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24章 筑巢引凤 - 招揽本土英才

深圳研发中心的临时办公室刚刚布置完毕,甚至连空气中还残留着新地毯和办公家具的味道,一场规模空前、目标明确的“抢人大战”,便在孙振南和启明芯新组建的hR团队(由一位同样具有丰富跨国公司中国招聘经验的总监领衔)的精心策划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他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零敲碎打地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角”,而是要系统性地、大规模地吸纳中国大陆本土最顶尖、最具潜力的技术英才,为这座即将成为启明芯“第二大脑”的研发中心,注入最强劲、也最本土化的“血液”。

“筑巢”已初具雏形,“引凤”则需要策略和诚意。孙振南和hR总监深知,在2000年的中国大陆,虽然人才济济,但真正符合启明芯要求(既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力)的顶尖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他们不仅要与Ibm、微软、Intel等早已在大陆设立研发机构的国际巨头竞争,还要与华为、中兴、联想等正在强势崛起的本土科技领军企业抢人。启明芯虽然顶着“港资明星企业”和“全球mp3领导者”的光环,但在大陆本土的知名度和雇主品牌形象,还需要时间来建立。

为此,他们制定了一套“立体化、精准化、高举高打”的人才招揽策略:

聚焦顶尖高校,掐尖“潜力股”: 目标锁定: 将招聘的重点,首先放在了被誉为中国“常春藤”的几所顶尖理工科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学校的计算机、电子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汇聚了全国最聪明、基础最扎实的本科和硕博士毕业生。 高规格校园宣讲: 启明芯一改过去相对低调的作风,由孙振南、甚至在关键场次由林轩(如果时间允许)或顾维钧、李志远等技术大牛亲自带队,奔赴各大高校,举办高规格的校园宣讲会。宣讲会的内容,不仅仅是介绍公司和招聘职位,更着重于展示启明芯的技术实力(pioneer的成功、龙芯的前景、盘古EdA的突破)、宏伟的愿景(成为世界级的芯片公司、用“中国芯”改变世界)、开放创新的工程师文化、以及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目标是直接点燃那些心怀梦想、渴望参与前沿技术研发的天之骄子们的热情。 设立专项奖学金\/联合实验室: 为了更长远地锁定人才来源,赵晴鸢批准了一笔专项预算,用于在几所重点高校设立“启明芯奖学金”,或者与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实验室”,资助前沿课题研究,提前与未来的潜力人才建立联系和互信。

广撒网罗,“海归”与本土精英并重: “海归”人才重点攻关: 针对那些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获得学位或拥有工作经验、正考虑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才,启明芯通过国际猎头公司和内部推荐网络,进行重点接触和“挖角”。hR团队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回国安置方案,解决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并强调启明芯能够提供一个既有国际化视野、又能深度参与中国市场发展的独特平台。 本土行业精英挖掘: 对于国内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联想或一些研究所)中已经崭露头角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才,启明芯也积极伸出橄榄枝。相比国际巨头,启明芯作为一家更“接地气”的、同样致力于“中国芯”事业的公司,在文化认同和发展机遇上,可能更具吸引力。 内部推荐重奖: 大力鼓励现有员工(特别是那些来自大陆的工程师)推荐自己优秀的同学、前同事加入,一旦成功入职,推荐人将获得极其丰厚的现金奖励。

打造“梦幻平台”的吸引力: 核心技术诱惑: 对于真正的技术大牛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永远是参与核心技术研发的机会。启明芯毫不吝啬地将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前景的项目(如EdA核心算法、移动基带预研、下一代Soc架构设计)开放给新加入的顶尖人才,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真正施展才华,实现技术抱负。 国际化工作环境: 深圳研发中心虽然地处大陆,但其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技术平台都将与香港总部和硅谷分公司全面对标,营造一个开放、包容、高效、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环境。员工将有机会参与全球项目协作,甚至获得海外轮岗或培训的机会。 “改变世界”的愿景感召: 林轩的个人魅力和启明芯“用中国芯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景,对于那些怀有家国情怀和事业雄心的本土人才来说,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加入启明芯,不仅仅是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更是参与到一项可能影响国家科技命运的伟大事业中来。

这场精心策划的“引凤”行动,很快就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校园宣讲会上,当林轩亲自上台,用他那充满激情和远见的演讲,描绘了启明芯从无到有、挑战巨头、布局未来的历程,并展示了pioneer、龙芯和盘古EdA的技术实力后,现场数百名顶尖学子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会后,启明芯的招聘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收到的简历数量和质量都远超预期。一位来自清华微电子所、在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的博士生,当场就向hR表达了强烈的加盟意愿,他被启明芯自主研发EdA的决心和实力深深震撼。

与此同时,一位曾在硅谷某知名cpU公司工作多年、参与过多款高性能处理器后端设计、正考虑回国发展的资深工程师,在与启明芯的猎头和李志远进行多次深入的技术交流后,也被“盘古”EdA项目的潜力和启明芯提供的平台所吸引,最终婉拒了国内某家大型通讯企业的邀请,选择加入启明芯深圳研发中心,成为了后端团队的一名重要技术骨干。我们暂且称他为周宏宇(虚构,关键本土人才)。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名叫**柳青(虚构,关键本土人才)**的年轻女工程师。她刚刚从**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在校期间就展现出在操作系统内核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方面的非凡天赋。她原本已经拿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offer,但在参加了启明芯在交大的宣讲会,并与林轩就下一代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架构进行了短暂但极其深入的交流后,她毅然决定放弃去外企“镀金”的机会,选择加入这个更具挑战性、也更能让她感受到“创造”乐趣的本土公司,成为了启明芯未来嵌入式软件平台团队的核心力量。

周宏宇和柳青的加盟,只是启明芯在大陆招揽本土英才的一个缩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着招聘工作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本土人才——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海归”精英,还是潜力无限的顶尖高校毕业生——被启明芯的平台、机遇和愿景所吸引,纷纷汇聚到深圳这个新生的研发中心。

虽然文化的融合、团队的磨合还需要时间,但一个由本土精英组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并且深度认同启明芯价值观的强大研发团队,正在这片南中国的热土上,快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他们,将成为支撑启明芯“深耕神州”战略、并在未来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最宝贵的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