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119章 杀机潜暗处,静待风雷变

时光,就在这混乱、压抑却又暗流涌动的长安城里,悄然流逝。

转眼间,数月的光阴,如同指间的流沙,无声无息地滑过。

我,陆昭,以及我身边这支小小的队伍,如同扎根在长安城最阴暗角落里的韧草,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我们依旧藏身于那片破败的里坊陋巷之中,依靠着石秀的精明和谨慎,以及玄镜台初步建立起来的、极其有限的底层信息网络,勉强维持着生计,也躲避着来自各方的窥视和威胁。

那些从烈火中抢救出来的典籍,大部分已经被我们分散藏匿到了几个更为隐蔽和安全的地点(主要是几处与我们建立了信任关系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破败寺庙的地窖或暗室)。

留在据点的,只是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或者我需要随时翻阅研究的部分。

蔡琰姑娘依旧是这些典籍最尽心的守护者,她的清丽身影和专注眼神,成为了这片污浊之地最亮丽、也最能安抚人心的风景。

我们之间的情感,也在这种相濡以沫、默默守护的日常中,愈发深沉内敛。

玄镜台,这面我寄予厚望的镜子,也在尘埃的掩盖下,艰难却又坚定地拓展着它的触角。

石秀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他不仅在长安城内发展了更多的外围线人(多是些市井小人物,看似不起眼,却能听到许多高层无法触及的声音),甚至开始尝试着,与留在颍川、洛阳旧地的成员,重新建立起一条极其脆弱却又至关重要的秘密联系渠道。

虽然我们获取的情报大多零散、滞后,且真假难辨,需要我花费大量精力去伪存真、分析推演,但至少,我们不再是完全的聋子和瞎子。

长安城的局势,依旧是一片混沌。

李傕、郭汜之间的内斗时有发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将整个城市搅得鸡犬不宁。他们对待汉献帝的态度也时好时坏,高兴时稍加礼遇,不高兴时便随意欺凌,天子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朝政更是荒废不堪,官员们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明哲保身,要么……在某次清洗中悄无声息地消失。

而贾诩,依旧如同一个幽灵般,潜伏在暗处。

他似乎乐于见到李傕郭汜的内斗,偶尔会“恰到好处”地给出一些建议,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确保这把双刃剑不至于彻底失控,伤到他自己。

玄镜台始终无法完全掌握他的行踪和真实意图,他就像一团迷雾,看得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危险气息。

我知道,他一定没有忘记我,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或者……他有更大的图谋,暂时无暇顾及我这条“小鱼”。

我,则选择了最彻底的潜伏和隐忍。

我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非必要联系,深居简出,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那些抢救出来的典籍的研究之中。

历史、地理、律法、算学、兵法、甚至是一些关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技术图谱……我如同一个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跨越千年的知识精华,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头脑,提升着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求知欲,更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乱世之中,知识同样是武器,而且可能是最强大的武器。

当我再次走到台前时,我需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远见,去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去实现那个在我心中日益清晰的、关于“新秩序”的构想。

杀机,依旧潜伏在暗处。

无论是李傕郭汜的残暴统治,还是贾诩那未知的图谋,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长安城,这座充满了血腥、阴谋和绝望的城市,绝非我们的久留之地。

但我选择,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待一个可以让我安全离开长安、带着这些文明火种和初步建立的力量,去往更广阔天地的时机。

这个时机,或许是献帝东归?

——那场注定要发生的、充满艰险和变数的迁徙,或许正是我脱离樊笼、崭露头角的最佳契机?

或许是关东诸侯的再次兴起?

——比如那个正在兖州崛起的曹操?他“唯才是举”的名声,是否值得我去投效?

或许……还需要我自己去创造?

静待风雷变。我就像一颗被埋藏在深厚冻土之下的种子,默默地汲取着养分,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声打破沉寂的春雷,等待着那个可以让我破土而出、迎向风雨、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刻。

长安的夜,依旧漫长而黑暗。但我的心中,已然点亮了一盏不灭的孤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