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 第132章 推进与阻碍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第132章 推进与阻碍

作者:探花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3:40:58 来源:小说旗

秦青川瞄了眼,询问。

“小廖,怎么了?”

廖宇新关好房门,大跨步上前。

“秦科,松江府、百岛市、鹭岛、鮀城,都发来文件,表示,由于两地价格差,当地已经滋生出物资外流。”

秦青川抬头,伸手一接,待仔细看完,点了根烟,沉思片刻,徐徐开口。

“正常,并轨最终目的,就是放开对各企业管控,他们追求低价原料,高价售出,无可厚非。”

说着,指尖拍打着桌面。

“这样,联系各地,暂时成立价格联动机制,由专人每天对接,互通消息,协调动态模型,确保稳定。另外,推出异地采购补贴,跨区运费纳入调节基金报销范畴。”

廖宇新根本没听懂,面露不解。

“秦科,我不明白。”

秦青川往后一靠,笑问。

“物资外流,你懂么?”

看见廖宇新点头,继续。

“价格联动机制,旨在形成跨区域循环。

比如,松江府涤纶外流鹏城,那么,两地相关企业,就要纳入动态模型,调整计划内外份额,从而稳定基准价。

这一步,能理解么?”

廖宇新琢磨片刻,试探性总结。

“您的意思是,涤纶流入鹏城,松江府相关企业,要剔除这部分产量,而鹏城则纳入统计,重新构建动态模型,调整份额,稳定各地物价?”

秦青川弹了下烟灰,点头。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行业多,产品杂,大家辛苦点,忙不过来,各地临时增加人手。”

廖宇新又问。

“那异地采购补贴呢?”

秦青川嘴角微扬,笑骂一声。

“你啊,分析事情,不能局限目光。鹏城物价低,各地都来采购,会导致本地存量少,价格上涨,其他各地产品也会滞销,予以运费补贴,就是要平衡各地原料,乃至成品价格……”

廖宇新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皱着眉,心里默默梳理。

秦青川也不急,培养接手人很重要。

事事亲为,想想诸葛丞相吧。

更何况,总有放手之时,不能平稳过渡,就会被绑在原地。

足足十几分钟,廖宇新结束长思,再次追问。

“秦科,这样一来,总不能一直扶着吧,您不是说,要逐步放开对企业管控么?”

闻听此言,秦青川大感欣慰。

“这样才对,记住,以后做事,定要通盘考虑。”

说完,笑着剖析。

“刚才是我没说太细,补贴是应急,更是鞭策。

继续说涤纶。

鹏城企业,从本地采购九块,从其他地方采购,拿到补贴,实际到手,控制在九块一,九块二,市面上原料减少,促使外采。

至于其他地方,从鹏城采购,不用管,而销售到鹏城,则予以补贴,以达到同比略高。

物资彻底流通,而各地价格波动,也在可接受范围,随后,逐步减少补贴,直至放手,市场会自动调节,最终达到产销平衡。

……”

秦青川讲得很细,几乎是掰碎了,嚼烂了,往嘴里递。

“秦科,明白了。”

廖宇新眉头舒展,又放下一份文件。

“您看看,咱们大力鼓励企业增产,以防物价上涨,可有些人,尸位素餐,一点不作为。”

“遇事不要慌。”

秦青川安抚一句,笑呵呵拿起,待看完,不禁摇头。

“本不想越级管理,看来不行啊。

推行‘双规绩效’,完成计划内产量,发放基本工资,超产部分,按市场利润,予以一线工人1%提成。”

廖宇新听后,眉头皱得很紧。

“这……不行吧,肯定有人说路线不对。”

秦青川浑不在意,摆了摆手。

“改开本就是汲取他家所长,何来路线不对一说?”

悠悠反问,旋即露出冷笑。

“另外,起草文案,全面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降低银行贷款难度,为防止民企以次充好,推出抽查制度,允许差异定价,但需明示质量差……既然国企不想要市场,那就换人来。”

廖宇新张口欲言,秦青川抬手虚拦。

“关于意识形态,不用多说,我有后手,照做就是。

几份相关措施,全都要阶段性减少,直至取缔,尽快整理成文件,随后拿过来,待我复查确认无误,还要向陈市长汇报。”

……

阶梯放量,提前增产,见火浇水,推动并轨。

秦青川整套组合拳,既能避免休克疗法动荡,又用生产力提升,自然消化价格差,最终实现“无痛并轨”。

正如廖宇新所想,战场不在鹏城,而在意识形态。

6月20号。

一阵疾风袭来。

诸如《百姓日报》、《红旗》、《经济日报》,数家知名报纸,刊登某教授文章。

文内直指鹏城试点,着重提及全面放开民企,背离路线,失去原则,是开历史倒车,甚至直言,要警惕市场万能论……

洋洋洒洒上千字,言辞狠辣,火药味十足。

紧接着,各大院校,无数教授,不甘寂寞,也发表各自意见。

一场文字交锋,愈演愈烈。

每日看报,秦青川早已养成习惯,尤其是值此关键时刻,然而,面对质问,认真拜读,却没有回应。

6月24号。

天空湛蓝,海风徐徐。

史通一行人,姗姗而来。

一见面,秦青川悠悠长叹。

“哎呦,通叔,您再不来,我就要自杀谢罪喽。”

说完,看向肖可温。

“可温,你也来了啊。”

史通和秦青川二人,在京台相处一年多,早已熟络,爽朗大笑。

“哈哈哈,三儿,你小子可是掀起好大风波啊。”

肖可温直接抬手,轻捶一下秦青川胸膛。

“可不是么,三儿,够厉害,闹得动静不小。”

秦青川连连摆手,自嘲一声。

“您二位别打趣,报纸上,可把我骂做‘掘墓者’,您说说,这么大帽子,我咋能戴得住?最近,愁得是吃不下筷子,咽不下碗。”

史通一怔,旋即又笑几声。

“还有心思开玩笑,看来局势在你的预期内。”

说完,抬手示意,介绍。

“三儿,这位是陶忠同志,上级要求实事求是,特意陪同前来指导工作。”

秦青川瞬间秒懂,原来是监军啊,当即颔首问好。

“您好,陶主任,麻烦您了。”

陶忠年约四十,个子不高,面相冷峻,看模样就不好说话,微微点头,回应十分简洁。

“秦同志,客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