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94章 问策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第94章 问策

作者:一堆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22:38:10 来源:小说旗

李世民翻看李承乾挑出来的账目,对比武德朝,他十分满意眼下的账目,可如李承乾上疏,能精简额外支出,他当然乐见其成。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阳奉阴违,同西边的高昌、吐蕃等国私下往来甚密,又与东边的高句丽勾结,有生之年,他是一定要把薛延陀和高句丽给灭了,彻底解决北部和东北的边患问题。

打仗要用钱,能省则省。

“吐蕃的国书已经送来,明年四月份禄东赞和贡顿要来长安商议和亲事宜。薛延陀也送上来国书,请求下嫁公主。”

李承乾顿住,贞观十五年的事情,提前到贞观十二年年末,时间线是真全部乱完了。

“自古以来,北方一直是中原边患。在薛延陀的问题上,朕有两个想法,要么精选十万大军,灭其国家,俘其首领,可保我边境百年安定。要么答应和亲,采取羁縻,可保边境三十年安定。”

李承乾吃的差不多,放下碗筷,漱口净手,这才开口回答皇帝的问题。

“父亲和中书令他们商议过了吗?”

李世民道:“三省长官都不愿意发起战争,更倾向于和亲。”

宋朝之前的文官武德充沛是事实,可打仗又不是单挑,熟读兵书不一定能指挥大规模战争。

武将出去建功立业,有了功劳,皇帝就要给封赏,蛋糕就那么点儿大,谁愿意分出去?文官不愿意打仗,太正常了。

“父亲,您的意思呢?”

李世民道:“你不要问朕的意思,高明,只说你的看法。”

李承乾暗道:若非是唐朝的官僚体系支撑不了治理青藏地区,他直接想鼓动皇帝把吐蕃打下来。

“臣的意思,当然是打。”

历史的既定结局,皇帝和大臣拉扯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派人把薛延陀给灭了。

“朕也是这个意思,直接发兵灭了薛延陀。颉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武德五年、六年、七年、九年,年年犯边,搅得边境不宁,甚至将兵戈直指长安,最后朕把他给灭了,他来了长安之后不就消停了。”

李承乾一抬头,对上皇帝跃跃欲试的眼神,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幻觉,总觉得皇帝想亲自下场去撕薛延陀。

“高明,朕带你去薛延陀转一圈儿怎么样?”

“啊?”李承乾呆住,道:“父亲,您要御驾亲征吗?”

“灭颉利的时候,朕就想御驾亲征,但那个时候朕刚登基,朝中不稳,需要朕坐镇长安,统筹大局。灭吐谷浑朕想去,先皇病重,朕又不能去。去岁打吐蕃,朕大致估算吐蕃的实力,侯君集、张亮他们一个多月打完的仗,哪里值得朕跑一趟。”

明白,皇帝喜欢打高端局。

但是,七世纪的东亚地区,洲长对大多数周边国家都是碾压局。

高句丽侥幸没被灭国,得感谢当地恶劣的自然气候,以及皇帝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父亲,在此之前,是不是先要把高昌拿下?”

“彩!”李世民抚掌大贺,道:“你也不是完全不谙兵事,知道打薛延陀先打高昌,在高昌驻兵,掣肘西域诸国和南边儿的吐蕃,防止他们借机生乱,还能阻断薛延陀西逃的退路。”

李承乾尴尬一笑,道:“父亲,臣觉得这个不是兵事,应该叫地缘关系。”

李世民道:“那你讲讲,什么叫做地缘关系。”

李承乾道:“地缘关系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该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影响。”

李世民顿了一顿,跟刚才的区域性、季节性、连锁性一样,又是一堆不太懂的新词汇。

“你把地缘关系涉及到的问题,还有你刚才说得那些朕没听懂的,都给朕讲清楚。”

李承乾道:“地缘关系涉及面很广,不是一两句话的能讲清楚的,您要是实在感兴趣,臣有时间写下来,您慢慢儿看。”

李世民点头,不再纠结刚才的问题,继续道:“有一支叛军,从代北起兵南下,攻城拔寨,直逼潼关,一路从无败绩,眼下京师岌岌可危。高明,若朕要你带兵出战,此时敌军数量两倍于你,你是守还是攻?”

皇帝思想真是太跳脱了,想一出来一出。

李承乾沉默片刻,这个举例,听着怎么像是安禄山兵逼潼关?

“臣觉得,应该守。”

李世民道:“理由!”

李承乾道:“叛军一路南下,锐气难挡,不可与之争锋,且我军在数量上没有绝对的优势。故臣以为,当坚守潼关,严密布防,叛军必定会攻城,挫败其攻势,消减其锐气,然后徐徐图之。”

李世民道:“现在另有一支兵马,绕到了叛军后方,与你所在的潼关形成合围之势,此时你与叛军兵力相当,你是攻还是守?”

李承乾思索片刻,道:“父亲,不知这叛军可有援军?”

李世民道:“有如何?没有又如何?”

李承乾道:“如果有援军,那就强攻兼诱降,速战速决,免得叛军援军到了之后,他们里应外合,把我军绕到敌军后方的兵马给围了,我军陷入被动。叛军被灭之后,我方两队兵马合军,兵戈直指叛军援军。如果没有援军,围而不歼,粮尽援绝,迟早困死他。”

李世民道:“那你为什么不等待叛军援军,将敌人的援军放入包围之中,继续围困呢?”

李承乾道:“被围困的叛军,已经处于绝境,哪怕有一丝突围的希望,他们都会生出破釜沉舟的气势,一个不慎,敌军援军入不了我军包围,还会让敌军里应外合,突出重围,风险太大了。”

李世民道:“那你为什么觉得,不能同锐气难挡的叛军交手?”

李承乾道:“前人的经验,《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曹刿总结击败齐军的原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固克之。’战争伊始,叛军士气高涨,我军处于劣势,所以,臣才会觉得面对南下的叛军,我军当固守潼关,等他攻城,破他攻势,杀他的气焰,削弱他的士气。我军一次次挫败敌军,士气上涨,总会有攻守易型的时候。”

李世民道:“那你为什么又围而不歼,而不是直接歼灭?”

李承乾道:“重重包围之下,又做不到突出重围,没有粮草辎重补给,没有外来援兵,已然是绝境,再逼一把,叛军背水一战成了韩信,我军就算能歼灭叛军,也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伤亡。除非我军断粮,否则围就是上上之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长平之战:‘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先辈在面临这种问题时,已经替后人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点头,笑道:“上次卢家一案,你驳斥朝堂求情的诸公,不宜妄自菲薄,怎么到了自己身上,一口一个不谙兵事,你是真的有才而不自知,还是有心藏拙?”

李承乾道:“父亲,臣是真的没有做过中军指挥,毫无兵事方面的经验,绝对不是藏拙。臣方才所答,都是纸上谈兵,大规模作战,不只是人命关天,更是关乎朝廷安危,岂能儿戏?”

李世民深以为然,道:“处理完与吐蕃和亲,安排完你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奏疏条陈,顺手灭了高昌,朕就要集中兵力征讨薛延陀。到时候你跟着一起,你指挥,朕看着,若有错漏,朕直接给你指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