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37章 泡沫破裂 - 危机中的“独善其身”

2001年的春夏之交,一场被称为“互联网泡沫破裂”(dot- bubble burst)的金融海啸,如同早已积蓄够能量的超级风暴,终于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了全球。

风暴的中心,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那个曾经被无数投资者顶礼膜拜、象征着“新经济”无限荣光的指数,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从五千多点的历史高位一路狂泻,短短几个月内就跌去了超过一半,并且下跌的趋势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无数曾经被炒到天价的科技股,特别是那些没有任何盈利支撑的互联网公司股票,如同自由落体般崩盘,股价跌去80%、90%甚至直接归零的比比皆是。

这场崩盘,迅速从虚拟的资本市场蔓延到实体经济。

硅谷,这个曾经因为互联网狂热而变得不可一世的科技圣地,一夜之间仿佛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络公司,如同沙滩上退潮后搁浅的鱼,挣扎着死去。 “pets”(网上卖宠物用品)、“webvan”(生鲜电商)、“etoys”(在线玩具店)……这些曾经在超级碗上投放天价广告、估值动辄数十亿美金的明星企业,几乎在瞬间就耗尽了现金,宣布破产清算。它们的倒闭,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失败,更成为了那个荒诞时代最具讽刺意味的注脚。

写字楼空置率飙升,豪华办公室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还没来得及搬走的昂贵办公家具和象征着昔日辉煌的公司Logo。风险投资(Vc)行业更是哀鸿遍野,之前疯狂撒钱的投资人如今噤若寒蝉,投资活动几乎完全冻结。即便是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初创公司,也因为融不到后续资金而陷入困境。

裁员!裁员!裁员!成为了硅谷乃至全球科技行业的主旋律。思科(cisco)、朗讯(Lucent)、北电(Nortel)这些网络设备巨头,因为企业客户大幅削减It开支,不得不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动辄裁掉数千甚至上万名员工。就连微软、Intel、惠普这些相对稳健的科技巨头,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纷纷宣布冻结招聘、削减预算,甚至进行小规模的“结构性优化”(裁员的委婉说法)。无数曾经拿着高薪、开着跑车、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硅谷工程师和经理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加州房价在泡沫时期也被炒得很高),前景黯淡。

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欧洲、亚洲的股市同样应声下跌,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体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似乎正在滑向一场难以避免的衰退。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再是千禧年初的乐观与亢奋,而是深深的恐慌、萧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然而,就在这全球一片哀鸿遍野、风声鹤唳的景象之中,位于香港观塘海滨道的启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这里的研发工作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启明二号”的量产准备工作正在加速推进;“龙芯一号”的订单依旧火爆,深圳工厂的生产线依然忙碌;“盘古”EdA团队在充足的计算资源支持下,继续向逻辑综合和形式验证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发起冲击;而那个高度机密的“火种”移动通信预研团队,更是如同获得了“战略机遇期”一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地“收割”那些因为巨头裁员而流失出来的顶尖无线通信人才……

公司上下,虽然也能从外部新闻和市场变化中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寒意,但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直接冲击。员工们的脸上虽然少了一些张扬的兴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稳的专注和对公司未来的笃定信心。

为什么启明芯能够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中,做到近乎“独善其身”?原因其实很简单,正是林轩在近一年前那次高层会议上所做的精准预判和提前部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扎实的业务根基: 启明芯的核心业务,无论是mp3播放器还是dVd芯片,都是面向实体消费市场、拥有明确盈利模式的硬件产品。它们不像那些纯粹依靠“烧钱换流量”、“讲故事画大饼”的互联网公司,有着坚实的市场需求和现金流支撑。虽然全球经济衰退可能间接影响消费意愿,但其影响程度远小于那些直接依赖企业It支出或网络广告收入的公司。特别是“龙芯一号”所处的中国大陆市场,当时受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其自身的dVd普及浪潮仍在高速进行中,为启明芯提供了强大的缓冲和增长动力。

极度审慎的财务策略: 在林轩发出预警后,赵晴鸢立刻收紧了公司的财务缰绳。除了对核心研发项目的持续投入外,所有非必要的资本开支、市场推广费用、以及过快的团队扩张都被严格控制。A轮融资获得的六千万美金,以及两大“现金牛”业务产生的巨额利润,使得公司账上积累了极其雄厚的现金储备。用赵晴鸢的话说,“我们的现金足够支撑公司在零收入的情况下正常运营三年以上!”这种强大的财务实力,让启明芯在资本寒冬中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安全垫和战略灵活性。

与泡沫的“物理隔离”: 启明芯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那场疯狂的互联网泡沫炒作中去。公司没有不切实际地去搞什么“mp3音乐门户网站”,也没有为了追求概念而去收购亏损的流媒体公司。林轩始终坚持,启明芯的核心是“硬科技”,是芯片,是底层的技术赋能。这种专注,使得启明芯完美地避开了泡沫破裂带来的直接冲击。

逆周期布局的“意外收获”: 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对于提前做好准备的启明芯来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机遇”。

人才抄底: 全球科技巨头的裁员潮,为启明芯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吸纳顶尖人才的黄金窗口!无论是硅谷的芯片架构师、欧洲的射频工程师,还是因为项目被砍而赋闲的EdA算法专家,只要是林轩看中的、符合启明芯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hR团队都能以相对“低廉”(相比泡沫时期的天价)的薪酬和更具吸引力的期权,将他们招至麾下。启明芯的全球人才库,在这场危机中反而实现了逆势的、更高质量的扩张!

成本下降: 随着全球经济降温,写字楼租金、服务器硬件、甚至一些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价格都开始出现松动甚至下跌。赵晴鸢的运营团队得以用更低的成本,去扩充办公室、升级计算集群、优化供应链。

收购良机: 像之前收购“图芯科技”那样的“截胡”机会,在泡沫破裂后变得更多。一些技术实力不错但财务脆弱的小型科技公司,估值大幅缩水,成为了启明芯进行战略性技术并购的潜在目标。Alex领导的并购团队变得异常忙碌,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和评估各种可能的收购机会。

窗外,是全球经济的凛冽寒冬;窗内,是启明芯逆势生长的勃勃生机。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让启明芯的员工们对公司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也让那些在A轮融资中重注启明芯的投资人们(如巅峰资本、长江基金等)感到无比庆幸和惊喜。他们愈发相信,自己投中的不仅仅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更是一位拥有穿越周期、洞悉未来的卓越领导者。

当然,林轩并没有因为暂时的“独善其身”而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场危机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全球经济衰退会持续多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会传导多深?竞争对手在压力之下会做出何种调整?这些都是未知数。

他提醒赵晴鸢和管理团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和警惕,继续严格执行“现金为王、聚焦核心”的策略,同时,也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危机中可能出现的、转瞬即逝的战略机遇。

泡沫破裂,哀鸿遍野。但对于启明芯这艘早已提前加固船体、备足粮草、并且由一位“先知舵手”引领的战舰来说,这或许并非世界末日,而是一个大浪淘沙、强者恒强、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 新时代的开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