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22章 坚壁清野:断敌粮草,疲惫敌军

在确定了“依托坚城,死守待变”的核心防御策略后,坚壁清野,便成为了我们阻击曹操大军、争取宝贵时间的第一道,也是最残酷的一道防线。

我知道,这个策略对于徐州的百姓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它意味着他们要再次(许多人可能刚刚经历过黄巾之乱或之前曹操入侵的清野)放弃自己的家园、田地,将辛辛苦苦种植的、尚未完全成熟的庄稼付之一炬,将所有能带走的粮食物资抢运入城,而那些无法带走的,则必须……亲手毁掉!

这无异于让他们自断生路!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可想而知。

但,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为了保全更多的人,为了守住最后的希望,有时候,必须做出最艰难、甚至最不近人情的抉择!

若不坚壁清野,任由曹军“因粮于敌”,那么他们那看似漫长脆弱的补给线,将不再是问题!十万大军就能在徐州这片土地上长久驻扎、肆意蹂躏!届时,等待徐州百姓的,只会是更加悲惨的命运!

我必须狠下心来,将这项“焦土政策”,坚决地推行下去!

在获得刘备主公(他对此也深感痛苦,但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同意了)的授权后,我立刻以州府和屯田都尉府的名义,向徐州各地,特别是曹军可能经过的北部和西部郡县(如彭城、琅琊、东海西部等),下达了措辞严厉却又尽量恳切的“坚壁清野令”!

明确指令,限定时间: 命令要求,所有居住在城池之外的村庄百姓,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比如五到七天),携带所有能带走的粮食、牲畜、财物,迁入指定的附近城池或大型坞堡之中。官府会尽可能地提供临时的安置和基本的口粮保障(虽然我知道这很难完全做到)。

强制执行,不留余地: 对于那些故土难离、或者心存侥幸不愿撤离的百姓,命令明确规定,在最后期限到达后,官府将派出军队,强制执行清野! 所有留在城外的房屋、未能收割的庄稼、遗留的粮草、甚至水井……都将被彻底焚毁或破坏! 绝不能给曹军留下一粒米、一根柴!

宣传动员,晓以利害: 同时,我也派遣了大量的官吏和玄镜台成员,深入乡野,向百姓们反复宣讲坚壁清野的必要性。我们会用最直白、最沉痛的语言,告诉他们曹操之前的屠城暴行,告诉他们若不如此,家园必将再次被毁,妻儿必将再次被掳掠甚至杀害!让他们明白,这短暂的痛苦和牺牲,是为了换取最终的生存和抵抗的胜利!我们也会尽可能地安抚他们的情绪,承诺在击退曹军后,官府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这项命令的推行,过程是极其艰难和痛苦的。

无数百姓拖家带口,背着简陋的行囊,泪流满面地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他们看着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屋被点燃,看着自己辛勤耕种的、即将成熟的庄稼被付之一炬,那种绝望和不舍,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抵触和反抗。有老者跪在地上,抱着即将被点燃的房梁痛哭;有年轻人试图阻止焚烧庄稼的士兵,发生了冲突……

面对这些,我只能硬起心肠,命令执行任务的士兵(我特意挑选了一些纪律相对较好、且经历过战乱、更能理解其中利害的部队)坚决执行命令,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持克制,避免过度使用暴力,并对百姓进行耐心的劝说和安抚。

而那些地方豪强,也并未完全消停。 他们虽然不敢公然违抗命令,但有些人可能会暗中将自家的粮食和财物藏匿起来,或者只将部分佃农迁入城中,试图在战后保留一些实力。对此,我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主动破坏大局,便先不去追究。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削弱曹军的就地补给能力。

经过数日紧张而残酷的强制执行,徐州北部和西部的大片区域,真的变成了一片“焦土”。

村庄空寂,田野荒芜,庐舍尽毁,井泉被填……放眼望去,一片萧索,再无半分人烟生气。

我知道,这代价是巨大的。徐州的元气,因此而再次受损。百姓的怨言,也必然会在暗中滋生。

但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曹操的大军最终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面对的,将不再是丰饶的鱼米之乡,而是一片无法提供任何补给的、充满敌意的焦土!

他们的行军速度将被迫放缓,他们的粮草消耗将急剧增加,他们的士兵将因为缺粮少水而士气低落……

坚壁清野,这第一道防线,虽然残酷,但却至关重要! 它为我们接下来的城池防御战,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最终“疲惫敌军、以拖待变”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站在高处,望着远方那片被刻意制造出来的“荒凉”,心中充满了沉重,但也……有一丝冷酷的决心。

为了胜利,为了生存,有时候,必须学会……对自己狠一点,对敌人更狠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