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61章 积分换摩托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61章 积分换摩托

作者:梦幻蓝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0:28:06 来源:小说旗

\"十二个太阳\"礼盒的订单像八月的山洪一样涌来。龙安心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计算器上敲打最后一遍数字,确认无误后抬起头:\"上个月净利润四万八。\"

合作社的会议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年轻人互相击掌,年纪大些的妇女们则捂着嘴笑,眼里闪着光。这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比之前卖猕猴桃酱的收入翻了两倍多。

\"按照章程,\"龙安心翻开面前那本手写的账本,\"百分之四十用于再生产,百分之三十作为工资发放,百分之二十是文化保护基金,剩下百分之十分红。\"

阿公坐在角落的矮凳上,旱烟袋在鞋底上敲了敲:\"鼓楼的大梁快断了,得赶紧修。\"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龙安心看到几个年轻人交换着眼神,最年轻的阿吉——那个冒险去鬼见愁崖采岩柿的小伙子——清了清嗓子:\"那个...分红能现在发吗?\"

\"当然,\"龙安心点头,\"每人大概六百左右。\"

\"六百?\"阿吉的眼睛亮了起来,转向身边的伙伴们,\"加上我之前存的,够买那辆二手摩托了!\"

几个年轻人顿时兴奋地讨论起来。龙安心听到\"摩托车\"、\"手机\"、\"牛仔裤\"之类的词汇不断蹦出来。而老人们则皱起眉头,阿公的烟袋锅敲在桌腿上的声音格外清脆。

\"鼓楼不修了?\"老人家用苗语发问,声音不大却让喧闹戛然而止。

吴晓梅正在记录会议内容,闻言抬起头翻译给不懂苗语的人听。龙安心看到阿吉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但年轻人很快挺直了腰板。

\"阿公,鼓楼都立在那儿百十年了,晚几个月修也不会塌。\"阿吉用夹杂汉语的苗语回答,\"可我要是错过那辆摩托,就被邻寨的阿强买走了。那车才跑了一万公里,价钱...\"

\"摩托!摩托!\"阿公突然提高嗓门,烟袋杆指向窗外,\"你爷爷我走了一辈子山路,没摩托也活到七十岁!鼓楼是寨子的心,心坏了,人还能活?\"

阿吉缩了缩脖子,但没退缩:\"可鼓楼又不能挣钱...\"

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老人们纷纷用苗语呵斥起来,几个妇女赶紧把自家孩子往身后拉。龙安心看到吴晓梅的手停在笔记本上,指节微微发白。

\"好了,\"龙安心站起身,双手下压示意安静,\"今天先不决定资金用途,大家回去想想,三天后再议。\"

会议不欢而散。龙安心收拾资料时,注意到老人们聚在阿公身边低声交谈,而年轻人则簇拥着阿吉快步离开。合作社的木门被摔得震天响。

\"他们不懂。\"吴晓梅突然说。她手里拿着一片绣到一半的布,上面是鼓楼的图案。\"阿吉五岁时在鼓楼发过高烧,是务婆唱了三天《驱病歌》才好的。现在他全忘了。\"

龙安心望向窗外。夕阳西下,古老的鼓楼矗立在寨子中央,檐角的风铃在晚风中叮当作响。与周围新建的砖房相比,这座全木结构的建筑显得低矮陈旧,但它承载着这个苗寨几百年的记忆——节日集会、歌师传唱、款约裁决,都在它的荫庇下进行。

\"两边都有道理,\"龙安心叹气,\"年轻人想过现代生活没错,老人想保护传统也对。\"

吴晓梅将绣片举到窗前,夕阳透过布料,在墙上投下鼓楼的剪影:\"可传统断了,他们还是苗家人吗?\"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两天萦绕在龙安心心头。他看见阿吉和几个年轻人骑着借来的摩托车在寨子里呼啸而过,尘土飞扬;也看见阿公独自在鼓楼前徘徊,枯瘦的手掌抚过那些开始腐朽的柱础。

第三天清晨,龙安心在合作社门口贴出一张手绘表格,上面详细列出了各种工作的\"积分\"——采摘危险地带的野果(50分)、记录整理古歌(30分)、参与产品创新(20分)等等。最下面用红笔写着:\"1积分=10元分红权,可兑换现金或存入鼓楼修缮基金,基金满3万元即开工。\"

\"这是什么?\"最早来的阿吉皱着眉头问。

\"新制度,\"龙安心递给他一张说明,\"想多拿分红,就多挣积分。比如你去采鬼见愁崖的柿子,除了基本工资,还能得50积分,相当于多500元分红。\"

阿吉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我要是挣够100积分...\"

\"一千块直接进你口袋,不影响基本工资。\"龙安心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但如果你愿意把其中20分捐给鼓楼基金,合作社再额外补贴10分。\"

阿吉挠挠头:\"就是...我捐200块,你们再给我100?\"

\"对,但这300都会进鼓楼基金,你自己拿不到现金。\"龙安心指向表格最下方的进度条,\"等这个基金满了,不管年轻人老人,每人额外发500块奖金。\"

