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 第30章 斯人已逝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第30章 斯人已逝

作者:饭不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3-27 00:2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渊笑着回礼,然后打量起眼前的和尚。

只见觉生和尚身着浅白僧袍,宽袍大袖,面带浅笑,飘逸绝伦。

身沐朝霞之下,两手合十,分明是虔诚奉佛的佛子,可偏又唇红齿白,面容俊美,倒像是翩翩佳公子。

孟渊思及解开屏之言,但这般看下来,并未察觉出觉生和尚有何异样。

而后孟渊又将自己认识的和尚跟觉生对比了一遍,那解开屏本已算是样貌不差的,但跟眼前的觉生和尚相比,却又差了一筹。

当然,更别说一身肥肉的独孤亢了。

“长这么俊俏,当和尚可惜啊!”林宴是个热心肠的,眼见觉生示好,他也关心起了人,“你要是不当和尚,不知多少女子为你倾心。当然了,当了和尚,也有师兄弟为你……”

话没说完,林宴的衣袖就被周盈扯了扯。

“阿弥陀佛。”觉生和尚人情练达,自然知道林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可他也不生气,只温和一笑,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林施主,世俗偏见,那也无需多言。”

“我师兄宿醉未醒,觉生大师不必在意。”孟渊笑笑。

觉生和尚两手始终做合十状,他朝孟渊微微颔首一笑,问道:“听闻施主亲历了松河府之变,为护应氏,更是九死一生,小僧钦佩。”

孟渊笑笑,也不说话。

“近日无漏山上贵客云集,小僧所居之处稍有偏远,倒是不染尘声,四位能否移驾,容小僧奉茶?”觉生和尚十分谦逊的低头行礼。

人家都说到这份上了,孟渊和林宴自然没法子推辞,毕竟接下来要在兰若寺打搅许久,不好推拒人家的好意。

“闲着也是闲着!”林宴立即就应了下来。

客套几句,觉生和尚带路,孟渊和林宴师兄弟俩,还有周盈和范业跟随,一道绕过禅定院,往后山去。

已是正月时节,山顶风盛,皆是苍茫之色,唯有松柏青青。

有一处小小的破旧禅院,只一间禅房,院子是枯树枝随意扎的篱笆,不过到腰高。

也无门扉遮拦,直接迈步入内。

禅房狭隘,难以容人。觉生当即取出桌凳,诸人就在院子里坐下。

生了火炉,觉生取出茶壶,又抱来一个大坛子,笑着道:“前番雪满无漏山,小僧取了些冬日雪,正好烹茶。”

他生的白皙,如同女子一般,当即取了雪水煮上。

上了热茶,诸人略品,便觉清淡中有一分甘甜,当真回味无穷。

觉生先扯了半晌这茶的来历,然后又挨个赠茶叶。

林宴三人都收了,尤其林宴要的最多。孟渊也不手软,打算把茶再转赠给衣食无着的解开屏。

闲话说完,觉生和尚这才向孟渊问起了松河府时的详情。

孟渊一直催动焚心之法,但着实看不出觉生和尚的异样处,便也不做隐瞒,有什么说什么。

觉生和尚显然也是听过多次松河府之变的详情了,这会儿又听孟渊之言,倒也是认真的很。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应施主一家心怀天下众生,却难挡天命。”觉生和尚感慨不休,不似作伪。

听了这话,孟渊便道:“在下入应氏门下时日尚短,不知过往之事。”

说到这儿,孟渊仔细看着觉生和尚,问道:“不知两位应公因何而逝?”

这话一说,周盈和范业俩人又不自在起来。

林宴拍了拍周盈和范业,示意无事。

“施主不知也是寻常,天下间能谈论此事的,也就是国境之外,以及——”觉生和尚指了指四周,“这方外之地。”

“还请大师赐教。”孟渊是真的好奇。

自打入了王府,成了三小姐私臣,乃至于闻听聂师自言应氏门下走狗,孟渊就对两位应公一肚子好奇。

只是屡屡打探,如陈守拙那般知道的,却不明言;而聂师身为应氏旧人,已身丧松河府城外。至于林宴等人,当年两位应公去世之时年纪尚小,知道的也不甚明了。

孟渊现今只是知道个大概,而且红斗篷荧妹还找了来,说是要为两位应公报仇,这也让孟渊更想早些弄清来龙去脉了。

林宴三人也目光炯炯,分明也是想听个究竟。

“这件事说来话长。”觉生和尚微微仰头看天,过了一会儿才道:“诸位都知老应公的学说,偏他老人家又知行合一,收拢了许多流民、灾民,乃至于将家中土地全数分了出去,还建了学舍、医馆,教授武学。”

孟渊是知道这些的,虽未能亲见,但按着这世道,老应公这么做可太难得了。

“因着如此,老应公声名愈显,前来听其讲课传道的人不知凡几,乃至于被称为儒家魁首。当然不单单在儒家的声名大,佛道两家对他老人家也敬仰的很!”觉生微微一笑,道:“儒释道三家虽有蝇营狗苟,但执牛耳者无不心怀天下众生,是故对老应公也万分钦佩!”

