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高加林的逆袭之路 > 第83章 要是暴雨淹了麦子,下半年咱村的人都得拄着拐棍要饭!

晚风裹挟着麦子成熟的味道在田野里飘荡,这一对儿恋人心情前所未有的舒展,蝴蝶也愉快的落在麦穗上,时而绕着他们飞。

“这个王宝玉可真烦人,他算是成了我爸的心病。”

“你爸担心也是对的,那晚我见了,他已经杀红了眼,连孟庆民也被他吓跑了。”

“我听大哥说,孟庆民犯了教唆罪和敲诈罪、还有包庇罪,可能会判死刑。”

“王宝玉走到这一步,里面可少不了孟庆民的推波助澜,他是罪有应得。”

“那你怕王宝玉回来找你吗?”

“我怕他干什么,他再不要命,就他的晕脑瓜子,我有能力解决他。”

“你就别再说你脑子灵光了,我爸爸说你心机太深,他可能对你有意见。”

马建国看透了自己,高加林也不意外,对于一个农村人,没权没势没关系,如果再没有头脑,早就让王振武这种人欺负死了。

“好,我听你的,见了你爸我就装傻子,这样他就满意了。”

“那好,你先装一个傻子让我看看。”

高加林一把抱住马玉芳,马玉芳挣扎了两下就不再动了,“你不是装傻子吗,抱着我干什么?”

高加林在她耳朵旁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我早已经是傻子了,不用装。”

从城里揽活的人陆续回来夏收了,高家村又热闹起来,来养猪场找高加林拉话的小年轻越来越多,带来了很多没有听过的轶事和见闻。高加林收敛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不爱听的话,他也不往心里去,就不吭声吸烟,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温和的、客气的,尤其是从延州回来的村民,他们描述了城市惊人的变化,把高加林的心撩拨得痒痒的。真想出去看看啊,他经常看黄亚萍寄给他南京的照片,这个小地方已经让他的心憋坏了。

川道里恢复了责任制以前如火如荼的劳动场面,各家趁着好天气争先恐后开镰,那些劳动力的少的,只有找自家亲戚,自己先在地里干着,等亲戚的麦子收完,就会结伙来帮忙。

高加林家里三口人的地,加上德顺老汉,一共就八亩地,养猪场离不开人,高加林一家就把地里的麦子全收了,留德顺老汉看猪场。

刘立本家里三口人,巧玲在复习,地里的庄稼没人收,他走到加林地边儿,递给高玉德一支烟,“老哥儿,我这情况你都看到了,干儿子躺在床上动不了,地里的庄稼不能烂在地里。”

高玉德知道“二能人”的言外之意,能求到自己跟前,心里不免得意,刘立本也帮了不少自家儿子,“这个你放心,我们忙完,我和加林过去给你帮忙,咋也不会让你的庄稼烂到地里。”

刘立本争取了两个外援,他又踅到高明楼的地头上,小光、三星、巧英都在弯着腰割麦子,高明楼和老婆在后面捆。

“亲家,你咋这么闲,大家忙的热火朝天,你晃悠啥呢?”

“亲家,我地里的活儿哪有人干啊。”

高明楼一看刘立本是来自己家找壮劳力的,心里估摸着你多少先干着,一点儿都不干,光指望外人帮忙这哪行。

没等高明楼开口,刘立本就抢着说:“等你的收回去,让小光他们三个去给我的也收拾收拾。”

“小光和巧英去还行,三星恐怕不行,北山他丈人捎话那边也是一堆活儿等着呢?你的活儿估计要最少等到三天后。”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谁知道一会儿的大太阳天从南边滚过来一堆乌云,刘立本更加焦虑,“那万一下雨,这庄稼不就烂地里了?”

因为这是责任制后第一次夏收,以前都是大集体,天塌砸大家,锅漏饿全村,现在分田到户了,没人领了好多人失去了主张,不知道这活儿该咋干了,很多人都像刘立本一样一时没了章法。

乌云没多久就把太阳遮住了,干涩的风也变得湿润起来,高家村的群众看到还没到晌午就变了天,把已经收了的庄稼连忙装上车,拉回晒场。想去地里继续干活的时候,天开始下起雨来,豆大的雨点砸在头上,只有都回家弄晌午饭,等雨停了再想办法。

这雨下到吃完午饭也没有停的意思,家里劳动力不足的村民都去找高明楼诉苦,这部分人占了高家村的一半,人太多高明楼只好让大家去大队部商量对策。

高加林给德顺老汉送过饭后,来到了大队部,他昨晚听收音机里最新的天气预报,应该都是多云天气,可是老天爷的事儿有时连天气预报也不能全信。他心里没了底,等到进了大队部,看到家里劳动力少的都在围着高明楼诉苦。

高明楼让高加林说说自己的看法,高加林在路上就寻思着办法,他把高明楼拉到屋外,对高明楼说:“明楼叔,收音机的天气预报不能信了,万一这几天都是中到大雨,咱村的好地都在川道河滩里,要是河水涨起来,咱们村下半年就得拄着棍子去外乡要饭。”

高明楼搓着手,来回踱着步,“这可咋办?今天刚开镰,就开始下,不知道别村是咋干的?”

“明楼叔,这还不好办?打个电话问问公社,听听他们的指示再说。”

高明楼回屋打电话,电话也打不通,他又出来和高加林商量,“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看谁也别指望了,这雨也没停的意思。你拿个主意,我给你叫人。”

高加林拿出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估摸有个二十分钟,他让高明楼用大喇叭喊话。

打开大喇叭,高明楼喊道:“群众们,现在紧急通知,每家除了看娃娃的,留一个人,十八岁到六十岁的都带上草帽、雨衣、雨鞋、镰刀、绳子、架子车、家里没喝完的半瓶酒、再带一块生姜到大队部集合!我们不能让麦子被水淹了,现在要向老天爷抢粮食。”

大喇叭一直播送了三遍,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家村的男女老少没多久都集中在大队部门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