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号”星际探测器,承载着全人类的希望,孤独地航行在前往 m-Alpha-739 星系的漫漫征途中。
五千多万光年的距离,即便依靠“阿尔库贝利引擎”原型机进行曲率航行,也注定是一场以“世纪”甚至“千年”为单位的漫长旅程。
在这漫长得足以让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时光里,探测器不可能完全依赖地球的遥控指挥。信号延迟(即便有量子通讯原型机,其带宽和稳定性也难以支撑实时操控)、未知的星际环境风险,都要求探测器本身,或者说它的核心 AI“夸父”,必须拥有极高的自主决策和应变能力。
而检验“夸父”AI 成色的第一次大考,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时间:地球纪元,“林风号”启航后第 5 年。 地点:距离太阳系约 20 光年外,一片此前未被详细探测的星际介质密集区。
“林风号”正以稳定的曲率状态航行。探测器内部,AI“夸父”的核心运算单元如同不知疲倦的心脏,分析着传感器传回的海量数据,监控着引擎的运行状态,并不断根据高精度引力透镜导航算法,微调着航行姿态。
突然!
“警报!检测到前方航线出现大规模、高密度微型引力异常扰动!” “扰动源分析……疑似未知暗物质团块或高维空间碎片残留!” “警告!当前曲率状态下直接穿越该区域,船体结构和引擎稳定性将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风险等级:高(78%)!”
刺耳的警报(只在 AI 内部响起)在“夸父”的核心逻辑中回荡。
这是一个突发状况!人类现有的星图数据库中,从未记录过这片区域存在如此强烈的引力异常!
如果按照原定航线继续前进,探测器很可能在穿越扰动区时,因为空间曲率的剧烈波动而解体或失控!
怎么办?
向地球汇报,请求指令?
不行!信号一来一回至少需要 40 年!等到地球的指令传来,“林风号”早已要么安全通过,要么化为宇宙尘埃了!
唯一的选择,就是——自主决策!
AI“夸父”的核心算力瞬间被调动到极致!
它一边将警报信息和初步分析结果,通过量子纠缠通讯链路,以最简洁的编码方式发送回地球,这更像是一种事后备案,一边疯狂地进行着计算:
分析扰动区域: 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和高维空间传感器,快速绘制出异常引力场的分布图,评估其范围、强度和不稳定性。
模拟穿越风险: 运行数百万次模拟,计算不同角度、不同曲率速度下穿越扰动区的风险概率。
规划规避航线: 基于高精度引力透镜导航算法,结合周围已知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场分布,快速计算出数条可能的最优规避航线。
评估规避成本: 计算不同规避航线所需的时间、能量消耗、以及对后续航程的影响。
整个决策过程,在短短几微秒内完成!其涉及的计算量,足以让地球上所有超算中心联合起来跑上几个月!
“最优决策已生成:执行‘弹弓变轨’规避方案。”
“夸父”做出了决定。
它没有选择完全脱离曲率航行(那样会损失太多时间),也没有选择硬闯,而是决定利用附近一颗褐矮星的引力场,进行一次极其复杂、需要精确到毫秒级的“引力弹弓”式轨道和姿态修正,以一个刁钻的角度,擦着引力扰动区的边缘掠过!
这个操作,对 AI 的计算能力、引擎的控制精度、以及探测器本身的结构强度,都是一次极限考验!
“指令确认!开始执行‘弹弓变轨’!”
“阿尔库贝利引擎”的能量输出开始微妙地变化,探测器周围的时空曲率场随之调整;辅助的等离子体推进器精准地喷射出气流,调整着探测器的姿态……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在 AI 的完美控制下流畅进行。
数小时后,“林风号”有惊无险地绕过了那片危险的引力扰动区,重新回到了安全的预定航线。
探测器结构完好,引擎运行稳定,能量消耗在可接受范围内。
一次潜在的重大危机,被 AI“夸父”以一次堪称完美的自主决策,成功化解!
与此同时,地球。
未来探索集团(FEG)太空指挥中心。
林风和一众专家,终于接收到了来自“林风号”那条经过 20 年延迟的、极其简洁的警报和决策信息。
看完信息内容,所有人先是惊出一身冷汗,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和巨大的欣慰!
“成功了!‘夸父’成功了!” “自主决策!自主规避!太了不起了!” “这证明了我们的高自主 AI 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林风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夸父”的表现,超出了他的预期。这证明,即使在远离人类指挥的、充满未知的深空中,AI 也能成为值得信赖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领航员”。
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脚步,因为 AI 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稳健、也更加充满信心!
“林风号”继续着它孤独而伟大的旅程。
前方的路,依然遥远而未知。
但有了“夸父”这个超级智能伙伴,它的每一步,都让人类对最终的目标,多了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