衰败的气息。

红墙默默伫立,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荣辱,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琉璃瓦泛着幽冷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殿宇虽依旧威严,但在那压抑的氛围中,却难掩疲态。

我们沿着御道前行,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脚步声在空旷的宫墙间回荡,仿佛在叩问着历史的回音。

朝堂上,我单膝跪地,身姿笔挺,宛如一棵苍松。

我向崇祯皇帝奏报战事,言辞恳切,声音中似乎还带着战场的硝烟与血腥。

我缓缓道出战斗经过,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生动而详尽。

崇祯皇帝神色憔悴而急切,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那眼神中既有对前线战事的深切关切,又有对局势的深深忧虑。

他不时询问金兵动向与防线情况,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当提到粮草补给时,他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语气严肃地强调这是将士们的命脉,务必速速解决。

明朝末年,财政亏空严重,朝廷为了筹集军饷,不断增加赋税,百姓的负担愈发沉重。

而粮草补给这一难题,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严重影响着前线战事的走向。

彼时,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东林党力主抗金,他们站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陈词,言辞如锋利的刀刃,直指后金的侵略野心。

东林党背后代表着江南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与北方贸易往来频繁。

后金的侵扰,不仅威胁着边境的安全,更严重影响了江南士大夫们的商业利益。

他们期望通过积极抗金,恢复边境的安宁,保障贸易通道的畅通无阻,进而巩固自身在朝堂的话语权。

而以洪承畴为首的主和派,却极力主张与后金议和。

明朝末年,后金通过掠夺扩张,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用这些财富贿赂明朝朝堂官员,试图从内部瓦解明朝的抵抗力量。

洪承畴等人在利益的诱惑下,逐渐倒向了后金。

他们表面上为朝廷着想,声称议和可避免生灵涂炭,实则心怀鬼胎,一心想通过议和维护自身的荣华富贵,甚至幻想在后金统治下仍能保持现有的地位。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在朝堂上大肆鼓吹议和的 “好处”,在粮草、军饷的调配等方面暗中作梗,削弱前线抗金力量。

同时,他们还不断诋毁辽东将领,妄图破坏抗金大业。

朝堂上,双方就抗金与议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位东林党大臣愤怒地伸出手指,指着洪承畴等人,大声怒斥道:“你们这群卖国求荣之辈,为了一己私利与后金勾结,全然不顾国家安危、将士生死,你们的良心何在?该当何罪!”

洪承畴面色阴沉如墨,冷哼一声,反驳道:“你们东林党人只会空谈大义,不切实际。如今后金势力强大,我大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兵疲将弱。若硬拼,只会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休养生息、整顿军备才是当下明智之举。”

双方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几乎扭打在一起,朝堂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崇祯皇帝脸色铁青,怒目圆睁,双手猛地拍在龙案上,发出 “砰” 的一声巨响,大声呵斥众人。

然而,此时朝堂已陷入疯狂,众人沉浸在激烈的争论中,无人理会皇帝的威严。

崇祯皇帝深知洪承畴等人势力盘根错节,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势力的支持。

若严惩主和派,朝堂必将大乱,危及自身统治;若坐视不管,前线战事吃紧,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他在心中权衡再三,最终强压怒火,下令暂且搁置争议,先解决辽东战事。

但在他心中,已对洪承畴等人起了深深的猜忌与防范之心。

明朝末年,皇权受到各方势力的制衡,崇祯皇帝虽有中兴大明的雄心壮志,但面对朝堂复杂的政治斗争,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犹如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

之后,我向袁崇焕和祖大寿说起我们下山之后,遭遇神秘势力截杀我与三桂,抢夺神秘木盒的事情。

两人听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疑惑与警惕。

祖大寿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抬手摩挲着下巴上浓密的胡须,沉思片刻后率先开口:“此事透着古怪,这神秘势力既然冲着木盒而来,必然知晓其中利害,绝非普通的山贼草寇。”

袁崇焕微微点头,目光如炬,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他一边走一边分析道:“不错,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且狠辣,显然是有备而来。从截杀手段来看,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必是长期从事此类勾当,背后大概率有强大势力支撑。”

祖大寿走到营帐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沿着我们下山路线缓缓移动,眼神中满是思索之色:“他们能精准掌握你们的行踪,要么在附近安插了眼线,时刻盯着你们的一举一动;要么对这一带地形极为熟悉,提前设伏。”

