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浩然修仙 > 第17章 拜师学艺

浩然修仙 第17章 拜师学艺

作者:行客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6 01:41:05 来源:小说旗

这是一支洛南来的药材商队,前往星城采购一些珍稀药草回洛南城贩卖,冯三儿不是第一次见这群人了,他殷勤地端茶倒水游走在大厅中,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在客人谈话时离开。

但是所有客人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和耳朵。

此时他的大脑飞速运转,他已然猜到了,年前来自洛南的那爷俩,其中的少年,正是这群商人提到的被悬赏的人物。他也知道,此人正是暂居在济世堂内!

“光是行踪就值十根金条!我的乖乖!”冯三儿心里暗自惊奇,他甚至开始规划这十根金条应该怎么花怎么用,他在这塔山驿站已经做了好几年了,虽然薪水不高,但好歹小费颇丰,有时候也能同一些权贵高人攀上些许交情,无奈冯三儿一没文化二没技能,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就凭这一张嘴皮子堪堪保住这份工作。

十个金条的诱惑太大了,他沉浸在花完十根金条的畅想中,突然想到,此去洛南城六百余里,这支商队都要跋涉数日方至,自己又如何能拿到这悬赏?转念一想,那日塔山顶上的道童将杨家爷孙俩带下来时,两人虽然落魄聊到,但也算是气宇不凡,他俩应该不知此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将此事告知他二人。

说干就干,待到商队众人都酒足饭饱回客房后,冯三儿立马修书一封,用驿站的信鸽将信送走。

已是入夜时分,星城的城门早已关闭,一只信鸽飞越城墙,直奔城内的邮驿。

济世堂依然如同往常一样忙碌,但在药柜里的杨浩然却有些心不在焉,前院依然喧嚣,没有里徐新宇的镇场,总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纠纷,此刻分诊台的几位小哥,又拦住里几个要往里闯的人。

“放开我,我们不看病,就是进去找人。”被拦住的几人中有一个中年汉子,一边嚷嚷一边往里头挤。

“对,我们不是来看病的,我们是来找人的。”有一个瘦子也在旁边,推着中年汉子往前。

“不行,你们又说不出来找谁,排队去。”分诊台的几个小伙年轻力壮,对这种硬往里闯的人也有应对之法,一时间僵持不下。

杨浩然循声出了药柜,还未走近,他已先看见这闯入的人群中,竟有洛南城的街坊刘老,刘老住所离杨府不远,又是做药材买卖的生意人,与杨家也有些交情,与杨浩然也打过几次照面,算是半个熟人。

“不好。”杨浩然深知此刻暴露不是什么好事,瞧着那几人还未发现自己,急忙退到后院,拉着正在药圃除草的杨老,说明情况后便想要逃走。

“逃?我这胳膊腿,能往哪里逃?”杨白首摇摇头,“倒是你,去那麓山梅花观是个不错的选择。”

杨浩然不忍独自离去,提心吊胆地和爷爷在后院屋里躲了半晌,前院的喧闹归于平静,想是那些人已经被撵走了,但也不敢出去,直到午饭时间济世堂闭门了,爷孙俩才从屋子里出来。

后院里大家正开伙吃饭呢,杨浩然却没啥胃口,想往前院药柜里去忙活,刚才在分诊台的小伙子瞅着了忙叫住他:“浩然你刚才哪去了,我找你一圈没找着。”

“找我?干啥?”杨浩然惴惴不安疑惑道。

小伙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卷,递了过来:“这有你的信,好像还是加急的飞鸽传书。”

“我的信?谁会给我寄信啊?”杨浩然纳闷结果纸卷,展开一看,是一个窄窄的信封,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济世堂 杨浩然 亲启”,潦草的字迹一看就不是什么文化人。

杨浩然顺势倚在柜台的角落,拆开信封,只见巴掌大的纸条上写着洛南药商在塔山驿讨论十根金条悬赏杨浩然的事情,落款正是冯三。

看完这急信,杨浩然的心脏砰砰跳个不停,没有想到自己仍被惦记着。

悄悄地去熬药的小火炉上将来信烧掉,匆忙跑去和杨白首商量对策。

杨白首听罢也是一惊,却很快缓了过来,小声提点道:“你说这事,邵先生是不是也能算到?”

