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 第261章 安北军进兵河北路

随着林冲一声令下,北路军纷纷行动,按此前定下的行军计划,有条不紊的拔营起行。

这其中,水军只是来了部分代表,大部队停驻在渤海湾靠近滨州一带。

因此出征命令下达后,张顺带着队伍赶去滨州海港,指挥大军北上,在沧州一带登陆,收集情报,接应大军,运输物资。

马军这边,呼延灼手下的连环马早已配齐五千名,算是重骑兵,也是一大王牌,由他亲自指挥,不到关键时刻,都要隐藏起来。

按照他们的预想,在河北路估计用不上,因此是留来进攻辽国和金国的。

其余大军,则全部投入进攻河北路诸州府中去。

许贯忠兵分两路,一路向北,进攻棣州、滨州、定远军、沧州、乾宁军、破虏军一线。

一路向西北进军,朝德州、冀州一带进攻。然后北上深州、宁边军、瀛洲、莫州一线,最终两军在辽国边境会师,再商议进军燕云之事。

其中,由杜壆领东路军,带马军王寅部和步军司行方部,配合水军,一路向北推进。

西路军由石宝领马军呼延灼部和步军縻貹部,在许贯忠指挥下,向西北推进。

林冲坐镇青州,以为策应。

原本坐镇青州的卢俊义中路军,则向向西运动,目标直指大名府。

打回大名府,对卢俊义意义重大,因此,林冲不惜让两军形成联动之势,一起进军,给赵佶等人一记当头棒喝。

大军出动,战事又起,林冲期待又担忧,不知道这一步棋是对是错。

如今,是政和七年秋,距离辽国被灭,还有八年,距离靖康之耻,还有九年时间。

林冲之所以如此急迫,是想在此之前,安定河北路,收复燕云十六州,然后将金国阻挡在国门之外,不让耻辱上演。

这样做,对安北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个不慎,可能面临被两面夹击、全军覆没的威胁。

但是,为了河东、河北两路万千百姓不被金军铁蹄践踏,他甘愿如此冒险。

至于浑浑噩噩不知大难临头的赵佶等人如何动作,他自会做好应对。

总之,他想要尽全力试一试,若是能阻止这一场浩劫,那么就算是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可以的。

这当然是出于公心,出于对中原百姓的守护之情,出于对汉家江山的护卫之义。

若是以私心论,他只需守好现有地盘,不被朝廷剿灭,然后坐等靖康之耻到来,再迅速出兵截断金军退路,抢夺金军战利品。

那么不仅能获得天大的名声,还能得到极大的利益,甚至是可以左右安北军的未来。

只是如此一来,几百万百姓都将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是他不忍心看到的,所以他必须出手,在这之前,将劫难给化解。

至于赵佶,让他在其他三家威胁下苟延残喘就行,至于日后如何名正言顺推翻其统治,林冲并不担心。

若是他能收复燕云,攻灭辽金,那么这天命,自然就在他这边了,没什么好担忧的。

再说,以目前安北大都护府对治下百姓的治理办法,想必到时候天下百姓,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林冲深信不疑。

所以,河北路,他必须提前拿下,然后收复燕云,在燕京、太原、大同一带筑牢防线,跟金国拼死到底,杜绝耻辱发生。

这是民族大义,也是历史使命,不容林冲拒绝。

至于成败对错,只有做了才知结果。

在上下一心、士气高涨的情况下,北路军一路顺利推进。

杜壆这边,半月时间,便拿下了棣州和滨州,然后开始推行安北大都护府的各项政策,安顿梁州百姓,稳定地盘。

许贯忠这边,亦是在一月之内,拿下了德州和冀州,然后也暂缓进攻,推行土地改革,实施各项政策。

如今还有足够的时间给安北军稳扎稳打,所以林冲并不着急,命大军每打下一州之地,就先来安定了民心,推行了各项政策,使士农工商都能顺利运转,再进兵下一地盘。

这种办法,虽然不如其他三家扩张的那么快,但是只要拿下一地,治理好了,就是安稳如山,不会再有变故。

即使是朝廷反应过来,派兵收复失地,依旧不能获得百姓支持,根本站不住脚。

这才是真正的挖了赵佶的根基,让他回天乏力。

到目前为止,赵佶的中心还是放在江南方向,毕竟那里才是大宋的命门,钱粮税收,交通运输,人口商贸,都是重中之重。

所以,短时间之内,朝廷是不会大规模出兵征讨安北军的。

就算是想,也绝无这个力量。

除非真的将西北边军全部调出来,那么可能会给安北军造成威胁,其余兵马,则是不足为惧。

只是西北边军,要防备蠢蠢欲动的西夏军,根本不可能全部撤回,何况中间还搁着田虎的势力。

要进攻安北军,要么绕路东京,要么先拿下田虎。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现在的局面,对安北军是绝对有利的。