袁崇焕目光落在地图上,接着祖大寿的话说道:“结合这神秘木盒的重要性,我猜测极有可能是金国势力。后金一直觊觎我大明的各种奇珍异宝、机密要事,这木盒既然被你师父视作藏有天下重大秘密之物,后金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意图通过抢夺木盒,获取其中可能对他们有利的信息,以此在与我大明的对抗中占据上风。”

祖大寿听闻,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砸在地图旁的桌案上,发出沉闷声响:“若是金国势力所为,那他们的野心可不小。这木盒若是落入他们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袁崇焕神色冷峻,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解开木盒之谜,同时加强防备,绝不能让他们再有可乘之机。”

两人一番分析后,一致认为乃是金国势力所为,这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愈发显得波谲云诡。

在对神秘势力截杀一事有了初步判断后,袁崇焕和祖大寿的目光转而聚焦到我和三桂身上。

祖大寿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他看向我们,缓缓开口:“你们二人,刚一下山便卷入这般复杂危险的纷争,着实让人意外。从你们能在神秘势力的截杀中全身而退,且还将木盒牢牢护住这一点来看,身手与胆识都不容小觑。可你们的师父在你们下山之时,又将这关乎天下秘密的木盒交予你们,实在耐人寻味。”

袁崇焕微微颔首,目光在我和三桂身上来回打量,若有所思道:“吴先生向来淡泊名利,远离朝堂纷争,此次却让你们踏入这乱世洪流,想必是预见了某些重大变故,认为你们有能力在这局势中发挥关键作用。再者,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立功迅速,这背后除了自身英勇,是否还有你们师父在暗中传授的独特兵法韬略呢?”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犀利起来,“我不禁猜测,吴先生是否早就料到你们会遭遇这些,故意借这木盒,引你们出山,以达成他心中某些关乎天下局势的谋划?”

祖大寿接着说道:“说不定,这木盒的秘密,你们师父早已向你们透露一二,只是未曾对外宣扬。而你们此次下山,便是带着使命而来,要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完成一项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任务。”

袁崇焕双手抱胸,微微皱眉:“不管怎样,这其中定有隐情。他们二人如今已身处漩涡中心,往后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各方势力的平衡,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必要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以免他们被有心之人利用,坏了大局。”

说罢,两人再度对视,眼神中既有对我和三桂来历的猜疑,又有对未来局势走向的深深忧虑。

袁崇焕缓缓言道:“尊师当年和我一同参加科举,在武试中表现卓越,一举夺得大明武状元。而在文试方面,其才学亦是出众,本有望夺得文状元,却因种种缘由与文状元之位失之交臂。吴先生博学多闻,师从世外高人,对于奇门遁甲、五行八卦、行军布阵之术无一不精。后来,吴先生厌恶朝廷争斗中的尔虞我诈,愤然归隐山林,从此不闻世事。如此等高人,不能为大明建功立业,实乃大明的一大憾事。我与祖将军多次诚心请他出山,皆被他婉言拒绝。幸而,如今有你和三桂两位高徒出山,也算是吴先生心怀家国大义的体现。”

我恭敬地回应道:“家师淡泊名利,生性喜欢沉醉于山水之间,视天下大事如棋局变幻,看芸芸众生似烟火缥缈。逍遥于尘世之外,其胸怀之宽广,无人能及。”

袁崇焕神色神秘地望了望我,对我的回答未作明确表态,不置可否。

他接着说,尊师既然说木盒藏有天下重大秘密,自然有他的道理。

他相信,吴先生所言不虚,只是开启秘密的时机尚未到来而已。

袁督师提醒我当下应以整顿辽东军务为重,可那神秘木盒却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无法释怀。

此后,我愈发留意军营中的风吹草动。偶然间,我发现一些来自朝堂方向的信件,被特殊标记后秘密送往军中某些将领手中。这些信件的出现,让我愈发确信其中必有隐情。于是,我开始暗中留意这些信件的往来路径,试图从中找出与神秘截杀相关的线索。

我常常在深夜潜伏在军营的阴影中,等待着那些可疑之人的出现。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便紧紧跟随,在街巷与营帐之间小心穿梭,时刻警惕着不被发现。有一回,我跟随着送信人来到一处偏僻的营帐外,只见他鬼鬼祟祟地四下张望后,迅速闪了进去。我蹑手蹑脚地靠近,趴在营帐外,屏气敛息,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压低声音的交谈。

“那批货物务必按时送到皮岛,后金那边催得紧,此事若成,少不了我们的好处。” 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

“可这要是被袁督师发现,我们脑袋可就不保了。” 另一个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怕什么,我们做得隐秘,只要毛文龙那边配合好,不会有事的。”

