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47章 “夸父”逐日 - CPU/GPU项目秘密启动

就在“蜂鸟”项目组为了早日拿下诺基亚订单而奋力冲刺、整个公司的主流资源都向功能手机Soc倾斜之际,在启明芯内部,一个更加神秘、也更具长远战略意义的项目,代号“夸父”(Kuafu),也悄然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进入了实质性的预研阶段。

“夸父”,取自中国上古神话中那位追逐太阳的巨人,寓意着这个项目所承载的宏伟目标和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启明芯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储备下足以支撑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端、服务器、乃至人工智能)立足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的高性能cpU和GpU架构。

这个项目的保密级别被定为公司最高。除了林轩、赵晴鸢以及项目直接负责人王志刚(前Intel高级cpU架构师)和约翰·卡特(前图芯cto,负责GpU架构)等极少数核心高管和技术领袖外,公司内部几乎无人知晓其具体内容和目标。甚至连项目的预算,都是从林轩亲自掌握的、未列入常规财报的“战略储备基金”中单独划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隐蔽性。

项目启动的“仪式”,也极其低调。没有隆重的会议,没有公开的任命。时间大约在2002年末,地点就在香港总部大楼里一间经过特殊改造、拥有独立门禁和物理隔离网络的“未来技术实验室”(Future tech Lab, FtL)内。

实验室面积不大,只有百十来平米,里面的陈设也极其简单,除了几排高性能工作站、一台小型服务器集群、以及一些基础的测量仪器外,最显眼的就是墙上挂着的几块巨大的白板,上面已经写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架构图和性能分析曲线。

这一天,实验室里只有四个人:林轩、王志刚、约翰·卡特,以及一位新加入的、同样是林轩利用“行业寒冬”从硅谷某顶级图形公司挖来的、在并行计算和编译器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华人科学家,名叫周明远(Zhou mingyuan,虚构)。他将作为“夸父”项目编译器和软件工具链方向的负责人。

“王工,卡特先生,周教授,”林轩看着眼前这三位堪称世界级的技术大牛,他们将构成“夸父”项目最初的“铁三角”核心,“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算是我们‘夸父’项目的一个非正式的启动会。”

“我知道,外界包括我们公司内部,可能都认为启明芯的未来在于移动通信,在于‘蜂鸟’能否成功。这没有错,‘蜂鸟’是我们未来三到五年内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现金牛来源。”林轩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我的目光,看得更远。”

“移动通信的浪潮终将过去,或者说,它将演变成一个更加广阔的、万物互联、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而在那个时代,真正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将不再仅仅是连接能力,而是计算能力!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cpU和GpU,就是现代计算体系的两大基石。谁掌握了最先进的cpU和GpU架构,谁就掌握了未来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林轩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洞察,“Intel凭借x86统治了pc和服务器市场数十年;Nvidia正在GpU领域开创新的计算范式……我们启明芯,绝不能在未来的核心计算战场上缺席!我们不仅要参与,更要力争成为领导者!”

“这就是‘夸父’项目存在的意义!”他加重了语气,“它承载的,是启明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技术梦想!是我们在高性能计算领域‘逐日’的雄心!”

王志刚,这位曾经在Intel参与过多款奔腾处理器核心设计的资深架构师,此刻的心情是激动的。离开Intel加入启明芯,他看中的不仅仅是优厚的待遇,更是林轩描绘的这个“从零开始构建世界一流cpU”的梦想。在Intel,他或许能继续按部就班地优化现有架构,但在启明芯,他有机会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可能。

“林总,我明白您的决心。”王志刚沉声说道,“我和我的小团队(目前只有他和另外两名从Intel\/Amd挖来的资深架构师)已经对当前主流的cpU架构(x86, ARm, mIpS, powerpc)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建议‘夸父’cpU项目选择兼容ARmv7\/v8指令集架构(获取架构授权,而非购买现成内核Ip)作为起点。”

“选择ARm,不是因为我们想做简单的‘替代’,而是因为ARm指令集在低功耗和移动生态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但是,”王志刚眼中闪过一丝锐气,“我们绝不会满足于购买ARm的公版内核!我们的目标,是基于ARm指令集,开发出属于启明芯自己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在性能(特别是单核性能和能效比)上能够超越ARm公版甚至挑战Intel同级别产品的高性能微架构!”