“说些我们不知道的。”林宴嘿嘿笑了笑,“我还知道,前太子也去听老应公教课,曾谈了许久。而后前太子求娶老应公长女不成,黯然离去。但没过多久,前太子就请了老应公一家赴京,与应氏长女成了亲,之后就是行革新之事。”

“林施主所言不差。”觉生和尚颔首,他又仰头看天,想了一会儿才道:“昔日无漏山四周之地,乃至于平安府大半土地,都是兰若寺寺产。正是老应公周旋,我兰若寺才将土地分去七成。”

“其实不止如此。”觉生和尚面上有几分潮红,道:“三大道门也归还了许多产业,许多儒生也减免佃租,无数百姓收益。”

“人死政消。不知分出去的田产,现下又收回了几分?”周盈忽的道。

“阿弥陀佛。”觉生竟不能答。

“接着说!”林宴催促。

“百姓受益,自然有人受损。”觉生和尚合十闭目,道:“后来详情,我也不甚清楚。只是前太子行革新之事愈发艰难,而后先帝病重,其弟纠结武人以及各路高手,诬前太子谋反。”

说到这儿,觉生和尚睁开眼,道:“前太子当场身死。两位应公也身死道消,乃至许多应氏旧人跟随而死。”

“两位应公没反抗?”范业忽的问。

“小应公且不说。”觉生和尚好似亲眼所见一般,接着道:“外人有说老应公四品境的,也有说是三品境的,其实老应公是儒家四品境界。”

“阁下倒是知道的不少。”林宴笑着道。

“大师与应氏有过来往?”孟渊福至心灵。

“阿弥陀佛。”觉生却不多说。

孟渊四人见状,情知觉生和尚大概是见识过两位应公的风采,或是听兰若寺长辈说起过。

“接着说啊!”周盈也来催,“老应公就甘心赴死?”

“非也。”觉生和尚朝周盈笑笑,温和道:“诸位都是为青光子一事而来,自然知道佛门四品境入三品境不易。其实老应公也在为三品境准备,他老人家身死道消,也是有人不愿儒家再出三品。”

“是啊,佛道两家都有三品,武人几百年也能出一个,可儒家自打儒家圣人刻刀削平天下,儒家已经许久未见过上三品了。”林宴入行早,很有感慨,“听说儒家也是残缺的,根本没有了再往上的路途。”

“并非没有,而是太难。”觉生和尚也很懂行,他笑着道:“儒家四品境为立心。简而言之,就是在圣人之言中悟出自身的道理,而非事事依托圣人教义行事,自此才算真正得了浩然气。到了四品境界后,就该寻自己的‘道’了。”

觉生和尚给大家续上热茶,接着道:“想再进一步,就要去做出来。”

听了这话,孟渊四人纷纷看向觉生和尚,只等他再讲下去。

“传闻儒家三品为蒙学,可借天成法,口出成宪,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但是也有走偏的,如同青光子证道光明圣王。

觉生和尚并不吊人胃口,“佛门四品入三品是立宏愿,成宏愿。其实,儒家也差不多如此。”

他指了指孟渊和林宴,接着道:“儒家四品进三品,需得做下有益苍生之举,而后著书立说,有让天下人钦服的学问才行。这便能天下人学习,天下人认同,而后就能成了。当然,这很艰难,比之佛门四品进三品还艰难。要有功勋在身,要有天下之望,老应公都齐备了。”

“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老应公早已立言,奈何功勋未成了。”周盈喃喃道。

“天命。”觉生和尚颔首,本唇红齿白的人,此刻竟有几分萧索。

他目中有几分茫然,随即又复坚定,“前人虽死,但已踏出了路。天下读书人,乃至有识之士,都不会忘记老应公。”

“我听说,老应公逝去后,佛国有高僧西来,不知是哪位?”孟渊曾向林宴等人问询过,但林宴也不清楚。

“来了三位四品境的同道。”觉生和尚却对这些事了解的很清楚,“听说自在佛曾有法相降临,却不知真假了。”

那西方传闻一直面壁静修,不想老应公之死竟也把他惊动了。

“且不说过往旧事了。”觉生和尚收拾起悲容,笑着看向孟渊,问道:“听觉明师兄说几位去云山寺拜访了,不知可有收获?”