听到 “皮岛”“毛文龙” 这些字眼,我心中一凛。联想到之前祖大寿对皮岛局势的担忧,以及士兵们关于皮岛货物上岸的议论,看来这其中的猫腻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祖大寿出身辽东军事世家,家族世代戍守边疆,为保卫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人沉稳坚毅,历经无数战事的洗礼,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知毛文龙与袁崇焕之间矛盾尖锐,犹如水火不容。此次毛文龙拒不回援京师,更是让双方矛盾愈发激化,达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祖大寿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他希望袁崇焕能整顿军务,提升明军的战斗力,使明军在与后金的对抗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他又要维护皮岛势力,使其继续为大明效力,牵制后金的军事行动。然而,毛文龙对他的调解置若罔闻,不仅如此,还派人在其军营附近挑衅滋事,使得局势愈发紧张,如同紧绷的琴弦,随时可能断裂。

皮岛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之间,战略意义重大。毛文龙占据皮岛,在此经营多年,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对后金形成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但他长期远离朝廷监管,在岛上逐渐养成了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大肆敛财,与各方势力往来频繁,其行为引起了朝廷内部诸多争议,犹如一颗暗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一日,我与祖大寿在营帐中商讨军务,营帐内气氛严肃,只有烛火在轻轻摇曳。祖大寿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低声说:“毛文龙在皮岛势力日益膨胀,其行事越发让人捉摸不透。近日听闻,他私下与各方往来频繁,甚至有传言说他和后金都有暗通之嫌,真不知他到底在盘算什么。”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我平静的心湖,让我心中对皮岛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不久后,我在军营中偶然听到士兵们私下议论,说皮岛有货物上岸,且行事极为诡秘。我联想起祖大寿的话,心中顿感此事蹊跷,决定深入调查一番。

我先精心挑选了几名心思缜密、擅长隐蔽行踪的亲信,让他们扮作渔民,驾驶着小船,在皮岛附近海域秘密监视。他们在海上漂泊多日,终于发现皮岛与后金区域常有小船在深夜往来,交接货物的过程隐秘至极。每次交接地点都选在偏僻的海湾,周围还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那些士兵手持利刃,在岸边来回巡逻,稍有风吹草动便警觉地张望。

我又设法混入皮岛巡逻队伍,在巡逻过程中,我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皮岛的兵力部署,发现其异常之处。关键据点的士兵被莫名调走,原本守卫森严的地方如今变得空虚;新修的工事大多朝向明军内部,仿佛在防备着自己人。从皮岛逃出的流民也透露,皮岛仓库中有疑似后金的兵器旗帜,这些物品由重兵把守,且部分将领对后金态度暧昧,言语之间多有偏袒之意。

随着调查的深入,疑点越来越多,如一团迷雾,笼罩在我的心头,让我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我的心脏。我将这些发现秘密告知袁崇焕,他听后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霜。随后,他迅速召集亲信幕僚,在营帐中展开了一场彻夜的商讨。

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庞。有人提出,若贸然前往皮岛,以毛文龙的行事风格,很可能会遭遇不测,不仅袁崇焕性命堪忧,还可能导致整个抗金计划陷入混乱,前功尽弃。

袁崇焕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脑海中如走马灯般分析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毛文龙在皮岛苦心经营多年,早已将那里打造得固若金汤。其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更令人担忧的是,种种迹象表明,他极有可能已经与后金暗中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协议。倘若在此时选择坐视不管,任由事态发展,那么皮岛必将成为后金插入明朝防线的一把锐利无比的利刃。后金可以借助皮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对明朝的海防进行肆意侵扰,进而对整个辽东战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经过一番又一番艰难的权衡,袁崇焕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如铁。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决定,以阅兵为名,亲赴皮岛。出发前,他秘密叮嘱我和三桂,密切关注军营中的动向,若有异常,务必及时应对。同时,他还安排了一些亲信将领,在暗中做好接应准备,以防万一。

袁崇焕带着一支精锐卫队,乘船驶向皮岛。一路上,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舷,仿佛也在为这场未知的冒险增添几分紧张的氛围。而此时的皮岛上,毛文龙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加强了岛上的戒备,一场风暴即将在这座小小的海岛上掀起。

当袁崇焕的船队靠近皮岛时,远远便看到岛上旗帜林立,士兵们整齐排列在岸边,看似是迎接阅兵的阵仗,却隐隐散发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袁崇焕面色平静,心中却暗自警惕,他深知此去必定困难重重,一场关乎辽东局势走向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