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87章 深知老百姓的不易

开始时,他以为这些蒙古将领至少会撑个几天。

毕竟,历史上那个蒙古帝国多么显赫,人人公认那是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这么强大的国家,它的将领自然也非同小可。

所以,朱雄英起初对他们抱有不小的期待。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

或许,这些将领从一开始就不太信任自己。

事实的确如此。

贺冲原本就不属于蒙古的核心部队。

他和他的部下一直与蒙古本部貌合神离。

而过去蒙古连战连胜,这种矛盾才被掩盖住了。

但现在,军队遭遇挫折,这种裂痕立刻显现出来。

这三万骑兵如此,其他几万步兵更是如此。

步兵们在军中一直扮演炮灰角色,早就对蒙古帝国满腹怨言。

以前是因为蒙古太过强势,他们才不敢反抗。

而且,这些步兵本身也不是蒙古人,甚至算不上草原人。

这支十万人的步兵队伍,其实是辽国和金国灭亡后拼凑而成的。

他们对蒙古帝国本就缺乏归属感。

朱雄英认为,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

一旦被俘虏,这些降兵自然不会有任何反抗念头。

果然,一问之下,那些将领立刻交代了所有情况。

这些将领并非蒙古大军的核心人物,

但综合他们的供述,朱雄英还是得到了不少重要情报。

甚至,这些信息还能和史书上的记载相互印证。

朱雄英对当前的情况十分确定,他明白蒙古大军的粮草囤积在文州府。因此,他立即调整战略,命令部队转向文州府进发。他们很快来到盘古湖边,准备过江。

就在朱雄英准备渡江时,郭襄带着新的消息赶来。

“公子,您应该听说了吧?这段时间总有一些武林高手在咱们军队周围晃悠。”郭襄突然问道。

朱雄英愣了一下,随后点头表示知道了。他对这些武林人士的存在并不在意。毕竟,蒙古那边虽然有几个高手,但像金轮法王那样的顶尖人物已经死了。

剩下的那些人,比如杨琏真迦,武功平平,根本构不成威胁。而且这些武林人士大多籍籍无名,就算知道他们的动向也没太大意义。

如果这些人胆敢正面攻击军队,朱雄英有信心在百米外就解决他们。不过,这些蒙古高手擅长轻功,移动速度快,一旦逃走,军队也很难追击。

所以之前朱雄英并没有太关注这些高手。再说,即使他们想刺探军情,朱雄英对此也不放在心上。虽然现在大军即将渡江,但他坚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蒙古人肯定搞不懂中央军的真实打算。

他们肯定也没想到,中央军的目标其实是袭击蒙古的粮仓。

毕竟,蒙古人自己肯定不会料到这一点。

现在,中央军已经知道了蒙古帝国粮仓的具体位置。

就算很多优秀的蒙古将领都不知道粮仓的确切地点。

就连朱雄英审问过那些蒙古将领,也没找到答案。

这些将领虽然在蒙古大军里,但属于边缘角色,根本接触不到这种核心秘密。

要知道,在古代,粮仓位置是最关键的秘密之一。

粮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支军队的生死存亡。

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官渡之战。

袁绍和曹操对峙了很久。

曹操一度陷入劣势。

朱雄英小时候读这段时觉得很奇怪:

曹操眼看快撑不住了,怎么突然就反败为胜?

袁绍那边才输了一场小仗,怎么就彻底崩溃了?

他以为写得不够真实。

后来他来到明朝,见识了真正的战争,才明白:

袁绍失败不是因为一次小败仗,而是粮仓全被端掉了。

在古代,粮食才是军队的根本。

谁掌握了粮草优势,谁就能赢。

至于士兵,其实并不太忠于将军或皇帝。

他们留在军队里主要是因为严格的军纪,逃都逃不掉。

还有就是因为没别的出路。

古代时,粮食稀缺,百姓活命不易。普通人家若想生存下去,往往不得不考虑当兵这条路。

士兵们最初入伍多因利益驱使,一旦没了好处,他们可能就会离开。因此,古代军队的军饷一直很高,这是留住士兵的好办法。毕竟,军营里有钱可拿。

但要是军饷拖欠,就容易出乱子。更危险的是粮食短缺。士兵不是傻子,没人想饿死,每天消耗的粮食量又大。一旦缺粮,恐慌立刻会在军中蔓延。就算只是怀疑粮草不足,士兵也可能逃走,怕晚一步送命。

所以,粮仓对军队来说特别关键。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就是因为粮仓被夺,才输得一塌糊涂。蒙古大军再厉害,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把粮仓藏得很隐秘,连外围将领都不知道具体位置。

朱雄英之所以知道粮仓位置,是因为他来自后世,看过相关历史书。稍加查阅,他就明白了这一时期的情况。

建康城附近的蒙古兵,他们的粮仓就在文州府里。不过,这毕竟还是《神雕侠侣》的世界,是个充满武功的地方,和现实有点不一样。

朱雄英最初也不确定粮仓是不是真的在文州府。他的初步计划是先假装攻打建康城,再派兵去文州府核实情况后,再转向进攻文州府。

但没想到,阴山大战让他抓住了不少蒙古将领。虽然这些将领不知道粮仓的具体位置,但他们手下那么多士兵,每天都有大量粮食从长江北岸运来,跟粮食打过交道的人都能猜到个大概。朱雄英把这些信息跟历史记录核对了一下,终于确认蒙古的粮仓就在文州府。

