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2章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第2章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

作者:代码潮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3:44:13 来源:小说旗

林轩坐在硬板凳上,背靠着冰凉斑驳的墙壁,闭上眼睛,开始系统地梳理脑海中属于“原身”的记忆。

这个同样叫做林轩的年轻人,二十三岁,刚刚从香港本地一所不算顶尖的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不到一年。他的经历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有些失败。

学业上,成绩中等偏上,但缺乏亮点。性格有些内向,不擅交际,却又带着几分不切实际的技术幻想。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进入大型电子厂或者按部就班地找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而是头脑发热地拉着两个同学,试图搞一个“超前”的项目。

记忆碎片中,那个项目的轮廓逐渐清晰——似乎是想用当时还很昂贵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去模拟实现一种特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意图制造出一款具备某种“跨时代”功能的音频处理设备。想法很大胆,甚至触及了未来数字音频技术的一些皮毛,但在1995年的软硬件条件和市场环境下,无异于空中楼阁。

结果可想而知。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市场认知,项目很快就烧光了他们凑来的本金和原身不多的积蓄,甚至还欠下了一笔小额的私人债务。合伙的同学早已散去,留下原身独自面对失败的苦果,最终在绝望、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中,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力,这才给了来自未来的林轩鸠占鹊巢的机会。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啊……” 林轩睁开眼,轻声叹息。原身的失败,固然有性格和能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时代局限下,超前想法无法落地的悲哀。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那扇油漆剥落的窗户。一股湿热的、夹杂着油烟和海水咸腥味的空气涌了进来。

楼下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红色的双层巴士、黄色的出租车、密集的广告招牌、繁体的中文和英文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而鲜活的九十年代香港图景。

1995年的香港,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历史节点。回归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躁动、机遇,也有些许不安。经济依旧繁荣,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稳固,贸易和转口是支柱。但与此同时,本地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的电子加工业,正面临着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的压力,部分产能开始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科技产业呢?林轩搜索着记忆和来自未来的知识。此时的香港,电子产业发达,但多集中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组装和贸易环节,真正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半导体产业更是几乎一片空白,只有少数几家代理商和小型设计公司。放眼全球,Intel凭借x86架构和wintel联盟如日中天,微软的windows 95即将发布,将开启个人电脑的新纪元。日本的半导体巨头们虽然依旧强大,但已经开始显露疲态。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在存储器(dRAm)和晶圆代工(Foundry)领域。

至于中国大陆,此时的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艰难起步阶段,技术、资金、人才全面落后,正努力追赶。“909工程”可能正在酝酿或刚刚启动,旨在建立中国自己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

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一个格局未定的时代。对于拥有未来几十年完整科技发展脉络记忆的林轩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遍地黄金,只待挖掘的宝库!

原身的困境,对他而言,不过是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失败的项目?欠下的债务?窘迫的生活?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真正重要的是,他站立的这个时间点——1995年。一个伟大的科技变革浪潮,即将在地平线下酝酿。

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的兴起、数字娱乐的爆发……他脑海中清晰地印刻着未来几十年的技术演进路线图。

林轩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他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原身,他是林轩,来自2030年代的林轩。他要做的,不是在这个时代随波逐流,而是要站立在潮头,引领浪潮!

当务之急,是解决生存问题,然后,积累启动资金,为未来的宏图伟业打下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