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7章 王允的注意:暗中观察与初步试探

太学清谈的那场“算学解经”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很快被丁允先生压了下去,但其激起的涟漪,却在洛阳的士人圈子里,悄然扩散开来。

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视我为异端,但也有少数人,对我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其中,似乎就包括那位位高权重、且正值忧心国事、密谋除董的司徒——王允,王子师。

我并没有立刻感受到这份来自高层的关注。我依旧每日在尚书台度支曹,与那些堆积如山的简牍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

孙主事对我愈发倚重,将更多疑难复杂的核算任务交给我,这让我得以接触到更多核心的财政数据,但也意味着我的工作更加繁重,几乎没有太多闲暇。

然而,一些细微的变化,还是让我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首先,是来自尚书台内部的。偶尔会有一些并非度支曹的、级别比我高出不少的官员(比如某些郎官、或者侍御史之类负责监察的官员),会“偶然”路过我们度支曹,看似随意地与孙主事寒暄几句,目光却会有意无意地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审视和探究。

孙主事对我的态度,也似乎变得更加客气,甚至……隐隐带着一丝敬畏?

其次,是来自外部的。

有一次,我下值后,在返回住处的路上,感觉似乎有人在暗中跟踪我。

我利用对小巷地形的熟悉,巧妙地绕了几个圈子,最终确认了跟踪者的存在

——对方身手矫健,行踪隐秘,绝非普通地痞流氓,更像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探子或护卫。

虽然我最终甩掉了他,但这让我心中警铃大作。

是谁在派人跟踪我?

董卓的人?

那个神秘组织?

还是……王允?

最直接的一次接触,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朝会散场之后。

按照惯例,我这种低阶令史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只是在尚书台外等候,准备领取散会后下发的文书。

百官们三三两两地从宫门走出,低声议论着。就在这时,司徒王允的车驾,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缓缓驶过。

王允身着朝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虽然年事已高,但气度威严。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我们这些站在路边等候的小吏。

当他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短暂交汇时,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并非随意的一瞥,而是一种刻意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注视!

那眼神深邃而复杂,仿佛要将我看透一般。虽然只有短短一瞬,他便移开了目光,与身旁的官员继续交谈,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我的心跳,却在那一刻漏跳了半拍。

他注意到我了!而且,绝非偶然!

果然,没过几天,丁允先生便派人传话,说王允司徒听闻太学有个精通算学的旁听生(丁先生巧妙地将我的两个身份结合起来),颇感兴趣,想召见我,询问一些关于古代度量衡考证的问题。

我知道,这绝非仅仅是询问学问那么简单。这,是王允对我正式的、近距离的试探开始了!

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跟随丁允先生的家仆,来到了位于城中显赫位置的司徒府。

府邸门禁森严,气派非凡,与我那破落的住处和尚书台的偏僻院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书房中,我见到了便服在家的王允。

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丁允先生作陪。他看起来比朝堂上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儒雅,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先是和颜悦色地问了我几个关于《周礼·考工记》中度量衡的问题。

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引经据典,结合我的数理知识,给出了详尽而独到的解答,让他频频点头。

随后,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小友曾在颍川盘桓?彼时黄巾猖獗,不知小友对贼寇虚实,有何见解?”

来了!真正的试探来了!

我知道,我的回答,将直接决定这位权倾朝野的司徒大人,对我的最终评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