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0章 智慧碰撞:多学科的解码尝试--数学分析

在蔡琰姑娘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寻线索的同时,我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我最为熟悉的领域——数学分析。

虽然我对这个时代的算学成就已有所了解,但我脑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数理逻辑思维,或许能为破解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密文提供独特的视角。

我的第一个切入点,也是最基础的密码分析手段:频率统计。

我找来几片打磨光滑的竹片,充当临时的“草稿纸”。

首先,我需要确定“字母表”——也就是这套密文中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基础符号。

我仔细比对着几枚青铜令牌上的所有刻印,将每一个形态有显着差异的符号都单独摹写下来,并用简单的数字进行编号。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因为有些符号形态非常相似,仅有细微的笔画差异,必须仔细辨别,才能确定它们是同一个符号的不同写法,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符号。

经过反复比对和确认,我初步识别出了大约四五十个不同的基础符号。

这个数量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符合一套实用密码体系的特征。

接下来,就是枯燥但关键的频率统计工作了。我拿起一枚令牌,从第一个符号开始,逐一识别并记录其编号,然后在对应的竹片上画上一笔“正”字。

几枚令牌上的数百个符号,我一个不落地进行了统计。

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而有些酸痛,眼睛也因为过度专注而感到干涩。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分析方向的偏差。

蔡琰偶尔会停下手中的书简,安静地看我埋头计算。她的目光中带着好奇,或许还有一丝对这种纯粹逻辑推演方式的欣赏。

我知道,在这个时代,将算术如此深入地应用于破解文字谜题,并不常见。

统计结果很快出来了。我看着竹片上那些长短不一的“正”字,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结果与我的预期有所不同。确实有几个符号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也有一些符号只出现了一两次。

但最高频符号与次高频符号之间的差距,并不像正常汉字使用频率(如“之”、“乎”、“也”等常用虚词远超其他字)那样悬殊。

最高频的几个符号,其出现次数相差无几,形成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高原”,而非陡峭的“高峰”。

这意味着什么?

可能性一: 这并非简单的单字母替换密码。设计者可能采用了更复杂的方法,比如多表替换(不同的符号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或者同音替换(用多个不同的符号代表同一个常用字或音节,以拉平频率分布)。

可能性二: 这套密文可能并非直接对应汉字,而是对应着某种音节、词根,或者干脆就是一套完全独立的人造语言符号。

可能性三: 样本量太小。几枚令牌上的符号数量,可能不足以完全展现其真实的频率分布规律。

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破解难度大大增加。

我没有灰心,转而尝试第二种方法:

分组与序列分析。

单字母替换行不通,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以词组或者固定短语为单位进行加密的呢?

我开始尝试将令牌上的符号序列,按照不同的长度进行分组:两个符号一组、三个符号一组、四个符号一组……然后,我再统计这些“符号组”出现的频率。

如果存在某个高频出现的符号组,那它可能对应着某个常用的词语或短语(比如“将军”、“奉孝”、“速回”之类)。

这项工作比单字母统计更加繁重。我需要在沙盘上不断地排列、组合、标记、比对。沙盘很快被各种符号和线条占满。

我还尝试分析符号之间的相邻关系。哪些符号经常一起出现?哪些符号几乎从不相邻?这或许能揭示其内部的语法结构或组合规则。

比如,如果符号A后面总是跟着符号b,那么Ab可能是一个固定的词根或语法结构。

我甚至动用了一些更基础的概率学思想(虽然这个时代的数学体系还没有明确的概率论):如果一个符号序列完全是随机排列的,那么理论上各种组合出现的可能性应该大致相等。

而现在,我需要寻找的是那些“非随机”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式。

时间在专注的计算和推演中悄然流逝。油灯的灯油已经耗去小半。

我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中也布满了血丝。进展依旧缓慢。虽然我发现了一些似乎略有规律的组合,比如某两个符号总是倾向于一起出现,或者某个符号从未在序列的开头出现过。

但这些零星的发现,还不足以构建起完整的破解体系。它们就像是夜空中零散的几颗星星,虽然亮着,却无法勾勒出整个星座的轮廓。

我停下手中的算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来,单纯依靠数学分析,是无法独立解开这个谜题的。

这套密文的设计,显然融合了其他的加密思想。我将目光投向了正在翻阅古籍的蔡琰姑娘。

或许,只有将我这里的逻辑骨架,与她那里的文化血肉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突破口。

数学分析虽然暂时遇到了瓶颈,但它并非毫无用处。它为我们排除了最简单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些关于符号分布和组合的客观数据。

这些数据,将成为我们后续结合音律、文字、道家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重要基础。这场解码之战,才刚刚开始。

而数学,将是我手中最锋利的解剖刀,虽然它不能直接看到答案,却能帮助我们一层层剥开迷雾,接近真相的核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