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27章 现金如潮 - 甜蜜的烦恼

启明pioneer V2的上市,如同给启明芯这台高速运转的印钞机换上了一台功率更强大的引擎。新产品凭借其碾压性的优势,迅速席卷了全球市场,不仅巩固了高端市场的领导地位,更开始向更广泛的主流消费群体渗透。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陆市场,“龙芯一号”dVd Soc也正处在其生命周期中最辉煌的顶峰,几乎垄断了国产dVd影碟机的核心芯片供应,出货量持续维持在每月近百万片的惊人水平。

mp3播放器和dVd芯片,这两大核心业务的同时爆发,为启明芯带来了如同潮水般汹涌而入的巨额现金流。

在2001年第三季度的公司董事会暨经营分析会议上,赵晴鸢站在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前,用她一贯冷静而专业的语调,汇报着一组足以让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为之侧目的财务数据:

“……本季度,公司实现总销售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8亿美元,环比增长超过40%。其中,pioneer V2及其相关芯片业务贡献约占65%,‘龙芯一号’dVd芯片业务贡献约占30%,其余来自‘启明一号’的收尾订单及其他。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持续的成本控制,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在54%左右。”

“在扣除各项运营费用、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特别是‘盘古’EdA和移动预研项目)、以及支付给mp3 LA的第一笔和解款项和专利费后,”赵晴鸢深吸一口气,公布了最关键的数字,“本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7500万美元!净利润率达到健康的26.8%!”

“截至本季度末,”她切换到一张资产负债表简报,“公司账面持有的现金及高流动性等价物总额,已经突破了4亿美元大关!并且,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预测,到明年(2002年)年中,我们的现金储备很可能会超过8亿甚至10亿美元!”

四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个季度近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即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投资方代表(如巅峰资本的约翰·道尔、长江基金的王总),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叹和喜悦。他们知道自己投中了一个“超级独角兽”,但没想到它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会如此恐怖!

顾维钧、陈家俊、黄耀龙、李志远这些从草创期一路走来的核心技术高管们,更是感觉如同在梦中。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参与创建的这家公司,就从一个连房租都快付不起的小作坊,变成了手握数亿美金现金、富可敌国的科技新贵!

林轩看着众人激动的表情,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但他知道,巨额的现金储备,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感和自豪感,更是一种“甜蜜的烦恼”,以及随之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战略抉择压力。

“晴鸢,各位董事,”林轩开口了,将大家的思绪从对巨额财富的惊叹中拉回现实,“如此充裕的现金流,固然是好事,证明了我们前一阶段战略的成功。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笔巨额资金?让它能够为启明芯的长远发展,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这确实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手握数亿美元现金,选择的可能性太多了:

加大现有业务投入? 继续增加mp3和dVd芯片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细分型号,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加大全球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在深圳进一步扩建生产基地,甚至自建工厂?

加速新业务孵化? 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盘古”EdA的研发中,力争早日实现全流程自主化甚至对外商业化?将移动通信“火种”团队升级为正式的战略业务单元,启动完整的手机芯片(基带 应用处理器)研发?更大胆地投入到cpU\/GpU等高性能计算领域?

进行战略并购? 利用充裕的现金,在全球范围内“扫货”,收购那些掌握着关键技术(如3G\/4G专利、触控技术、传感器、图形处理Ip、甚至早期AI算法)但可能缺乏资金或市场渠道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快速补齐技术短板,构建更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开始考虑股东回报? 公司已经实现了巨额盈利,是否应该考虑进行首次分红,回报早期投资者和持有期权的员工?或者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股票回购,提升股东价值(虽然公司尚未上市,但可以在内部或与投资人协商进行)?

每一个选项,都各有利弊,都可能对公司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需要最高决策层具备极高的战略眼光和决断力。

董事会成员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

约翰·道尔(巅峰资本)作为硅谷Vc的代表,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加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全球市场的扩张。“启明芯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和全球化潜力。我认为应该继续加大在EdA和移动通信等决定未来的核心技术上的投入,同时尽快完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抢占市场份额,将领先优势转化为更深的壁垒。”

王总(长江基金)则更看重中国市场的深耕和产业链的整合。“‘龙芯’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建议加大在大陆研发中心的投入,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并考虑与像长江这样的本土伙伴进行更深度的产业合作,比如合资建厂,或者共同投资上下游企业,打造一个更稳固的本土生态系统。”

张晚晴(作为独立董事和早期投资者代表)则提出了更具平衡性的观点:“我认为,在保持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和全球市场扩张的同时,也可以开始考虑一些‘小而精’的战略性技术并购,特别是那些能与我们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或者能为我们进入新领域(如移动互联网应用、关键传感器等)提供‘敲门砖’的技术。至于股东回报,现在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可以开始进行研究和规划。”

赵晴鸢则从财务和风险控制的角度补充道:“无论最终的战略方向如何,我们都必须保持对现金流的敬畏之心。高科技行业瞬息万变,必须预留足够的风险备用金。同时,任何重大的投资或并购决策,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财务评估和风险论证。”

林轩认真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心中对未来的资金使用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他知道,启明芯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家“卖芯片”的公司。他必须利用好眼前这个宝贵的“黄金窗口期”和充裕的现金流,为公司构建起更深厚的技术壁垒、更广阔的市场格局、以及更具想象力的未来增长空间。

“我同意大家的看法。”林轩最终总结道,“我们既要巩固现有优势,也要大胆布局未来;既要加速扩张,也要控制风险;既要自主研发,也要善用资本的力量。”

他提出了初步的资金使用原则:“未来一到两年,我们的资金将重点投向三个方向:第一,持续加大对‘盘古’EdA和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是我们的战略基石,不容动摇;第二,积极寻求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硅谷、以色列、欧洲)进行战略性的技术并购或人才团队收购,快速获取关键Ip和能力;第三,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前提下,为下一代产品(如‘启明三号’、‘龙芯二号’)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充足的保障。”

至于分红或回购,林轩表示暂时不考虑。“启明芯还处在高速成长期,将利润 reinvest(再投资)到更能决定未来的核心领域,是现阶段最明智的选择。”

这个决策,得到了所有董事会成员的一致认可。大家都能感受到林轩那清晰的战略思路和对未来的强大掌控力。

现金如潮水般涌来,这“甜蜜的烦恼”最终被转化为驱动启明芯加速奔向未来的强大动力。这家手握巨额财富的科技新贵,并没有迷失在金钱的光环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方、也更具挑战性的星辰大海。一场更大规模的、由资本和技术共同驱动的扩张与变革,即将在启明芯内部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