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54章 颍川故人?意外的访客与旧闻

就在我一边处理着日益增多的政务,一边暗中关注着玄镜台对的调查进展时,一位意料之外的访客,为这原本就波澜渐起的局面,又投入了一颗牵动我心弦的石子。

那日午后,我刚与韩暨商讨完初步的屯田规划,正准备批阅几份紧急军报,亲卫进来通禀,说门外有一位自称来自颍川的士人,名叫杜袭(字子绪),特来拜访。

“颍川?”这两个字瞬间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那是我初涉天下大势的地方,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虽然如今徐州人才济济,但来自颍川的访客,总能让我多生出几分亲近之感。我立刻吩咐:“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年约三旬、面容严谨、眼神沉静的文士步入堂内。他身着朴素的儒衫,举止间透着一股干练和审慎。

“颍川杜袭,字子绪,拜见陆别驾。”他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子绪先生不必多礼,请坐。”我示意他就座,亲自为他斟上一杯清茶,“听闻先生来自颍川,不知此来徐州,所为何事?”

杜袭捧起茶盏,略作沉吟,开口道:“袭乃颍川定陵人。近年来中原板荡,曹孟德虽略定北方,然其法度严苛,刑罚峻急,非袭所愿栖身之处。久闻陆别驾治理徐州,仁政爱民,重士尚贤,境内安宁,百姓归心,实乃乱世中难得之清流。故不辞劳顿,跋涉而来,一则为避祸,二则……亦盼能得一展所学之机,为徐州略尽绵薄之力。”

他的话语恳切,态度诚恳。我点了点头:“子绪先生过誉了。徐州初定,百废待兴,正需各方贤才共襄盛举。先生既有此心,昭敢不欢迎?不知先生在颍川时,可曾与哪些师友相熟?如今颍川士人,近况如何?”

提及颍川故旧,杜袭的神色稍微放松了些,带上了一丝感慨:“颍川人才辈出,然时局动荡,亦是星散流离。如郭奉孝、荀文若等,皆已在曹公麾下,位高权重。亦有一些故友,或隐居不仕,或南下荆襄避乱……”

“哦?”我心中一动,顺势问道,“譬如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这几位,不知子绪先生可有他们的消息?早年游学时,曾与他们有过数面之缘。” 我故意提到了这两个与“卧龙”关系密切的名字,想看看能否探听到一些相关的讯息。

杜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别驾也识得广元与公威。说起他们,倒确实有些消息。前些时日听闻,他们二人似乎都已南下,往荆州方向去了。荆州牧刘景升(刘表)素来礼贤下士,境内相对安稳,不少中原士人皆往彼处。广元与公威才学不凡,想来也能在荆州觅得一席之地吧。”

“南下荆州了么……”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暗忖,这与历史上诸葛亮轨迹倒是吻合。看来,那位“卧龙”若是真卧龙,其出现在徐州,确实有些“反常”。

杜袭见我沉吟,以为我在感慨故友流散,便继续说道:“是啊,世事无常。想当年,与广元、公威他们时常往来的,还有一位奇士……”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又夹杂着一丝佩服:“……名叫徐庶,字元直。此人早年任侠仗义,后折节向学,不但学问精深,更兼通剑术,有谋略,有胆识,实乃文武全才。只是……”

“徐元直?”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猛地一跳!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

元直!真的是他!自从当年黄巾之乱,他因携母投靠亲友,我们便失去了联系。这些年来,我时常会想起这位年少沉稳、性格刚直而又足智多谋的小友。我曾派人多方打探,却始终杳无音讯。没想到今日,竟从一位初次见面的颍川来客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

我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量维持着平静的语气,追问道:“子绪先生识得元直?不知……他如今身在何方?”

杜袭摇了摇头,脸上露出遗憾之色:“说来惭愧,我与元直虽同为颍川人,亦曾数度清谈,却非深交。只知他后来似乎也去了荆襄一带,曾在名士庞德公门下求学。不过,约莫是去年吧,听南下的友人传回消息说,元直似乎已经离开了庞公那里,言说……欲寻访天下,觅一真正值得辅佐的明主。至于他究竟去了何处,是北上还是东行,抑或仍在荆襄潜藏,那就无人知晓了。唉,似元直这般大才,若不能得遇明主,岂不可惜?”

“欲寻明主……去向不明……”我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

离开了庞德公?那意味着他很可能已经结束了在荆州的学业或隐居生涯,开始主动寻找出仕的机会。去向不明,则意味着他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包括……徐州?

一股强烈的预感和期待涌上心头。元直,我一直挂念的故人,他终于要重新踏入这乱世的舞台了吗?

当年,我便深知其才干远不止他所展现的那样。他的智谋、果决,以及那份江湖历练带来的洞察力,都是我此刻极为需要的。若能与他重逢,不仅是故友相见的欣喜,更是对我事业的一大臂助!

与那位神秘的“卧龙”(疑似)相比,徐元直是我“已知”的、可以信赖的、并且能力卓绝的强援。他的消息,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心中某个一直空悬的位置。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激荡的心绪,对杜袭微笑道:“原来如此。元直兄确是奇才,希望他能早日找到施展抱负之处。子绪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这样,我稍后会请陈元龙(陈登)与先生详谈,了解先生所长,再做具体的安排。徐州求贤若渴,定不会让先生明珠暗投。”

“多谢别驾!”杜袭起身,再次恭敬行礼。

送走杜袭后,我独自在堂内踱步,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息。

“卧龙”之疑尚在追查,“元直”的消息又意外传来。一位是未来定鼎天下的智囊,一位是早期肝胆相照的挚友与干才。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交织在我此刻的思绪中。

颍川故人带来的不仅仅是旧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和新的变数。元直,你究竟在哪里?你会来到徐州吗?

我望向窗外,下邳的天空依旧晴朗,但我的心中,却已是风起云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