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8章 梨园春色有深浅

堪破三千世相 第8章 梨园春色有深浅

作者:湿水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9 18:21:23 来源:小说旗

水袖轻抛三十丈,髯口暗藏百年功。

台前喝彩容易得,祖师龛前叩首难。

一、练功房里的生死状

道光十二年的腊月,三庆班的练功房结着冰凌。十二岁的杨月楼被师傅程长庚按在条凳上,双腿绑着二十斤的沙袋。墙角燃着线香,香灰落在少年颤抖的膝盖上,烫出点点红痕。程大老板捏着戒尺冷笑:“《挑滑车》的高宠要扎大靠翻连环,你这腿抬不过肩,趁早滚去烧灶台!”

夜半时分,杨月楼摸黑翻进练功房,将脚腕浸入冰水。这自创的“寒冰淬骨法”被师兄发现告密,程长庚却破天荒没动家法,只往冰桶里丢了包草药:“筋若冻断了,祖师爷都不收你。”后来杨月楼一抬腿便能勾到耳际,那包草药正是程派秘传的“筋络散”——梨园行里,偷师是罪,但偷着苦练却是叩门的钥匙。

二、磕头礼中的三昧火

同治年间,谭鑫培拜余三胜为师那日,余老板院中摆着三盆炭火。谭生连磕九个头,每磕一次,余三胜便往火盆添勺松香。最后一叩时,火焰窜起三尺,谭生前额的头发焦了一片。余三胜这才扶他起身:“这火烧去了你唱野台子的江湖气,往后脑门上带疤的,才是我们谭派的种。”

更绝的是梅巧玲收徒的“茶礼”。弟子敬茶时,梅大师总会“失手”碰翻茶盏。伶俐的冯子和瞬间跪地,用袖子蘸着茶水在地上写了个“梅”字;愚钝者忙着擦拭衣裳,便永远失了入门机缘。后来冯子和成为“南冯北梅”,才悟出那杯茶要的不是干净衣裳,而是临场应变的灵性。

三、戏箱锁着九重天

广和楼的戏箱从不许外人靠近,钥匙由箱倌贴身藏着。某日徽商重金求观杨小楼的靠旗,箱倌开锁前突然唱起《白水滩》:“青面虎跳涧要留三分力——”手指在第七个铜钉上重重一按,箱盖应声而开。后来才知,那铜钉排列暗合工尺谱,按错便是“走板”的叛徒。

王瑶卿的私房行头更藏玄机。他的凤冠绒球里缝着金铃,走台步时铃响七声为“上品”,五声便是“下乘”。某票友偷戴凤冠过瘾,因身形不稳带响十一声,被跟包的发现,从此在梨园行绝了生路——那铃声如同《广陵散》,非其主不能奏响。

四、封箱戏里的投名状

每年腊月廿四的封箱戏,既是年终盛宴,也是清理门户的刑场。汪桂芬唱《文昭关》时,故意将“一轮明月”的“月”字拔高八度。琴师孙佐臣若跟不上调门,翌年便得卷铺盖走人。那年孙佐臣咬牙将胡琴蟒皮崩裂,硬是奏出裂帛之音,从此得了“胡琴圣手”的名号。

更惊心动魄的是“打炮戏”。新角儿登台前三日,戏班会在台角暗埋火药。若唱到高腔处不能震响火药,便算不得“响档”。孟小冬初登上海舞台时,唱《搜孤救孤》的“白虎大堂”一句,声震屋瓦引燃火药,火光照亮她额角的细汗——那捧场的喝彩声里,半数是给真功夫,半数是给火药面子。

五、祖师爷前的胭脂劫

田际云执掌玉成班时,立下铁规:旦角上妆前,需往祖师爷香炉插三炷香。某坤伶为显虔诚,将香插得笔直如线。田老板却命人拔了香:“旦角的香要‘凤点头’,三炷香歪斜有致,方显女儿风情。”后来荀慧生插香时故意将香灰弹入胭脂,点眉时唱起《玉堂春》,从此“白牡丹”的名号传遍京津。

最凄艳的当属阮玲玉的拜师礼。她非科班出身,求马连良收徒时,在祖师爷像前连饮七杯白酒。饮到第四杯时,马老板将酒杯换成茶盏:“戏是七分疯魔三分醒,你既过了疯魔关,且留三分清醒学玩意儿。”可惜这份清醒,终是敌不过红尘万丈。

结语

广和楼的戏台拆了又建,祖师爷的香火却从未断绝。程长庚说“戏比天大”,可这“天”早被梨园行的规矩分成九重。王瑶卿晚年抚摸戏箱,对梅兰芳叹道:“你当这些锁头锁的是行头?锁的是几百年来,那些不够疯魔的魂灵。”

如今再听《夜深沉》的鼓点,恍惚看见杨小楼扎靠登台的背影。原来所谓门槛,不在那三十丈水袖里,而在祖师爷像前叩首时,额头沾上的香灰——经年的香灰积得厚了,便成了梨园子弟的金身。恰如《牡丹亭》所唱:“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只不过这三生路,得用九十九道门槛的伤来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