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13章 兵分三路 - 法律、技术与谈判

随着启明芯内部完成“战前总动员”,应对mp3专利联盟(mp3 LA)的各项策略开始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在林轩“拖、谈、打、和”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公司的法律、技术和商务团队如同三路大军,开始了协同作战,目标是在这场注定艰苦的博弈中,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第一路:法律前沿 - 拖延与试探

由赵晴鸢和总法律顾问詹姆斯·怀特直接指挥的“法务军团”率先行动。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执行“拖”字诀,打破mp3 LA设定的30天答复期限,为启明芯争取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

怀特律师亲自执笔,以启明芯公司的名义,向mp3 LA发回了一份措辞极其专业、礼貌但又暗藏机锋的回函。

回函首先表达了启明芯对知识产权的一贯尊重,以及对mp3 LA各位成员在数字音频领域所做贡献的敬意。然后,笔锋一转,对mp3 LA提出的指控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合情合理”的疑问和信息索取要求:

要求提供详细的侵权比对分析(claim charts): “贵方声称我们的产品侵犯了数十项专利,但并未提供具体哪些产品的哪些技术特征,对应落入了哪些专利的哪些具体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我们进行内部评估和寻求外部法律意见,请贵方提供详细的侵权比对分析报告。”——这是专利诉讼前的标准程序,要求对方拿出具体的侵权证据,本身就需要耗费对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要求提供完整的专利列表和法律状态确认: “贵方提供的专利列表中,部分专利似乎已过保护期或在某些国家\/地区未获得授权\/处于无效状态。请贵方提供一份经过核实的、在各主要市场均处于有效状态的核心专利列表,并附上相应的法律状态证明文件。”——专利的有效性并非一成不变,要求对方自证其“清白”,也是拖延时间的有效手段。

要求澄清专利池的运作机制和费率计算依据: “贵方提出的授权费率(每芯片1美元或销售额3%)远高于行业惯例。请贵方提供该费率的具体计算模型、所依据的市场数据、以及mp3 LA内部的收益分配机制,以证明其‘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将矛头指向专利池本身的运作合规性和定价合理性,试图从反垄断或商业公平的角度寻找突破口。

要求提供与其他被授权方的协议作为参考: “为了更好地评估贵方授权方案的合理性,请贵方提供(在隐去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与其他主要被授权方(如帝盟、创新科技等)签订的授权协议关键条款,以供我们参考。”——这几乎是不可能被满足的要求,但可以作为讨价还价和进一步拖延的理由。

这份回函,如同打太极一般,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mp3 LA。对方如果想继续施压,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回应这些“合理”的要求。这就为启明芯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赵晴鸢也指示法律团队,开始进行“第二步”——谈(斡旋)的准备。她通过高伟绅和博锐律所的渠道,与mp3 LA的法律代表进行了初步的、非正式的、完全“off the Record”(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接触。

接触的目的并非达成协议,而是:

传递信号: 表达启明芯并非完全拒绝沟通,愿意在“合理”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方案,避免对方过早采取极端法律行动。

收集情报: 试探mp3 LA内部的真实态度(是铁板一块还是存在不同声音?)、他们的底线在哪里、他们最担心的风险是什么(比如专利被无效的风险有多大?)。

分化瓦解(潜在策略): 尝试了解专利池内部不同成员(如Fraunhofer, thomson, philips等)之间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看看是否存在“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这种“边打边谈”、“以拖待变”的法律策略,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有效地打乱了mp3 LA试图“速战速决”的计划,为启明芯后续的技术准备和市场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第二路:技术纵深 - 规避与掘证

在法律团队在前方进行周旋的同时,由林轩亲自督导的技术团队,则在后方紧张地进行着两项关键工作:技术规避的可行性分析和专利无效证据的深度挖掘。

技术规避的“窄门”: 陈家俊和李志远组织了专门的技术小组,将mp3 LA专利列表中那些被认为侵权风险最高的核心专利,进行了逐一的解剖分析。他们试图寻找是否存在某些算法实现上的“窄门”,可以通过修改芯片的硬件逻辑或软件算法,在不显着影响性能和兼容性的前提下,绕开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之前预料的那样,mp3的核心原理,如心理声学模型、mdct变换、比特蓄水池等,都是基础性的、难以绕开的。任何试图在这些核心原理上做“小修小补”的规避尝试,要么效果不佳,要么可能导致与mp3标准不兼容。