孟渊也不遮掩,直接道:“在下在松河府时曾去过冲虚观,听闻观主玄机子道长在云山寺,便去找了找,已找到了人。”

“玄机子道长是道门高人,小僧也钦佩的很!”觉生并未有什么异样,反而闲聊起来,“这一次西方来客,论道自然是少不了的,平安府诸多佛寺菁英尽出,云山寺也会有同道前来。”

又扯了一会儿闲话,孟渊问起青光子之事。

“许多年来,三教各自纳取另两家的精华,是故儒释道三家根本的学问都是不差的。”觉生和尚果然有见解,“但既然是学问,那就是一边学一边问。有人学岔了,问岔了,最后交了一张不同的答卷罢了。”

觉生和尚十分看的开,笑着道:“从古至今,儒释道有无数正人,也有许多妖人。好比古时百花齐放,可到了如今,也只儒释道三教昌盛,其余不合时宜的早就埋没在烟尘之中。依小僧来看,或许以后儒释道三教也会没落,乃至失传,继而又会生起新的修行途径。”

孟渊对觉生和尚的这番话倒是很认同,笑着道:“只是人心之变依旧。”

“施主之言正是。”觉生和尚微笑,朝孟渊合十行礼。

眼见过午,林宴一股脑暗示让觉生清客吃饭,孟渊也不想试探什么,就起身告了辞。

“千户,你丢人从京师丢到兰若寺了!人家是和尚,你一个劲儿的提酒肉,他至多请个素斋,还能带你喝酒吃肉?”回到禅定院,周盈这才埋怨起林宴。

“万一呢?”林宴很有道理,“我媳妇怎么找来的?就是这个‘万一’给成了!”

周盈使劲儿摇头,范业也忍不住啧啧两声。

孟渊四人正瞎扯呢,那王不疑寻了来。

“孟千户,督主召见。”王不疑道。

“找我老弟干啥?”林宴来了劲儿,“看光头看腻了,拿我师弟解馋?”

王不疑面色不变,却不搭理林宴。

周盈和范业也习以为常,好似林宴编排王二是寻常之事。

孟渊随王不疑,来到禅定院的一处禅院中,入了禅房,便见王二。

“听说觉生找你们喝茶,花和尚说了些什么?”王二盘膝坐在蒲团上,手中拿着一卷佛经,正自细看。

她身前有矮案,上有素斋,都是青菜豆腐,还冒着热气。

“过来坐,饿了吧?兰若寺的斋饭也是出名的,尝尝。”王二笑着道。

孟渊老实听话,当即坐下,却不吃,只说起与觉生见面后聊的事情。

没啥好隐瞒的,只略过了老应公一事。

“他特意找你和林宴问,还是因为你二人的师父是应氏旧人的缘故。”王二笑了笑。

“督主,这觉生和尚好似对应氏之事知晓的不少,他曾与两位应公相识?”孟渊打听。

“何止。”王二放下书卷,抬眉看向孟渊,笑着道:“老应公有一子两女,大女儿名制是,嫁给了前太子,但两人无所出。另外,她跟觉生关系极好,一直有书信往来。”

三小姐这是多了个姐夫?孟渊一时无语,还有些心疼前太子。

“这位大女儿样貌不输你家三小姐,风流处更胜之。”王二朝孟渊眨巴下眼睛,“觉生曾去听过老应公授课,一见佳人便已倾心。只是有缘无分罢了。”

“觉生一个和尚,竟然……”孟渊揉了揉眉心。

“当时他可不是和尚。”王二笑着压低语声,“人家是正经书生,待听到应氏女与前太子有了婚约,这才来兰若寺出家的。不过即便出了家,听说也时时给应氏女传信,应氏女也时时回信,打的火热!”

原来是个情种!孟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问道:“真的?”

“思无邪。”王二还是变了脸,瞥了眼孟渊,这才道:“人家只是论道,乃是僧俗之友,并未逾矩。再说了,应氏女博学多才,与她书信往来的人极多,都是探讨学问的。前太子知道这件事,曾说应氏女不凡,还担心宫院深深,碍了应氏女做学问呢。”

那就是三小姐并没有多个姐夫!孟渊没啥好说的,只能道:“前太子倒是开明的很。”

“是啊,只是斯人已逝。”王二叹了口气,良久后又看孟渊,道:“觉生的事你别管,你也别跟林宴往来太多,免的学坏。来了消息,西方无生罗汉半个月后就到,你回去闭关吧,别到时候丢了我们的脸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