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57章 古歌新唱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57章 古歌新唱

作者:梦幻蓝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0:28:06 来源:小说旗

酸汤的气味在合作社里萦绕不散。吴晓梅把那件被染红的绣衣泡了三天,米浆水换了一遍又一遍,可深红色的污渍依然像烙印般刺眼。龙安心蹲在门槛上削着竹签,时不时瞥一眼晾在绳上的绣衣——本该是台湾客商订制的婚嫁礼服,现在像块用旧的抹布。

\"别看了,\"吴晓梅的声音从里屋传来,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我重新绣一件就是。\"

她的语气轻松,可龙安心看见她今早往手指上缠了第七块布条。自从直播失败那日起,吴晓梅几乎没合过眼,硬是用四天时间重绣了整幅衣襟。

龙安心放下竹签走进里屋。吴晓梅正就着油灯穿针,跳动的火苗在她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桌上摊着民族大学教授送的图册,翻到\"苗族星辰纹\"那页,旁边放着个豁口的土碗,里面泡着发黑的五倍子染线。

\"手。\"龙安心突然说。

吴晓梅下意识把手藏到背后:\"没事。\"

龙安心不由分说抓过她的手腕。吴晓梅的手指上布满细小的针眼,有两个指甲已经泛紫——那是绣针扎到甲床的结果。他想起工地上的钢筋工老李,有次被螺纹钢砸到手指,也是这样的淤青。

\"歇会儿。\"龙安心从药柜取出务婆配的草药膏,\"明天再绣。\"

吴晓梅任他给自己涂药,突然说:\"那七个人里,有三个骂我们是'假苗子'。\"

龙安心的手顿了一下。那场直播的每个细节他都记得:七个观众中,三个系统机器人,一个误点的同乡,剩下三个Id分别是\"山里人真相非遗打假\"和\"苗疆客\"。最后那个说话最难听:\"作秀!现在哪还有真苗绣?都是义乌货!\"

\"他们懂什么。\"龙安心拧紧药膏盖子。

\"可他们说对了一点,\"吴晓梅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我确实不太会讲苗语。\"

油灯的火焰突然噼啪炸响,墙上的影子跟着晃动。龙安心这才注意到吴晓梅眼角有泪光。她很快别过脸去,假装整理丝线,可颤抖的手指出卖了她。

龙安心不知该说什么。他想起自己刚回村时,连最简单的苗语问候都说不好,是吴晓梅一字一句教的。现在这个\"老师\"却因为语言问题自我怀疑。

\"我去看看务婆。\"他最终说道,拿起手电筒出了门。

夜里的凯寨安静得能听见溪水声。龙安心踩着石板路往务婆家走,路过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时,几只飞蛾扑向光源,在水泥地上投下凌乱的影子。这盏灯是基站建成后乡里给装的,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可老人们嫌它太亮,照得星星都看不见了。

务婆家的火塘还亮着。老人正在煮茶,茶罐里飘出刺梨和野菊的混合香气。见龙安心进来,她指了指角落的小板凳:\"坐。\"

龙安心没坐,而是蹲在火塘边,像小时候听故事那样。\"阿婆,\"他用苗语问,\"能再讲讲《洪水滔天》吗?\"

务婆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光亮:\"怎么突然想听这个?\"

\"就...想录下来。\"龙安心掏出手机,\"给山外的人听。\"

老人哼了一声,却出人意料地放下茶罐,整理了一下头帕。当龙安心按下录制键时,务婆的歌声突然响起,苍老却有力,像一股从地底涌出的泉水。没有伴奏,没有排练,九十二岁的老人就这样对着镜头唱起了创世史诗。

龙安心用苗汉双语交替翻译歌词。讲到兄妹结婚繁衍人类时,他卡壳了——这该怎么向山外人解释?务婆却突然敲了下火塘边的铜壶:\"怕什么?汉人的伏羲女娲不是亲兄妹?\"

唱到\"十二个太阳\"那段时,务婆停下来解释:\"古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晒得江河干涸...\"龙安心突然想起最近新闻里说的全球变暖,鬼使神差地问:\"后来怎么解决的?\"

\"英雄昌扎用弓箭射下十一个。\"务婆的眼中闪着狡黠的光,\"现在的人啊,连一个太阳都受不了,整天喊热。\"

录制结束时已近午夜。龙安心帮务婆封好火塘,老人突然问:\"晓梅那丫头,还在为直播的事难过?\"