但是,他们也并非一无所获。在一些相对外围的技术点上,比如特定的VLc(可变长度编码)查表方法、或者码流解析的某些细节处理上,他们发现可以通过采用启明芯内部优化过的一些独特算法(这些算法本身可能也具备申请专利的潜力),来替代标准中的实现,从而在理论上规避掉几项非核心专利的侵权风险。

虽然这些“微规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们可以作为未来法律抗辩和谈判的筹码。“我们可以向法庭或mp3 LA证明,我们一直在努力尊重知识产权,并尝试进行技术规避,并非恶意侵权。”怀特律师在得知这些进展后评论道。

寻找“致命证据”的“考古行动”: 这项由林轩亲自圈定方向的“技术考古行动”,则充满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确定性。启明芯的“技术考古小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行动:

文献深挖: 他们雇佣了专业的科技文献检索公司,对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所有可能与“感知音频编码”相关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甚至学位论文,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筛选。重点关注林轩提示的几个关键词和几个特定的国际会议(如IcASSp)。

专家寻访: 他们尝试联系一些当年参与过相关技术研究、但可能早已退休或离开学术界的“老专家”,希望能从他们的口中或尘封的笔记中,找到一些未曾公开或被忽视的关键信息。这项工作难度极大,如同大海捞针。

标准演进溯源: 他们还仔细研究了mpEG音频标准(包括Layer 1, Layer 2)的制定过程和历史文档,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能够证明mp3(Layer 3)的某些核心思想并非“原创”的线索。

这项“考古行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短期内似乎看不到明显的回报。团队内部甚至也有些疑虑,觉得这是不是林总过于“异想天开”了?但林轩坚持认为,这是可能“一招制敌”的关键所在,要求团队务必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模糊的记忆告诉他,mp3专利的“阿喀琉斯之踵”,很可能就隐藏在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角落里。

第三路:专利布局 - 铸造“矛”与“盾”

在应对外部专利威胁的同时,启明芯内部的“专利引擎”也在全速运转,加速锻造属于自己的“矛”和“盾”。

核心技术专利化: 对于“启明一号\/二号”、“龙芯一号”以及“盘古”EdA工具中所有具备创新性的技术点——无论是独特的Soc架构、低功耗设计技巧、电源管理方案、音频\/视频处理算法优化、伺服控制策略、人机交互方式(如“灵动滚轮”)、还是EdA的核心算法实现——都在法务和技术团队的紧密配合下,被迅速转化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

全球化布局: 这些专利申请并非仅仅局限在中国或香港,而是同步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等全球主要市场进行提交。赵晴鸢深知专利的地域性,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严密的保护网。这笔庞大的专利申请和维护费用,也成为了公司预算中一笔持续且不断增长的固定支出。

战略性考量: 专利申请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带有主动进攻的战略考量。林轩会亲自审阅一些核心专利的权利要求(claims)撰写,确保其保护范围尽可能宽泛,不仅覆盖现有技术,更能“卡位”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方向。他甚至授意团队,可以针对竞争对手(如帝盟、创新)的产品技术特点,进行一些“防御性”的专利布局,为未来可能的反诉或交叉授权储备“弹药”。

启明芯的专利申请数量,在短短几个月内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虽然这些新申请的专利还需要经过各国专利局漫长的审查过程才能最终获得授权,其真正的法律效力尚未完全显现。但这种积极主动、全面布局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启明芯绝非任人宰割的羔羊,它正在快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壁垒。

兵分三路,各有侧重,又相互协同。法律团队在前方与对手周旋、拖延、试探;技术团队在后方深挖证据、探索规避、巩固城防;专利团队则在一旁加紧铸造新的武器。启明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战略家,面对强敌的最后通牒,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布下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御与反击体系。

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迷雾,胜负的天平尚未倾斜,但启明芯已经成功地将这场原本可能“速战速决”的突袭,拖入了一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可以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持久战”。而时间,对于正在高速成长的启明芯来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