杨浩然还真没往这上面想,这样说来,倒真有可能。

“他说了明日的午时是拜师的吉时,还叫你早点过去,那今日必定无事,你且去忙你的吧,晚上收拾细软,明日早早出门。”

听了爷爷的安慰,杨浩然也放下心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于是便重新收拾了一下去药柜帮忙了。

不得不说,济世堂忙起来是真的让人晕头转向,杨浩然一边配药一边抓药,短暂的忙碌也是让他将一些愁绪搁置开了,本以为下午就会这样过去,却没曾想,正在抓药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呼唤:“浩然儿!”

“唉!在呢!”杨浩然条件反射般的一抬头,目光正与刘老对视。

没想到,这刘老头,竟然规规矩矩排队排到叫号看病了,见杨浩然回了话,刘老头笑着挥了挥手,一副他乡遇故知的模样,却也没来得及多说几句,被带着往诊室去了。

杨浩然本还有些焦虑,但一想到明日便去麓山,也不管这些了,便接着忙活去了。

刘老头和洛南药商一行人算是明确了杨浩然确实在济世堂,但他们都是凡人,想将这消息带回洛南城还得费些时间,哪怕是信鸽,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飞到。虽然是为了悬赏,但也算是乡亲街坊,有着药商的脸面,因此也没有过多打扰,杨浩然当晚睡了个好觉。

翌日,杨浩然简单收拾了一些换洗衣物,天还未亮便已去城门口等着,混着第一波出城的行人里,悄然行向麓山。

还未到午时,杨浩然已行至梅花观宅院前,两个小童迎在门口,打头的杨浩然之前见过,正是那天开门的小童,此时满脸带笑:“师兄你终于来了。”

“大师兄好!”另外一个小童也热情打招呼。

杨浩然倒是一头雾水,“我还没拜师呢,何况就算我拜师了,也是晚入师门,怎么叫我大师兄呢?你们二位又如何称呼?”

“师傅有三个弟子,唤做归真、从正、修持,我就是从正,是二师弟,这位是修持小师弟。”开门的小童在前边引路边说。

“我们拜师时候师傅就说了,大师兄机缘未到,还未得入门,归真二字给你留着,今日终于把你盼来了。”另一个小童应该就是修持了,比赛似的抢在一旁介绍。

“我们这一脉学的都是易经术数,和谁做师兄弟早已是定数。”从正在旁边补充。

“归真大师兄和我们不一样,他以后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从正说上一句,修持小师弟就要在旁边接上一句。

“咳咳——”从正轻咳了两声以示提醒,杨浩然抬眼一看,几人已经行至正厅前,朝厅里望去,只见邵尧夫端坐上位,闭目养神,想是在静候新徒。

杨浩然整衣肃立,邵尧夫也徐徐睁开眼,也不说话,只是看着院外的房檐,杨浩然顺势看去,才发现正对客厅的院子门墙上,竟有一个日晷仪,此时随着日头渐上,晷针的影子即将走到午时。

“午时了。”修持小师弟有些雀跃,拉了拉杨浩然的袖子,杨浩然心里明了,赶紧跪在邵尧夫身前拜了几拜,从正也趁着这个时间沏好了茶递过来,杨浩然也规规矩矩敬了茶,简短的拜师仪式就算完成了。

“浩然,喝完这茶,也算礼成了。为师姓邵,名尧夫,自幼酷爱星象,我上无师承,学自天地,也算无门无派,此地名为梅花观,作息起居状若道士,但我等并非道门中人,你今日拜我,记住我观内的规矩,不拜神仙,不侍奉香火,非佛非道,非善亦非恶,遵循天理命数,不拘小节。为师有三徒,你虽是最晚入门,却是我最早认定的徒弟,且年岁最长,是为大徒弟,化名归真,这是二徒弟从正,这是三徒弟修持。这两位师弟比你早几年拜在我门下,你若有疑难之处,还要找他二人多多讨教。”邵尧夫介绍道。

“师门戒律仅一条:惜命。”邵尧夫正色道。

“惜命?”杨浩然心里纳闷:天下谁人不惜命?一般不都是忠诚笃信、不得背叛师门、谨言慎行之类的戒律吗?

“入了此门,知道的多了,有时候会忍不住劝诫他人。”从正在一旁解释。

“是啊,泄露天机,损己利人,是为不惜命。”修持在旁边补充道。

“原来如此。”杨浩然点头。

邵尧夫又交代了在梅花观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便让几个徒弟退下自行讨论去了。

梅花观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杨浩然求知若渴,每日与师弟们讲经论道、焚香学卦,闲时师兄弟三人轮流做饭烧火、扫地锄园,日子也算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