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57章 十万大军到了!

刚才听谢言川说,在蒙古攻打大理时,一灯大师并不在大理城内。也就是说,当时一灯大师应该没跟蒙古人正面交锋,估计没死。

说起一灯大师,他是段誉的后代。也不知道他们家传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学会没。对朱雄英来说,这两门功夫意义非凡。在金庸笔下的江湖,练内功可不容易。

首先得从小开始练,单这一点就让朱雄英望而却步。其次还得有极高的天赋,整个天下能成为武学奇才的也没几个。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一辈子,到最后也难有什么成就。朱雄英也不觉得自己天赋有多好,练起功来肯定也不轻松。

再者,内功修炼需要很长的时间。像张无忌、郭靖这样的主角,即便有天材地宝相助,各自也花了近十年时间专攻内功,每天都在练功上耗尽心力。朱雄英自己也知道,让他连续十年不休地练功,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内功对他而言难度不小。

不过,在金庸的小说里倒是有两条捷径,不用很高的天赋,也不用太多时间就能练成。一是北冥神功,二是辟邪剑法。

辟邪剑法就不说了,那北冥神功朱雄英倒是有点兴趣,只是不知道是否流传到这个世界来了。

于是朱雄英就向谢言川打听一灯大师的消息,但得到的线索不多。好像在大理国灭亡后,一灯大师就隐居了。之前他手下的“渔樵耕读”四弟子,在守卫襄阳时已经战死了。

不过朱雄英又听说了一件事,一灯大师还有一个徒弟,名叫朱子武。

襄阳失守后,他因押运粮草侥幸活命,随后带着武三通的儿子去了天山,从此与中原武林断了联系。他猜测,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天山打听下消息。

但他觉得,杨过可能知道一灯大师的下落。若能找到杨过,或许就能找到一灯大师。毕竟大家同属一个圈子,要么找老顽童,要么问郭襄。

穿过村子后,进入山坳,看到一口水井旁有条蜿蜒上山的小路。这条小路在这算宽敞,但比起大明修的大道,就像羊肠小道。十万大军走这条路会很慢。

为了赶时间,朱雄英命令中央军跑步上山,这让谢言川十分惊讶。他没想到这支军队这么高效,比大宋普通军队强太多。

看着队伍快速移动,谢言川心情复杂。他犹豫片刻,对朱雄英说:“当年蒙古对付中原武林时,派贺冲带三万骑兵来攻。现在虽停战了,但蒙古骑兵未必会立即撤走。你们若在山那边遇到他们,他们全是骑兵,你们全是步兵,可能会有危险。”

常茂听后很生气,“你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十万大军还怕他们三万骑兵?之前北方打仗时,一万明军就灭了十万蒙古骑兵。现在的蒙古骑兵就算再强,能翻起什么大浪?”

谢言川脸色难看,“我不是乱说,这次的蒙古骑兵确实不同寻常。”

谢言川说得气急败坏,眼睛瞪得溜圆。他之前已经强调过,就算蒙古人再多,自己这边也完全不怕。可这家伙还在那里絮絮叨叨,硬要劝他们绕路。

朱雄英摆摆手让常茂别急着解释,转头对谢言川笑着说:\"先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早有准备,这点敌人还能对付,你就放宽心吧。\"

谢言川的表情像是在翻云覆雨,思量片刻后才点点头:\"那最好!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们,这次的对手跟以往不同。

他们为了对付咱们中原武林,带了不少蒙古高手。像你们这样的一般军队,遇到那些顶尖高手,恐怕撑不住。\"

想到朱雄英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谢言川简直快哭了。

看眼前这情形,他知道朱雄英无论如何都会去清戈江那边。但谢言川心里清楚得很,这一仗不好打。

蒙古那边这次也派出了不少武林高手,比如妖僧杨琏真迦。他是金轮法王的师弟,武功极高。这样的高手要是被朝廷招安,普通军队根本扛不住。

就像当年杨过在战场上杀了蒙古可汗一样,几乎所有的中原武林人都记得这事。如果那些蒙古高手真要对朱雄英他们的将领下手,谢言川怕是会出大事。

这几天,他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崩溃,一会又燃起希望。

就在岳飞墓被盗、中原武林团结一心准备复仇时,蒙古大军突然偷袭,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人只能选择自尽。

正当所有人都陷入绝望时,忽然传来消息:十万大军到了!

