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144章 糜竺的橄榄枝:来自商贾巨富的支持

摸清了徐州本土士族(尤其是陈氏父子)的大致态度后,我深知,要想顺利见到刘备,并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开局,一个有分量的引荐人至关重要。

而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那位富甲一方、且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备的东海大商——糜竺,糜子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相比于陈氏父子那种可能更看重家世门第、对“外来者”心存提防的传统士族,糜竺出身商贾世家,为人据说更为“雍容大方,敦厚纯诚”,或许更容易接受我这个“寒门”出身、却身怀“奇货”(知识与才能)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刘备最早、也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他的引荐,在刘备面前的分量,自然非同一般。

如何接触并获得糜竺的认可,成为了我计划中的关键一步。

直接上门自荐?

太过唐突,也容易显得急功近利。

我需要一个更自然、更能展现我独特价值的契机。

我将目光投向了徐州当前的经济困境。饱经战乱之后,徐州虽然基础尚在,但物资流通不畅,货币体系混乱(不同时期、不同势力发行的货币杂乱不堪),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恰恰是我所擅长的领域!

我让石秀利用玄镜台初步建立的商业信息渠道(伪装成行商,与本地商铺接触),“无意”中向糜家的某个管事或合作伙伴,透露出“有一位从京城洛阳避难而来的年轻先生,精通算学,对经济民生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处理混乱账目和规划物资流通”的信息。

同时,我还精心撰写了一份关于“整顿徐州货币体系,发行信用票据(或代金券)以促进商业流通”的简要策论(这借鉴了后世的一些金融思想,但用词会尽量贴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那个管事,辗转送到了糜竺的手中。

我赌的就是糜竺作为一个大商人的敏锐嗅觉和对经济问题的重视!

这份既大胆又似乎切实可行的策论,必然会引起他的兴趣!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便收到了糜竺派人送来的请柬,邀请我前往他在下邳(我们此时已秘密潜入下邳附近)的府邸一叙。

糜竺的府邸,与陈氏那种世代簪缨的官宦府邸不同,虽然同样占地广阔,富丽堂皇,但少了几分威严和规矩,多了几分商贾世家的精致和……务实。

见到糜竺本人,他约莫四旬年纪,身材微胖,面容和善,穿着华贵的丝绸便服,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确实如传闻中所言,给人一种“敦厚纯诚”的感觉。

但他眼中偶尔闪过的精光,却也透露出他作为一代巨富所具备的精明和机敏。

“陆先生,”他亲自起身相迎,态度十分热情,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年轻和“落魄”而有任何怠慢,“先生那份关于整顿货币、发行票据的策论,竺拜读之后,深为叹服!见解之深刻,构思之巧妙,实乃竺平生所未见!不知先生高才,竟屈居于此,实乃徐州之憾!”

他开门见山的赞赏,让我心中一定。

看来我的“敲门砖”奏效了。

“糜公谬赞了,”我连忙谦逊地回应,“陆某不过一介流落之人,纸上谈兵罢了,当不得‘高才’二字。

只是眼见徐州饱经战乱,民生凋敝,商业不兴,心中不忍,才妄言几句,贻笑大方了。”

“先生过谦了!”糜竺笑着摆了摆手,请我入座,并亲自为我斟茶,“先生策论中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如今徐州,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最缺的,便是先生这般既懂经济民生、又有经世济民之才的栋梁啊!”

接下来的交谈,气氛十分融洽。

我没有过多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或军事战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恢复徐州经济、改善民生这些最实际的问题上。

我结合自己在尚书台度支曹的工作经验,以及对那些抢救出来的典籍(尤其是关于农业、水利、仓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心得,向糜竺详细阐述了我的几点看法:

大力推行屯田: 不仅要军屯,更要民屯,将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尽快恢复粮食生产,这是稳定一切的基础。

整顿盐铁贸易: 打击走私和地方豪强垄断,建立官方主导(可以与信誉良好的大商人合作,比如糜家)的专营体系,增加财政收入。

疏通水利交通: 徐州水网密布,修复和疏通运河、治理水患,对于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至关重要。

统一货币与度量衡: 逐步废除杂乱的劣币,建立统一的、信誉可靠的货币体系(我那份策论中的“信用票据”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具体实施需要更周密的计划),并统一度量衡,以方便交易和税收。

我的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务实,且直指当前徐州面临的核心问题。

糜竺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他本身就是大商人出身,对这些经济民生问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深刻的理解。

他深知,这些建议若能真正落实,对于恢复徐州元气、增强刘备集团的实力,将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交谈结束后,糜竺激动地站起身,紧紧握住我的手,“陆先生真乃天降奇才!玄德公(刘备)若能得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他当即表示:“先生不必再屈居陋巷!竺已在府中为先生备下客房,请先生务必赏光暂住。至于先生所忧虑的那些……‘故纸堆’(他显然猜到我重视的并非普通行囊),竺也可代为寻觅一处更稳妥、更清静的所在安置。另外,引荐先生面见玄德公之事,包在竺身上!玄德公求贤若渴,听闻先生大才,定会扫榻相迎!”

糜竺的橄榄枝,就这样毫不犹豫地向我递了过来!

这不仅仅意味着我获得了面见刘备的机会,更意味着,我得到了徐州这位财力最雄厚、影响力巨大的本土豪族毫无保留的支持!

这对我未来在徐州立足、推行改革、甚至发展玄镜台,都将是难以估量的巨大助力!

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也暗自庆幸自己找对了“敲门”的方向。

看来,有时候,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比空谈理想更能赢得务实者的青睐。

“如此,便多谢糜公高义了!”我深深一揖。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在徐州的命运,已经悄然发生了转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