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61章 李儒的毒计:蛛丝马迹中的推演

确认了董卓迁都的决心后,我的注意力便开始转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打算怎么迁?

仅仅是将皇帝、百官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运往长安那么简单吗?

以我对董卓的了解,以及他身边那个以智谋阴狠着称的首席谋士李儒的行事风格来看,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

我开始更加仔细地审阅度支曹那些看似寻常、却又透着诡异的文书记录,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

玄镜台也加大了情报搜集的力度,重点关注与物资转运、城防变动以及董卓集团核心人物动向相关的任何信息。

渐渐地,一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并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第一个疑点,是关于物资转运的“选择性”。

我发现,虽然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布匹、珍玩古董被源源不断地打包、装车,秘密运往关中方向。

但是,洛阳府库中那些更为笨重、价值也同样巨大的物资——比如历代积累下来的大量青铜礼器、祭器,武库中储备的部分铁质兵器(尤其是那些不易运输的重型装备),以及官仓中并非用于即时军需的储备粮——却似乎并没有大规模西运的迹象。

相关的调拨文书要么缺失,要么记录模糊。

这不合常理。

以董卓雁过拔毛的贪婪本性,他怎么可能放着这些唾手可得的财富不要?

除非……他有别的打算。

第二个疑点,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被忽视”。

石秀传递回来的情报显示,近期洛阳城内及周边的几座重要桥梁(如跨越洛水的浮桥、连接城内外的石桥),其日常维护记录突然中断。

一些负责维护的工匠被遣散,相关的物料也被挪作他用。甚至有传闻说,某些桥梁的关键支撑结构处,似乎被人动了手脚。

同时,城内几处重要的官署、宫殿(除了董卓自己居住的宫殿外)的消防设施(如储水的大缸、救火的水龙等)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这同样极其反常。

桥梁是交通要道,消防是城市安全的基础。

如此大规模地“忽视”这些关键设施,除非……有人希望它们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变得脆弱不堪,甚至……更容易被摧毁?

第三个疑点,源于我对李儒此人的分析。

李儒,字文优。

此人虽名声不显,但据我搜集到的信息,其智谋深沉,手段毒辣,且极其务实,凡事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他辅佐董卓,绝非仅仅是为了愚忠,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攫取利益。

这样一个阴狠而务实的人,在策划迁都这样的大事时,会如何思考?

他必然会考虑:

如何最大化地带走洛阳的财富?

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可能追击的关东联军?

如何为董卓集团在关中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如何将迁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罪责和民怨降到最低?

将这些疑点和分析结合起来,一个轮廓模糊却又无比阴毒的计划,开始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型。

我仿佛能够透过那些冰冷的文书和混乱的流言,窥探到李儒那颗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般的心!

我回到住所,点亮油灯,在一片空白的竹简上,开始根据我的推演,写下李儒可能为董卓献上的“迁都三策”:

第一策:敲骨吸髓——财富总动员,一个铜板也不留下!

目的: 最大限度榨取洛阳财富,充实关中府库和董卓私囊。

手段: 以皇帝名义下诏,胁迫百官、宗室、富商献出家财;纵容凉州兵丁公开抢掠;对于反抗或藏匿者,罗织罪名,满门抄斩,家产充公。

务求将洛阳城中所有能带走的金银、珠宝、丝帛、古玩、甚至有价值的铜器铁器(能熔铸成钱或兵器的),全部搜刮干净,运往长安。

第二策:坚壁清野——玉石俱焚,绝不资敌!

目的: 彻底摧毁洛阳的经济基础和战略价值,让关东联军即使占领洛阳,也只能得到一座毫无用处的空城和废墟。

手段: 对于那些无法运走或不便运输的物资(如大量笨重的铜器、铁器、部分储备粮、以及可能落入敌手的工匠、图纸),在迁都队伍出发前夕,一把火烧光!

同时,有计划地破坏洛阳城内的重要建筑(宫殿、官署、民居)、基础设施(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甚至不惜纵火焚城!务求将这座数百年的帝都,化为一片焦土。

第三策:嫁祸于人——混淆视听,转嫁罪责!

目的: 将搜刮财富和焚毁洛阳的罪责,尽可能地转嫁出去,减轻董卓集团的政治压力和道德污点。

手段: 在执行前两策的过程中,故意制造混乱,纵容部分乱兵(甚至可能暗中指使)打砸抢烧,并将责任推给“溃兵哗变”、“流民作乱”,甚至污蔑是关东联军的先头部队所为。

同时,通过控制舆论(比如让御用文人写文章),将迁都描绘成“迫不得已”、“为了避祸”的无奈之举。

当我将这“三策”完整地写下来时,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哪里是迁都?这分明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针对一座伟大城市的彻底毁灭!

是一场敲骨吸髓式的掠夺和玉石俱焚式的破坏!

李儒的这条毒计,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残忍,简直骇人听闻!

一旦实施,洛阳数百万生灵将惨遭荼毒,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将毁于一旦,中原地区的经济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其影响之深远,恐怕远超黄巾之乱本身!

我看着竹简上那触目惊心的文字,手心不由自主地渗出了冷汗。

不行!

绝对不能让这条毒计得逞!

我必须想办法!

必须想办法阻止它!

或者至少……尽可能地减小它的破坏力!

可是……面对手握绝对权力的董卓和智谋深沉的李儒,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尝试去对抗这即将到来的黑暗!

我将那份写着“迁都三策”的竹简小心地藏好。它将是我接下来行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我……说服潜在盟友的最有力武器。

洛阳的经济暗战,已经悄然打响。而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即将被迫卷入这场更加凶险的较量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