谢言川心想,这下中原总算有救了。

这十万大军若能守住建康,蒙古铁骑就别想南下了。只是谁能想到,这支军队竟执意要从清戈江渡河,这条路实在让人摸不透。

在这片平原上与蒙古兵交战,中原汉人哪是对手?如果连这支军队都败了,那汉人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看到常茂他们态度如此坚决,谢言川心急如焚。

\"大将军,能不能让我们几个随军行动?万一有什么事,我们也算有点用!\"

朱雄英点头答应:\"行,想看就跟着吧。不过要守军规,别乱跑。\"

谢言川松口气,立刻应下。他把少年安顿好,带了几个人加入朱雄英的部队。

如果杨琏真迦带着蒙古高手来偷袭,这些人就算拼死也会护住朱将军,这是谢言川心里的念头。

习武靠的是天赋,大多数人耗尽一生也难成高手。虽比村夫强些,但与普通中央军差别不大。江湖上的真正高手已绝迹,这些人本就是门派里的普通人,面对蒙古高手毫无自信。既然决定留下,就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中央军行军速度很快,但因翻山越岭速度骤减。而跟随的大宋禁军也开始有所行动。

这些禁军一直通过信使向朝廷汇报中央军情况,朝廷对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然而直到现在,高君将军也没看出中央军有何特别。看着他们的行军路线,更是感到疑惑。

尽管如今大宋军力受挫,游骑兵活动受限,对焦山一带也不太了解,但还是清楚清戈江附近有不少蒙古军驻扎。

中央军忽然放缓了脚步,大宋禁军干脆就在山脚驻扎下来。

军营中,陆秀夫把地图铺开,左看右瞧一番后,眉心皱起,满脸疑惑地问:“为什么这中央军非得绕道岳家村?下了山直奔清戈江,难道真要顺着江水往下走?”岳家村到清戈江只有一条路,而且现在中央军已经在往山上去了。

陆秀夫心里总觉得不对劲。清戈江那边驻扎着蒙古好几万人马呢,难不成中央军完全不害怕?

对面坐着的高君懒洋洋地靠着椅背,语气带着几分轻蔑:“我早就看出,这中央军有问题。十万人马,居然全都没带步兵,连一张长弓都没有。除非脑子坏掉了,否则没人会这么干。”

陆秀夫听着他的话,也觉得这事挺怪的。至少从外表看,中央军的装备确实精良得很。他以前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

会不会中央军有什么特殊手段?战场上变化多端,说不定这中央军有什么本事我们没发现呢!”毕竟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军队,陆秀夫总觉得它不简单。

高君摇摇头,“你想太多了。要是你经历过更多战争就会明白,战场上的事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人多好打,装备好就好使。那些什么计谋,都是讲故事的人瞎编的!这中央军才十万人,难道还能凭空冒出几万骑兵来?”

陆秀夫被说得哑口无言,甚至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大宋这些年跟蒙古打仗,深知蒙古骑兵对步兵的压制力。他低头看着地图,低声嘀咕:“

难道中央军注定要在这一战栽跟头?如果首战不利,士气肯定大受打击,接下来的仗怕是要更难打了。”

高君冷笑着回应:“这不仅仅是失败那么简单。清戈江那边本来就有三万蒙古骑兵,后面不远处还有仆散安贞和完颜合达领着的十万大军。”

看着陆秀夫焦虑的脸色,高君笑得更得意了。

“他终究有十万人马,如果先跟贺冲的三万骑兵交战,再往南撤退回临安,或许还能有点活路。”

“但我现在得到消息,蒙古人已经察觉到中央军的存在了。”

仆散安贞和完颜合达正朝这边赶,贺冲的三万骑兵。

也朝着岳家村的方向移动了。

听高君说完,陆秀夫大惊失色。

离开朝廷后,他就断了消息来源。

没料到蒙古大军居然全都聚拢过来了。

陆秀夫靠些手段才站到现在的位置。

他对朝廷可忠心耿耿,还曾多次出使蒙古,

为大宋尽了不少力。

如今见中央军突然出现,心里也有点高兴。

看来大宋有再次振兴的机会了。

只要中央军守住建康,给朝廷争取时间。

若是能撑十年,大宋肯定能缓过来。

那时联合中央军对付蒙古也不是不可能。

可现在听说中央军刚起步就要对抗蒙古十三万大军,

陆秀夫震惊不已……

“难道蒙古人真知道中央军的事了吗!”他说得不太确定。

高君笑了:

“蒙古人又不笨,十万大军这么张扬行军,

怎么可能不知道?”

“我还听说最近有不少蒙古高手在这附近活动。”

“那些蒙古人肯定早就知道中央军了。”

“我觉得吧,中央军一露面就会被蒙古大军围住。”

“到时候,他们有的苦头吃了!”

这……

陆秀夫心里不安地说:

“难道他们的中央军真是傻子吗?”

“我想他们也不至于直接掉进包围圈里吧!”

高君说:

“你太高估他们了。能干出这种事的军队,

也能看出他们的统帅是什么水平了。”

“依我说,我军随便一个普通中央军,

都比他们将军强。”

“要是让他们中央军瞧见我指挥,大宋皇帝肯定求着让我带他们。”

“哈哈!”

陆秀夫看着地图,又看看眼前大笑的高君。

陆秀夫皱着眉头,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像是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他盯着高君看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你是不是有点幸灾乐祸?难道你就盼着中央军失败?这对我们大宋来说,真能有什么好处吗?”

陆秀夫心里清楚得很,朝廷派他来,不过是做个联络人,顺便盯着点。

军权嘛,那是不可能插手的。但听到高君的话后,他实在坐不住了。

难道高君是巴望着大宋败给蒙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