陆续到来的合作社成员们围在表格前议论纷纷。龙安心看到张明正用手机计算着什么,突然抬头问:\"这是变相的绩效激励加上众筹模式啊!你从哪学的mbA知识?\"

\"没学过mbA,\"龙安心笑了,\"就是想起我爹说过,生产队那会儿有'工分制',还有寨老们讲的苗族'帮工积福'传统——帮别人家干活,日后自家有事别人也会来帮忙。\"

吴晓梅挤进人群,仔细阅读着表格:\"用现代方法包装老传统?\"

\"算是吧。\"龙安心点头,\"年轻人多劳多得,老人关心的鼓楼也能修,两全其美。\"

阿公不知何时也来了,站在人群外围眯着眼睛看那张表格。老人突然用苗语说了句什么,吴晓梅翻译道:\"阿公问,如果最后基金差一些不够呢?\"

龙安心早有准备:\"合作社补足差额,但要从下次分红里扣回来。\"

阿公的烟袋锅在地上顿了顿,转身走了。龙安心不确定这是赞同还是反对,但接下来报名挣积分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阿吉第一个签下名字,选择去采岩柿;几个妇女报名整理古歌录音;连张明都凑热闹,说要为野果营养成分分析挣\"科技积分\"。

只有吴晓梅还站在表格前不动。\"怎么了?\"龙安心问。

她指着\"记录古歌\"那一栏:\"务婆最近身体不好,唱的全是零碎片段...有些古歌可能再也听不到了。\"

龙安心想起那位总是坐在鼓楼下的老歌师。上次见她时,老人瘦得几乎透明,只有眼睛依然明亮如星。\"那我们更得抓紧时间,\"他轻声说,\"趁还记得的人都在。\"

正午时分,龙安心正在合作社整理报名表,突然听到门外摩托车的轰鸣。阿吉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龙哥!我联系上县里果品批发市场了!他们说有多少八月瓜收多少,一斤给十五!\"

\"批发价这么高?\"龙安心惊讶地放下笔。合作社精加工的八月瓜果脯,折算下来一斤成本就要四十多。

\"他们不管品质,烂的熟的都要,\"阿吉急切地说,\"说是酿酒用。后山那片野八月瓜,我们全采了能有两千斤!\"

龙安心快速心算了一下——两千斤就是三万块,几乎能一次性解决鼓楼基金的问题。但...

\"阿吉,那片八月瓜是我们'十二个太阳'系列的重要原料。全卖了批发市场,我们的高端产品怎么做?\"

\"哎呀,山上多的是!\"阿吉不以为然地挥手,\"再说批发来钱快,还不用费劲做包装宣传。我算过了,采两千斤我能挣三百积分,三千块呢!\"

龙安心站起身,走到窗前。从这里能看到后山那片八月瓜藤,郁郁葱葱地覆盖着一面山坡。合作社的\"十二个太阳\"之所以特别,正是因为选用了这些生长在特定环境、带着地方风味的野果。如果为短期利益竭泽而渔...

\"不行,\"他转身对阿吉说,\"八月瓜不能全采,最多五百斤。\"

年轻人的脸顿时垮了下来:\"为什么啊?明明能挣大钱...\"

\"因为我们的长期价值在'十二个太阳'这个品牌,\"龙安心尽量耐心地解释,\"如果原料质量不稳定,或者明年没野果可采了,上海北京的客户谁会再买我们的产品?\"

阿吉撇撇嘴:\"你们汉人就是想太多。山里东西,今年采了明年还会长。\"

\"那你知道八月瓜要几年才能结果吗?\"吴晓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几片叶子,\"我刚刚去看了,那片藤最老的根有十五年树龄。如果今年把果实全采光,藤蔓得不到足够营养,明年可能就不开花。\"

阿吉愣住了:\"真的?\"

\"我阿爸是护林员,\"吴晓梅将叶子放在桌上,\"他教过我,野果不能采尽,要给山林留种。这也是为什么合作社规定'采三留一'。\"

龙安心看到年轻人眼中的光芒暗淡下来,有些不忍:\"不过你的销售思路很好。这样吧,你去和批发市场谈,我们提供五百斤八月瓜,但必须是完好无损的精品,价格可以谈到二十。同时邀请他们老板来看看我们的'十二个太阳'系列,说不定能打开新渠道。\"

阿吉勉强点点头,转身走了。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里带着一丝怒气。

\"他不懂。\"吴晓梅又说了一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片八月瓜叶。

\"会懂的。\"龙安心希望自己听起来更有信心些。

三天后的积分统计让龙安心大吃一惊。原本预计一个月才能筹齐的鼓楼基金,竟然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阿吉不仅谈成了八月瓜生意,还顺带推销出五十盒\"十二个太阳\"样品;几个妇女日夜加班整理古歌录音,挣足了\"文化积分\";连张明都贡献了一份野果营养成分检测报告。

\"按照这个速度,\"龙安心在晚间会议上宣布,\"再有两周就能开工修鼓楼了。\"

