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27章 企划报告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第27章 企划报告

作者:一堆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22:38:10 来源:小说旗

父亲葫芦里卖什么药,李承乾暂时摸不透,可自打过李泰之后,他们父子基本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凡穿回来在贞观四年之前,没有儿子李象,往后也不娶苏氏,他干架的对象就不是李泰了。

“是关于河东,河西的治理,还是以梁惠王的治理举措,结合孟子提出意见,延伸出来关于地方治理问题的探究?”

李世民道:“有区别吗?”

李承乾顿了一顿,道:“臣观历代典籍,也分析过地方治理。私以为,地方治理若要落在实处,必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当地的人情物理和风俗习惯,治理的基础的是百姓,不能安抚住百姓,下发的政令就很难落实。当地豪强士绅,强压地头蛇盘身缩首,降低政令落实的难度。

当地的自然环境,荀子讲: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前提必须对天行有一定的了解。譬如陛下给的河东河西地区,每年的降水大概是多少?集中在什么时候?当地林地的覆盖情况,以及地势的走向等等。

地方治理,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力还好说,物力和财力能否得到保障。户部下发的财物,能否全部到达当地,足不足以支撑当地治理。

流官制还要考虑,上一任朝廷官员在治理途中,有没有留下什么后患,需要防患于未然。以上这些,还是臣能想到的,真正治理起来,要治理好一个地方,考虑的因素只会更多。”

李世民笑笑,虽是推辞之言,到底比之前藏着掖着,一问三不知的好。早这样不就好了,兔崽子,果然还是欠收拾,打几顿就知道好歹了。

“若是后者,臣还能写,引申出来的治理,范围扩大了,写出来的东西,哪怕立足于实际,也是大而空。若是前者,臣对河东河西地区,除了知道他们大致位置,老百姓种植粮食种类,以及当地有哪些豪强士绅,其他的一概不知。”

李世民道:“所以呢?”

李承乾道:“所以,如果是以前者为题,要臣总结河东河西治理条陈,臣写了也无甚大用,您可以直接打臣一顿比较干脆。”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以后者为题,不过不是关于河东河西的治理,是关于京兆地区的治理。朕给你时间,按照你自己说得那些考虑因素,一个月够不够?”

李承乾踌躇片刻,道:“能不能多给些时间,臣保证不浪费一日时间,就是怕一个月时间不够。”

李世民道:“可以,那就两个月。”

李承乾道:“如此一来,臣必须带人出宫,实际查访,早朝之后臣就不参与两仪殿的议政了。”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给了东宫自由出入宫禁的权力,这两个月你可以只上早朝,不参加两仪殿朝议。”

李承乾狂喜,办公室跟老板以及公司高层参与决策,自己带着员工下基层调研,前者得名得利,后者单纯苦力。

有进取之心牛马陪在老板身边,伺候好老板。他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无上进心牛马,干完苦力,名利给老板,他轻轻地来,轻轻的去就好了。万一被废或者早逝,妻儿还需要老板照拂,老板不能得罪。

“那臣告退了!”

李世民不语,摆摆手,示意李承乾可以滚了。

回东宫找了套粗布衣裳,命人套了马车,准备好笔墨干粮,带了两个信得过的内侍,出了长安城。骑马其实更方便,可曾经摔马断腿,李承乾内心对骑马还是有些阴影的。

数日后上朝,长孙无忌突然开口:“太子殿下,您这脸色,可是有疾?”

李承乾日益加深的肤色,这半年太子两次病倒,长孙无忌不由得多了句嘴。

“国舅是指我变黑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日日相见原看不出什么,可殿下跟大臣们站在一起,就十分明显了。”

李承乾尴尬一笑,天天晒太阳能不黑吗?贞观高层骨干不知他下基层调研的事情,父亲不愿意声张,他自然尊重老板的意思。

“听御医说,多晒晒太阳能强身健体,我也试试。”

长孙无忌:……

“御医的话,也不能全信,这个时节日头毒辣,殿下别把自己晒坏了。”

李承乾拜了一拜,道:“多谢国舅挂心,不妨事的。”

长孙无忌摇摇头,他看得出李承乾万事不上心,不在乎,但他不理解。皇帝不让魏征授课,又不许太子参加两仪殿朝议,换做任何一个太子都要着急。

李承乾现在只想尽快完成老板要的企划报告,继续做他的隐身太子,苟过到贞观十七年寿终正寝,死之前把妻儿送岭南去。

早朝后照常出宫,赶在宵禁之前回东宫,整理当天调研结果,做出报告分析。

殿外内侍高声通传,李承乾看了眼一侧漏刻,亥时正,晚上九点前后,这个时候不好好休息,来他这做什么?

这一次好歹让人通知,不是突袭,李承乾放下笔,起身尚未离座,父亲已经迎面过来,他下拜见礼。

“起来吧!”

李世民在李承乾座前停下,落座之后开始翻看案上的东西:“早朝过后,京兆尹求见,说太子登门,翻了京兆地区的县志。”

“一方治理,河流水文,自然灾害就要考虑其中。这些东西,非一朝一夕能得来,眼下最好的途径就是县志。”说着,李承乾上前从镇尺下抽出几张纸来,双手奉给父亲:“这是臣在翻阅县志之后,对京兆地区水文特点,结合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总结出各中关联因素,以及防患的手段。请陛下御览,若有不足之处,还请陛下不吝赐教。”

领导翻阅的空隙,李承乾又整理了另一摞资料,等着领导看完,继续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李世民看完,不由得吃了一惊,李承乾对信息的整合分析,相应问题对应措施的制定,落实,每一步各级官员该做什么,突发问题如何处理等。有理有据,考虑充分,处事老辣,不像个初出茅庐的太子,倒像是久经官场沉淀,厮杀出来的封疆大吏。

“还有这个,这是臣整理出来,京兆地区几大门阀他们的田亩情况,名下佃农的数量,背后牵扯的势力范围。还有京兆地区有地可耕百姓的数量,无地流……”险些脱口而出一个民字,李承乾暗道好险:“流离百姓的数量,还有数年来京兆地区,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次数,田亩数量等等。臣也做了分析,以及如何着手……”

李世民懒得听场面话,直接接了李承乾递过来的资料,翻阅起来。

李承乾又取出一摞子资料出来,等着李世民看完,继续汇报进度。

半个时辰左右,李世民看完了李承乾送上来的资料,仍是意犹未尽,道:“没了?”

李承乾道:“京兆地区土壤情况,关联粮食种类合理分配种植,山川地势是否能够因势利导解决夏季的干旱问题,保证农业灌溉,这个臣还得继续查,需要一些时间。”

李世民示意张阿难上前,道:“东西朕拿走了,高明要查的,继续查,时间管够。”

李承乾拦住张阿难,李世民皱眉,道:“高明,这是何意?”

“陛下,这些东西臣还要用,等结果全部出来,臣需要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包括治理的措施,也必须根据最后整合的条件进行适度调整,您现在不能把他们拿走。”

李世民道:“朕不要你的东西,只是抄一份留用,抄完了叫人给你送过来。”

李承乾摇摇头,拒绝,万一中途出了问题,相当于加班加点查了一堆资料,分门别类做了一堆的world文档,结果最后整合关头,电脑炸了,所有文件灰飞烟灭,牛马的命也是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