至于郭襄提到的那些蒙古高手,朱雄英本来没打算对付他们。但在盘古湖里,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小山丘,突然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故意带一小队士兵到山丘上钓鱼,果然把那些蒙古高手引了出来。高手们以为朱雄英离开了主力部队,就悄悄潜入山丘设伏,结果中了圈套,全都被解决了。

现在,那些蒙古高手已经被彻底清理掉了。朱雄英觉得,自己的军队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临安城皇宫外面,几百名士兵正在对峙,还有些围观的百姓远远地看着。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皇帝本人,这是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场面,因为皇帝平时深居宫中,很少与外界接触。

虽然都在一个城里,但平时根本碰不上面。连很多大臣都没见过皇帝,就连朝堂上的大官,也得是顶尖的那几十个才能常见着。这临安城里的官员成百上千,大部分人都没机会见到皇帝。

就像后来明朝那样,普通官员一辈子都未必能见到皇帝一次。现在也有电视剧让人对古代有点了解,但也容易让人误解。

朱雄英原来也觉得皇帝得天天早朝,像学生上课一样。可他成了皇子才知道,朝会其实没那么固定。

他听说古代上朝要起很早,大臣三四点就得起床,赶到宫里五六点等着。皇帝也得起早,大臣们可以趁这段时间聊事,但进宫后说话就受限制了。

历代皇帝都怕大臣抱团,特别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对大臣特别不信任,更不允许他们私下走得太近。

话说回来,老朱建国之后,天下渐渐太平,就开始着手收回大臣手中的权力。

首先拿丞相开刀,干脆把丞相这个职位给废了,从此以后几百年的历史里再也没设过。

为了防止底下的人抱团搞事情,老朱一方面派锦衣卫盯着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还立规矩,不让这些大臣随便私下往来,尤其是没事别聚在一起说话。

要是哪两个大臣聊天聊得稍微热络点,马上就有锦衣卫来抓人问话。

朱雄英小时候也见识过这样的事。

不过那时候他还小,手里没权,也改变不了什么。

刚到明朝时,他还是个思想单纯的爱国青年呢。

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对这些严苛的制度挺看不惯的,觉得皇帝对臣子管得太死不利于国家稳定。

当时他认为,历史上很多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苛捐杂税或者统治者的问题。

后来他了解的事多了,对朝廷的运作看得也清楚了,才发现很多事情跟自己原来想的根本不一样。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后来朱雄英才明白,如果皇帝能把下面的官员牢牢掌控的话,国家就会很稳定,王朝也能快速发展。

老百姓的日子虽然谈不上特别好,但总比乱世强。

人们常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实际上,历朝历代大多数时候老百姓日子都不容易。

就算是在所谓的盛世,普通百姓的生活依旧很艰难。

比起古代,现代社会倒是让人大大舒坦了不少。

朱雄英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我的唐朝兄弟》。剧里说两个强盗跑到一个村子,把村子都控制住了。村里的里正偷偷报了官。

按理说朝廷应该派人来处理,但来的官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一到村里,就把最近发生的大案栽赃给那两个强盗,然后带着士兵在村里烧杀抢掠。等两个强盗好不容易把官兵赶走时,整个村子已经毁了,村民也差不多全死了。

看到这一幕,朱雄英心里很震撼。剧里还出现了个叫李白的人物,课本里学过不少关于他的诗。以前很多人以为那时候的老百姓过得挺滋润,但看了这部剧,他发现不是这样。

盛世之下也有黑暗面,甚至还有灭门惨案。那些官兵能快速赶到村子里,正是为了灭门。而且这些官兵素质很差,一进村就开始抢东西,最后还害得全村被毁。

当时朱雄英特别疑惑,在盛唐怎么会有这种事?后来他了解了更多古代历史才知道,古代和现代完全不同。

首先,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科技,很多案子就算有人犯法也查不出来,所以古代犯罪事件很多。其次,古代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也很弱,很多事情地方上自己解决不了,中央也管不到。

话说回来,皇上的权力再大,能管的事也就到县官那儿为止了。乡下到底怎么样,朝廷其实根本不清楚。

就拿古代来说吧,好多农村可乱了。就算是太平盛世,那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乡下的规矩再老派,收成再好,也不会变。

朱雄英懂这事,他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他小时候就知道,农村乱得很,打架什么的常发生。后来长大了,这种事才慢慢少了点。

但他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不是什么好人,说不上善良。老百姓老实,是因为没本事。要是哪天他们有权了,可能比以前欺负他们的人还狠。

现在也是这样,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朱雄英觉得唐朝的时候,农村出个强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朝廷对偏僻的地方控制力也不强。

不过当时他有点纳闷,为什么唐朝兵会那么坏?书上不是说他们纪律挺严的吗?

后来他进朝做事后才明白。他虽然是皇室一员,但也看到些不一样。他明白了,皇上和百姓的利益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

要论对百姓好,老朱在咱们几千年的历史上也算不错了。

老朱打小就在乡下长大,对普通老百姓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倒不是说他忘不了本,而是他深知老百姓的不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