林轩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英雄所见略同。ARm生态是未来移动和嵌入式领域的主流,我们必须拥抱它。但核心竞争力在于微架构的自主创新!王工,你对我们第一代自研ARm微架构,有什么初步的设想?”

王志刚走到白板前,拿起笔,迅速勾勒出一个简化的处理器流水线框图:“我的初步想法是,第一代核心(内部代号可以叫‘苍穹’ - cangqiong),至少要做到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拥有比较深的流水线(10级以上),配备足够大的指令窗口和重排序缓冲(Rob),采用先进的分支预测技术,并集成高效的L1\/L2缓存子系统。目标是在同等工艺和频率下,实现比当时ARm最高端的公版内核(如cortex-A8\/A9)显着更高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林轩评价道,“但方向是对的。我们需要一开始就瞄准高性能,而不是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低功耗核心。”

接着,他转向约翰·卡特:“John,GpU这边,‘灵猴’Gen 1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机和早期智能手机的需求。但‘夸父’项目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你对我们未来的高性能GpU架构,有什么规划?”

卡特,这位对图形技术充满热情的艺术家型工程师,眼中也闪烁着光芒:“Lin,自从上次我们确定了‘平台化、可扩展’的思路后,我和团队(主要是他和另外几位图芯老将)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统一计算架构(Unified puting Architecture)。”

“传统的GpU主要面向图形渲染,计算能力是固定的、专用的。但我认为,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通用计算(GpGpU)!GpU将不仅仅用于画图,更将成为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任务(如科学计算、物理模拟、甚至未来的人工智能)的主力!”卡特激动地比划着,“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基于**统一渲染架构(Unified Shader Architecture)**的GpU核心!在这种架构下,顶点着色器、像素着色器和未来的计算着色器,将共享同一套可编程的、高度并行的计算资源。这将极大地提高GpU的灵活性和计算效率!”

“另外,”卡特补充道,“我们还需要关注并行计算ApI和软件生态的建设。仅仅有强大的硬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像Nvidia的cUdA那样(虽然cUdA此时尚未发布,但类似的概念已经在学术界讨论),能够让开发者方便地利用GpU进行通用计算的编程模型和工具链!”

“没错!”刚刚加入的周明远教授立刻接话道,“硬件架构的创新必须与软件生态紧密结合!特别是编译器!我们需要开发出能够充分理解底层硬件架构、自动进行并行化优化、并将高级语言(如c , opencL,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领域特定语言)高效映射到GpU硬件上的智能编译器!这甚至比硬件本身更具挑战性!”

林轩看着眼前这三位分别代表着cpU架构、GpU架构和软件工具链领域顶尖水平的专家,因为共同的技术愿景而激动地讨论着,心中充满了欣慰。这正是他想要的“夸父”团队的雏形——小而精,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帅才,目标远大,思想碰撞,相互启发。

“非常好!”林轩总结道,“cpU兼容ARm指令集,自研高性能乱序微架构;GpU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瞄准GpGpU;软件层面,同步开发高效的并行编译器和工具链。这就是我们‘夸父’项目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三大技术方向!”

“我再次强调,”林轩看着他们,语气严肃,“‘夸父’项目,不追求短期回报,不设定具体的商业目标,甚至允许失败!我给你们的唯一要求,就是瞄准世界最前沿,做出真正原创性的、能够奠定启明芯未来十年技术根基的核心成果!”

“人手不够,我去挖!经费不足,我来批!需要什么设备、什么资源,只要地球上能买到的、能找到的,我都会尽力满足!”林轩给予了他们近乎无限的支持承诺,“你们只需要心无旁骛,去攀登那座属于计算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王志刚、约翰·卡特、周明远,三位技术巨擘的眼中都燃烧起了熊熊的火焰。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既懂技术、又有远见、还愿意给予如此信任和投入的老板,对于任何一个有追求的工程师或科学家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遇。

“林总,请放心!”王志刚代表三人郑重承诺,“我们必将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定要让‘夸父’之名,响彻世界!”

这场在秘密实验室里举行的、只有四个人的“启动会”,没有香槟,没有鲜花,甚至没有明确的KpI。但它所点燃的,是启明芯在核心计算领域自主探索的星星之火。这束火光虽然微弱,但它承载着一个无比宏大的梦想。未来,它或许真的能够像神话中的夸父那样,追上甚至超越那些遥遥领先的“太阳”,在cpU和GpU这片关乎国家信息产业命脉的核心战场上,开创出一片属于中国芯的新天地。

“夸父”逐日,征途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