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296章 破局杭州湾:从情报迷雾到战略反击

南京,总统府地下室的钨丝灯在嗡嗡作响,惨白的光晕下,空气里漂浮的灰尘清晰可见。蒋介石摘下玳瑁眼镜,用手帕反复擦拭镜片,指腹却仍在电报上残留的墨迹处摩挲——那是延安发来的密电,末尾“八路军愿配合友军行动”的字迹被茶水洇得发皱,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微妙。

“委座,”何应钦俯身凑近,金丝眼镜在灯光下闪过冷光,“共党此举恐怕另有所图。他们一贯擅长在敌后扩张势力,此时主动请缨……”

“敬之,”陈诚突然将一叠破译的日军电文拍在桌上,纸页与粗糙的木质桌面碰撞出闷响,“截获情报显示,敌第10军已抵达舟山群岛,杭州湾外三艘航母的动向绝不是虚张声势!”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李宗仁的桂系将领猛地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若再死守淞沪,南京危矣!我们的防线根本撑不住日军海陆空三面夹击!”

蒋介石的目光扫过参会的各路军阀:白崇禧双手抱胸,眼神沉着却难掩忧虑;刘峙不停擦拭着额头的冷汗,手指捏着钢笔在笔记本上反复画圈;张治中则握紧拳头,指节泛白,喉结不住滚动。

防空警报突然撕裂夜空,远处紫金山方向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震得墙上的《中国地图》微微摇晃,几枚图钉甚至轻轻颤动着掉落。蒋介石抓起电话听筒时,听筒线在他颤抖的手中缠绕、绷紧:“给我接18集团军朱德总指挥!”

与此同时,苏州河浮桥。彭善姝的军装早已被血水和雨水浸透,布料紧贴在身上,每走一步都能拧出浑浊的污水。

她攥着染血的电报嘶吼,声音因为连日作战变得沙哑而尖锐:“重庆急电,死守浮桥!援军三小时内抵达!”

话音未落,日军坦克的炮管已穿透沙袋工事,剧烈的爆炸将阵地轰出焦黑的缺口,碎石与泥土如雨点般砸落,几具士兵的尸体被气浪掀飞,重重摔在满是弹孔的掩体上。

“彭长官!北岸防线失守!”

传令兵话音未落,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炸开。彭善姝被气浪掀翻在地,耳朵里嗡嗡作响,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

朦胧中,她看见对岸跃出几个灰布身影——八路军战士背着斗笠,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腰间别着的边区造手榴弹随着奔跑的动作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为首的老兵扯开嗓子,陕北口音在炮火中格外清晰:“川军弟兄别怕!我们来搭把手!”

孙元良的指挥部内,地图桌上散落着吃剩的馒头碎屑和凉透的茶水,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击在众人的心脏上。

参谋举着刚截获的日军密电冲进来,脚步踉跄差点摔倒:“司令!华北日军突然回撤两个师团,平汉铁路出现大量军列!”孙元良盯着地图上突然空出的防线缺口,想起三天前延安密电里“攻敌必救”的策略,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抓起水杯猛灌一口,冰凉的茶水让他瞬间清醒:“原来如此……立刻通知南京,我们要变守为攻!告诉各部队,准备发起反冲锋!”

南京总统府,紧急会议仍在继续。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烟味和汗味。

蒋介石将最后一支烟掐灭在烟灰缸里,目光扫过满桌狼藉的作战图,突然用力拍桌:“命令张发奎部从嘉兴侧击杭州湾,孙元良死守苏州河吸引敌军主力。至于八路军……”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透着决断,“复电朱德,同意按原计划在华北展开破袭战。告诉他们,这次是真正的国共合作!”

暮色笼罩苏州河时,战场上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和硝烟味。彭善姝在弹坑中发现了昏迷的八路军战士,对方胸前的八路军臂章已经被鲜血染红。

她轻轻解开战士怀里的布包,鲜血顿时渗出。展开一看,竟是详细的华北日军兵力部署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部队番号和调动路线。她攥着浸透血渍的图纸冲向电台,身后传来密集的冲锋号声——中央军的德式钢盔与八路军的八角帽,在硝烟中汇成一道洪流。

秦淮河畔,彭正明的马车冲破封锁线,车轮溅起的泥水在暮色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佩剑在暮色中寒光凛凛,他望着远处南京城墙上猎猎作响的青天白日旗,突然想起幼年读过的《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日本人,你们终究小瞧了这片土地。”河面上,运送物资的船只正缓缓驶过,船夫们有力的号子声与远处隐约传来的枪炮声交织在一起,诉说着这场战争的壮烈与不屈。而在不远处的码头上,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战士正帮忙搬运弹药箱,他们与中央军士兵虽互不相识,却默契地配合着,共同守护着这座尚未沦陷的城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