龙安心点点头。

\"告诉她,\"务婆往茶罐里添了把野菊,\"蝴蝶小时候也是毛毛虫,谁没丑过?\"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反复听着刚录的视频。务婆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偶尔夹杂着火塘柴火的噼啪声。经过村口时,他看见新建的二维码牌子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是他设计的苗族村规,扫一扫就能看到双语版的寨子禁忌。

合作社里,吴晓梅已经伏在绣架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根穿好绿线的针。龙安心轻手轻脚地把视频导入电脑,简单剪辑后上传到几个民族学论坛,标题就写《雷公山九十二岁歌师口述创世史诗〈洪水滔天〉实录》。

关机时,他注意到吴晓梅那件染坏的绣衣还挂在绳上。酸汤渍形成的奇怪图案在月光下像一只展翅的蝴蝶。龙安心突然想起务婆的话,轻轻取下绣衣,盖在熟睡的吴晓梅肩上。

三天后的早晨,龙安心被手机提示音吵醒。吴晓梅在门外激动地敲门:\"快看!务婆上电视了!\"

准确地说,是上了民族大学的官方微博。那段视频被转发了两千多次,评论区挤满了惊叹:\"这才是活史诗!求完整版!歌者脸上的每道皱纹都是历史!\"最让龙安心震惊的是某高校民族学系的留言:\"已联系非遗保护中心,请求系统采集这位歌师的古歌。\"

\"还有这个!\"吴晓梅翻出一条英文评论,\"问务婆唱的'十二个太阳'是不是气候变迁的隐喻!\"

龙安心凑近看,鼻尖差点碰到她的发梢。吴晓梅头发上有股淡淡的五倍子味道。那条评论来自一个叫\"climateAndmyth\"的用户,头像是个地球标志。

合作社突然热闹起来。年轻人围着龙安心问东问西,老人们则忧心忡忡:\"那些汉人学者会不会把务婆的'歌魂'偷走?\"龙安心用苗汉双语耐心解释数字存档的意义,说到口干舌燥时,吴晓梅端来一碗刺梨汁:\"润润喉。\"

傍晚,县电视台的车竟然真的来了。一个穿西装的女记者带着摄像师在村里转悠,非要龙安心再现\"爬树装基站\"的场景。枫香树下的祭品早就撤了,但树干上固定设备的银项圈还在,在夕阳下闪着微光。

\"请问作为新时代苗族青年,你怎么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记者把话筒戳到龙安心面前。

龙安心张了张嘴,突然看见吴晓梅站在人群外围,手里拿着那件染坏的绣衣。酸汤渍在晚霞映照下,呈现出诡异的美丽。

\"就像...\"他指了指那件绣衣,\"我们苗绣讲究故意留一处不完美。科技也一样,不能追求太完美,要给'魂'留地方。\"

记者显然没听懂,但还是让摄像师给了绣衣一个特写。

当天的晚饭是吴晓梅用新摘的刺梨做的酸汤鱼。龙安心狼吞虎咽地吃着,突然发现吴晓梅的手指上又多了几处针眼。

\"又熬夜绣了?\"

吴晓梅摇摇头,从身后拿出个布包:\"给你的。\"

里面是一件靛蓝色的新衬衫,衣领内侧绣着小小的星辰纹——正是那本图册上标注的\"冬季星图\"。

\"我按阿妈的观星盘绣的。\"吴晓梅的声音里带着疲惫的满足,\"你穿上它,就像...带着凯寨的星空出门。\"

龙安心抚摸着那些细密的针脚,突然明白她为什么急着赶工——明天他要去县里参加\"数字乡村\"座谈会,是乡长特意点名要他这个\"爬树装基站的典范\"去的。

\"谢谢。\"他轻声说,喉头发紧。

夜深人静时,龙安心独自坐在合作社后院。手机屏幕上是民族大学教授刚发来的消息:\"视频影响超出预期,国家非遗中心有意将务婆古歌列入抢救性记录工程。另,注意文化主权保护,建议尽快注册商标。\"

他抬头望向星空——务婆说过,那里有祖先留下的故事。新建的基站指示灯在黑暗中规律闪烁,像一颗落入凡间的星辰。龙安心忽然觉得,古老与现代之间,或许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就像那件被酸汤染坏的绣衣,意外成就了新的美丽。

屋内传来吴晓梅轻轻的哼唱声,是务婆教的《开天辟地歌》片段。调子还不太准,但已经有了几分神韵。龙安心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竹子要经霜才甜。\"也许文化传承就是这样,总要经历几次失败,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

他打开手机相册,翻出那张直播截图——七个观众,三条恶评。长按,删除。然后点开务婆唱歌的视频,点击转发,选择了\"所有人可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