安北军可以安稳发展扩张,不必担忧来自朝廷的威胁,早日打到燕云一线,为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壮举做足准备。

算下来,安北军掌控一州之地,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

这样的速度自然不快,但也不是很慢。

而且有了充足的经验之后,许贯忠已经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办法,那就是邻近的州府,可以先集中兵力拿下之后,再一同治理。

等稳固了后方,然后发展地方军,把守城池,维护治安,野战军则继续抽调进攻下一地。

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可以进一步壮大安北军的力量,同时保障兵力始终为上升态势。

而且在大军出征的时候,不用留下野战军驻守城池,分散兵力。

但是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让地方军成长起来,除了守卫城池外,还能作为北路军援军,随时进行支援和策应。

这自然不是他能决定的,所以将详细方略写下来之后,派人送回青州,请林冲定夺。

这个办法,林冲在南路军向南推进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许贯忠的主张,那是正合他意,自然全力支持。

但是如此权利,自然不能交到并未久经考验的人手里,所以州府所在地,还是避免不了要分出一个安北军将领坐镇。

至少也是营校尉一级的人才行,至于兵马,倒是可以只分派少部分,其余都以新发展的地方军充当。

如此算下来,将领还是有些不够,因此,中路军也必须从西北方向转进,支援北路军。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一些有能力又靠得住的人才进入军中,担任重要职事,逐步接替防守州城的事宜。

因此,独立成军的邬梨部、王禀部都划到北路军许贯忠麾下听令,承担重要职责。

同时,在讲武堂搬去登州后,杨温、张开、项元镇三人,卸下陆军讲武堂之职,分别成立三军,各自担任郎将,组建班底,配齐兵马,也赶去北路军许贯忠麾下听令。

这三人原本投降梁山后,就想领兵征战的。

只是当时林冲顾虑他们影响力不小,麾下兵马也未归心,害怕出现变故,并未答应,只让他们担任陆军讲武堂教授,然后兼任预备营教头之职。

如今他们也是久经考验,而且投降的官兵早被分散各处,预备营也改组为承启卫,预备军来了个大换血。

所以林冲才启用了他们三人,分设三军,归属北路军统辖,赶去助阵。

三人各领一万五千兵马,比起之前做节度使时,毫不逊色不说,兵马更加精锐,战力更加强悍,装备更加精良,后勤更加充足。

如此一支精兵,才是他们建功立业所真正需要的。

而且北路军进展顺利,规划明确,正是要收复燕云的关键时候,他们能加入进来,是莫大的荣幸和绝无仅有获得这项荣耀的机会。

三人归队后,自然是雄心勃勃,战意盎然,即刻投入前线,在许贯忠指挥下,进攻赵州、深州、镇州一带。

王禀和邬梨,则是进攻宁边军和瀛洲一带。

许贯忠则屯兵冀州,安定后方,将建功的机会,让给了这些后来加入的将领,一来是检验他们的战力,二来也是做了一手防备。

其中细节,不可明说,但是如此安排,很有必要。

……

半年之后,北路军已经先后占领了滨州、棣州、德州、冀州、定远军、深州、赵州、镇州、宁边军、瀛洲、沧州一带。

杜壆率领的东线军队,已经成功进驻沧州,并在林冲授意下,拜访了柴进,正式请求柴进加入安北大都护府。

在此之前,林冲先派出了人马,提前赶去高唐州,将高廉和其妻弟殷天锡给刺杀了,因此柴进的劫难并未发生。

此刻作为梁山酒水、食盐最大的经销商,在北方可谓是威名赫赫,赚得钵满盆满。

当杜壆求见的时候,柴进得知其来意,顿时陷入纠结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