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高加林的逆袭之路 > 第102章 庙张的人过来说事,有人被高家村的窑克死了!

马建国的心事放下来了,病就好了一半儿,孩子们吃完上学了,其他人忙事情了,三个人越喝越投机,三人划着拳喝了两瓶,直到高明楼喊停,大家才结束。

高玉智回到家村,见到哥嫂守在门口,关切的问道:“咋样?”

加林二妈说道:“嫂子,准备娶媳妇吧,这事儿成了。

炎热的夏天让黄土高原一天到晚刮起了热风,把人蒸烤的嗓子冒烟,军用水壶成了随身携带的必备品,身体稍微差点的弄一小袋人丹带在身上,难受的时候放在嘴里一颗含着,那股香甜的清亮之气在口腔里回旋,平复暑气。

高加林又把每个猪舍的棚子搭了一遍,把带着绿叶的树枝绑在上面,让这些大猪小猪们过得尽量舒服一些。

换面的业务比较红火,他去外面参观了,又买了一台压面条的机器,这下生意更好了,大热天没有人再费劲的擀面条了,热的后背湿透,既然能有现成的,谁还遭这个罪。一到下午四五点,外村也骑着车子过来压面条,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多一些。

村里的人看高加林一天一天摘掉了穷帽子,有羡慕的,有嫉妒的,看着不同的刀头,压出不同宽度的面条,感慨万千,连刘立本都对这个小伙子竖起大拇指。

只要自己有好事儿,他都会告诉马玉芳,看着压面条生意好,马玉芳领着大哥马晓春也来高家村看过,回去对马建国一说,马建国直接也买回来一台,把业务范围也扩大了。

高明楼也不示弱,和刘立本商量后,让刘巧玲找到张克南,他们去张克南进豆制品的加工厂参观,回来也添置了一些机器,不但光卖豆腐,也卖豆腐干和豆腐皮。

只要是有点儿想法的村民都开始钻营,朝着搞经营的方向去了,像以前吵架骂街打架斗殴的事情,在乡村里越来越少。

许美琴还是像野小子一样,趁着来找三星的功夫,串门到加林这里,把她的经营情况告诉这个干哥,加林总会给她建设性的意见。

她回去后加以改进,枕头厂逐渐演变成包含做袖头,围裙的综合性工厂,顺便还做起了毽子,用花布包上品相不好的豆子,销往省城,效益也是在北山也名列前茅。

高加林还专门给这些产品都起了名字,枕头叫“”美梦”,只要枕上就会做美梦;袖头叫“勤美”,只要是勤劳的人都是美丽的,让城里的姑娘媳妇们爱不释手;围裙叫“香美”,带上他们生产的围裙,做出来的饭菜又香又美。

三星往北山也跑的勤了,他娘对他有了意见,说自己养了两个儿子都给了别人。因为有厂子在,就是结了婚,美琴还得在娘家照顾,明着是看娶了媳妇,实际上等于人家娶了自己儿子。

巧玲的心已经从张克南那里收了回来,七月初就要高考,剩的时间不多,她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

郑小果的面馆进入正规,开了半个月,天天吃饭的排队,刘立本也跑的勤了,看着干儿子正干,他满心欢喜。

这些淳朴的村民有条不紊过着自己的日子,在岁月的河流里波澜不惊的迈动着步伐,有些人生气盎然,有些人日薄西山,分田到户解放了劳动力,也让懒汉们饿的两眼发绿,地里的草快吃了庄稼,他们还每天撅着屁股睡到半晌午。

刚开始高明楼还晃悠着去家里说说,后来看烂泥扶不上墙,就不再多费口舌。

晌午吃了饭刚躺下不久,武中秋带着亲戚就来过来了。

原来武中秋的这个亲戚是在高家村烧窑的,每年也向村里交钱,现在他的窑被堵了,来央告高明楼帮忙。

“明楼哥,小段烧个窑咋了,庙张的人不让烧了,说是算卦的说了,这个窑口对着庙张,每个月都有死人,都是这窑给方的。”

村里人口里说的“方”,就是克死的意思。

庙张是三个生产队自然聚集的一个村庄,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队长,高明楼不知道是哪个队长带头闹事,就让武中秋叫上高加林,他随后就到。

高加林来到现场的时候,一个楞头小伙子拿着铁锹和小段的儿子对峙着,小段的儿子大家都叫他老希,大名叫什么也没人知道,老希拿着一个粪叉。

“你们这是干啥呢?”

楞头小伙一看又来了一个小年轻,根本就没有放到眼里,“你说干啥呢,我爷被这个窑方死了,他得赔我们钱,不赔就得挨打。”

老希也不示弱:“你想讹人咋的,谁个说的你爷是我们开窑方死的,你欺负我一个外乡人,能的不轻。”

村里人还是很迷信的,算卦的很有市场,还有跳大神的,只不过都转入地下,有事的时候都会去偷偷问问,像什么婚丧嫁娶,看看日子,过得不顺了,也让算算。

高加林对他们两人说:“你们这样拿着家伙说不成事,东西都放下,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一个褂子搭在肩膀上,耳朵上夹着香烟的男人说:“你一个毛蛋瓜娃子,你解决个球啊,让高明楼过来。”

高加林说:“这算什么事,还劳烦明楼支书,这事我说了算。你们要是听我的,我就来解决,要是不听,我马上就走,你们就是打的头破血流,也没人管。”

庙张的这伙人见高加林不像开玩笑,他们嘀咕起来,里面有人认识高加林,“这小子有点儿能耐,夏县长都敬他三分,我们听听他咋说?”

高加林看双方趋于冷静,就让老希从屋里搬出一张桌子,拿出一个小学生写作业的本子,还有一支圆珠笔。

庙张来了十几口人,有去世老人的孙子、孙媳妇、外孙子和五服本家子弟,小段和老希作为砖窑厂的当事人,那个愣头青叫张猛和他表弟小毛作为所谓的受害者一方,高加林当调停的“中间人”。

铺好本子,在纸上画了画笔还显,加林说:“张猛这边先说说你爷的情况,今年多大了,属啥的,是哪一年出生的?”

张猛有些迷惑不解,“说事儿就说事儿,你问我爷爷多大岁数干什么?”

“我问你就回答,这跟赔你们多少钱有密切关系。看看你爷是怎么被方死的,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爷的死是和砖窑有关,咱们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胡咧咧,一会儿双方还需要签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