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7章 风雨欲来,九七前夜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第17章 风雨欲来,九七前夜

作者:代码潮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3:44:13 来源:小说旗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悄然滑入1996年的深秋。距离那个牵动着全港市民,乃至全球目光的历史性节点——1997年7月1日,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

香港这座繁华喧嚣的东方之珠,此刻正笼罩在一层复杂而微妙的氛围之中。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依旧璀璨,兰桂坊的霓虹依旧闪烁,中环的脚步依旧匆忙,但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如同深海的暗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涌动。

关于“九七”的讨论,充斥着报纸的专栏、电视的清谈节目,以及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闲聊。乐观者憧憬着“港人治港”的新时代,期待着与庞大祖国经济体系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悲观者则担忧着自由的消逝、法治的动摇,甚至上演着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各种猜测、谣言和解读,真假难辨,在市民中传递,加剧着人们内心的彷徨。

而与此同时,来自东南亚的经济信号,也开始为这层本就复杂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初,只是泰国金融市场的一些异常波动,以及关于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做空泰铢的传闻。对于习惯了金融风浪的香港人来说,这似乎只是遥远的“他人之事”。然而,随着泰铢危机的加剧,并开始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蔓延,恐慌情绪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了香港。

电视新闻里,关于东南亚货币贬值、股市暴跌、企业倒闭的报道日益频繁。本地的财经评论员们,开始忧心忡忡地分析这场风暴对香港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特别是对联系汇率制度的潜在威胁。长期高烧不退的香港楼市,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成交量萎缩,部分前期涨幅过快的区域甚至开始出现小幅下跌,这让习惯了“买楼必赚”神话的市民感到了一丝寒意。

林轩身处其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媒体上的宏观报道,更是周遭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

他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明显感觉到信贷部门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对抵押物的要求也更高了。

黄耀龙的反馈印证了他的感受。之前合作还算顺畅的一些供应商,最近开始频繁催款,甚至提出要缩短账期,或者要求预付部分定金才肯发货,理由是“近期资金周转紧张”。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陈家俊也抱怨,订购的一些进口电子元器件,交货周期变长了,价格也有所上涨,对方解释说是“东南亚那边工厂受影响,供货不稳定”。

甚至连他们租用的观塘工业大厦,都显得比以前冷清了一些。楼下相熟的茶餐厅老板私下告诉林轩,最近来吃饭的工人少了,好几家小工厂接不到订单,已经提前给工人放假了。

这一切的迹象,都在林轩的脑海中不断叠加、印证。他那来自未来的灵魂,比任何人 都清楚,这绝不仅仅是“九七”前的正常焦虑,更不是一场区域性的、短暂的风波。一场席卷亚洲,甚至可能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积聚能量,其破坏力将远超现在所有人的想象。

他知道索罗斯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泰国、印尼,作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但经济结构又存在明显弱点(过度依赖地产和金融)的香港,迟早会成为国际炒家们围猎的目标。而一旦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份“先知”的沉重,让他倍感压力。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仅仅是担忧或观望。他必须为芯启科技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提前规划好应对惊涛骇浪的航线。

芯启科技内部,也开始受到外部氛围的影响。虽然林轩一直强调要专注于研发,但员工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天看新闻、听广播,和家人朋友交流,不可能不被外界的焦虑所感染。

一些新加入的工程师,当初是冲着芯启科技的技术前景和林轩描绘的蓝图来的,但现在看到外部环境恶化,心里也开始打鼓。有人私下找到黄耀龙,旁敲侧击地打听公司的财务状况,担心万一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公司能不能撑得住,会不会裁员,甚至发不出工资。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似乎也比以前少了一些轻松,多了一些沉重。

林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变化。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军心比什么都重要。

他在一次内部的技术分享会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结束,而是留出了一些时间,主动和大家谈起了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知道,最近大家看新闻,或者听身边人说,可能都有些担心。”他没有回避问题,语气平静而坦诚,“香港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加上周边一些国家确实出现了一些经济上的麻烦,未来一段时间,不确定性确实在增加。”

他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先承认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这反而让员工们觉得他比较真诚。

“但是,”他话锋一转,提高了声调,“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芯启科技,是做什么的?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正在研发的‘麻雀’芯片,是我们未来要打造的EdA工具!这些东西,不是靠炒楼炒股炒出来的泡沫,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推动产业进步的硬科技!”

“金融市场可能会波动,房地产可能会调整,但人们对更好技术、更好产品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只要我们的技术领先,我们的产品过硬,就算经济暂时遇到困难,市场也总会给我们机会!”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困难。”他放缓了语速,“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可能需要更加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大家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大的压力。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公司还有一口气在,研发投入就不会停!大家的薪水,我也会尽全力保障!”

“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持专注,保持定力。不要被外面的风风雨雨干扰。把我们的‘麻雀’做好,把我们的EdA工具的基础打牢。等到风雨过去,阳光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他的一番话,虽然没有透露他“先知”的底牌,但清晰地传递了他的信心、决心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他将外部的宏观风险,巧妙地转化为了聚焦内部核心业务的驱动力。

员工们听完,虽然疑虑未必完全打消,但心中的不安确实减轻了不少。至少,他们知道老板对未来是有清晰规划的,公司的核心业务也仍在全力推进。这在人心惶惶的大环境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稳定剂。

会议结束后,林轩独自留在办公室,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和远处闪烁的万家灯火。他知道,刚才那番话只是暂时稳住了军心。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打开电脑,调出了一份加密文档。里面是他根据前世记忆,初步梳理出的亚洲金融风暴可能的发展脉络、关键时间节点,以及对香港可能造成的具体冲击。他还列出了一些芯启科技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现金流管理、供应链风险控制、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并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机遇。

比如,他预见到一旦危机深化,香港乃至全球的科技人才市场将出现动荡,这对于求贤若渴的芯启科技来说,将是“抄底”顶尖人才的黄金窗口期。他甚至已经开始默默关注几家在前世记忆中受到重创、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跨国公司在港研发中心的动向。

再比如,他知道这场危机将极大地打击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体,但也可能刺激某些国家和地区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自主的步伐,这或许会为芯启科技的EdA工具带来意想不到的市场机会……

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林轩知道,他肩上的担子,不仅仅是带领芯启科技活下去,更要在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风暴中,为公司,也为自己,搏出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夜色渐深,窗外的喧嚣似乎也安静了一些。只有林轩面前的电脑屏幕,依旧亮着,映照着他那双在黑暗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的眼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