阿公坐在前排,罕见地露出了笑容。但龙安心注意到阿吉和几个年轻人没来参会。散会后,吴晓梅告诉他,那些人去了县城。

\"听说有个摩托车展销会,\"她低声说,\"阿吉可能觉得鼓楼修定了,他的摩托没戏了。\"

龙安心皱起眉头。第二天一早,他骑着合作社那辆破自行车去了县城。在最大的摩托车行门口,他果然看到了阿吉和三个同伴,正围着一辆红色公路赛车型摩托转悠,眼里闪着渴望的光。

\"龙哥?\"阿吉看到他,有些尴尬地打招呼。

龙安心单刀直入:\"喜欢这辆?\"

\"嗯,\"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点头,\"比之前看的那辆二手的好多了。但得一万二...\"

龙安心绕着摩托车走了一圈,突然问:\"你会骑吗?\"

\"会!我借阿强的车学过!\"

\"这样,\"龙安心思考了一下,\"合作社需要个送货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愿意把积分兑换推迟到鼓楼修好之后,我可以预支你八千,剩下四千从你未来工资扣。但这辆车要登记在合作社名下,平时公用,你自己用的话付点磨损费。\"

阿吉瞪大眼睛:\"真...真的?\"

\"不过有条件,\"龙安心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你要负责合作社所有县内运输;第二,帮老人们去镇上采购;第三...\"他顿了顿,\"每周载务婆去鼓楼一次,老人家腿脚不便。\"

阿吉激动地抓住龙安心的手:\"我答应!三个条件都答应!\"

回村的路上,阿吉骑着新摩托,龙安心坐在后座,风吹得眼睛发疼。年轻人兴奋地讲述着对这辆车的计划,如何加装货架,如何省油驾驶。当路过镇上的建材市场时,龙安心拍了拍阿吉的肩膀:\"停一下,我们去问问木料价格。\"

\"修鼓楼用的?\"阿吉停下车,\"我认识这里老板的儿子!\"

在阿吉的牵线下,龙安心以优惠价格订到了一批上好的杉木,正好是鼓楼大梁所需的尺寸。更意外的是,建材店老板听说他们要修鼓楼,主动提出捐赠部分油漆和铁钉。

\"我爷爷是苗族人,\"老板解释说,\"小时候带我去过你们寨子的鼓楼。老人家去年走了,这当是替他尽份心。\"

回村后,龙安心立刻去找阿公。老人正在自家后院削制一根竹条,听说木料有着落了,手上的活计也没停:\"汉人娃娃,你为啥对鼓楼这么上心?\"

龙安心在老人身边蹲下:\"我父亲是木匠。小时候他常说,好房子要有好梁,好地方要有'中心'。鼓楼就是寨子的中心吧?\"

阿公的刀子在竹条上轻轻滑动,削出一片薄如蝉翼的篾片:\"鼓楼不只是房子。苗家没有文字,所有的历史、规矩、智慧,都在歌师唱的古歌里。而古歌,只在鼓楼下唱得最全。\"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睛,\"鼓楼没了,歌就散了;歌散了,苗家就真的只是'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了。\"

这番话让龙安心心头一震。他想起吴晓梅说的\"传统断了,他们还是苗家人吗\",突然明白了老人们坚持修鼓楼的深意。

当晚的合作社会议上,龙安心宣布了木料已订的好消息,以及阿吉将用新摩托为合作社服务的安排。令他意外的是,阿吉站起来补充道:\"我和哥几个商量了,愿意每人捐50积分给鼓楼基金。反正...以后还能挣。\"

几个老人交换着惊讶的眼神。阿公的烟袋锅在地上顿了顿,突然用苗语说了句什么。吴晓梅翻译道:\"阿公说,鼓楼修好后,要在梁上刻年轻人的名字。\"

会议结束后,人们三三两两离开。龙安心留下来整理资料,听到门外传来阿吉的声音:\"吴姐,你绣的这个鼓楼...怎么跟我记得的不一样?\"

他走到门口,看见吴晓梅和阿吉站在走廊灯下。她手里拿着一幅精美的苗绣,上面是鼓楼的图案,但周围还绣着许多小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还有几个小孩在柱子间追逐嬉戏。

\"这是二十年前的鼓楼,\"吴晓梅轻声说,\"那时檐角挂的铜铃有十二个,代表十二个太阳;地面铺的青石板有三十块,代表每月三十天。夏天坐在里面,风一吹,整个楼都会唱歌...\"

阿吉出神地望着那幅绣品:\"我好像...有点记得。小时候是不是有个铜铃掉下来,砸了我脑袋?\"

吴晓梅笑了:\"不是砸,是你非要爬上去摸,结果摔下来,铜铃跟着掉下来,擦破了点皮。务婆用蜘蛛网给你止血,还唱了《勇敢歌》。\"

\"对!\"阿吉突然激动起来,\"她还说我将来会成为'摸到太阳的人'!\"

龙安心悄悄退回办公室。窗外,月光下的鼓楼轮廓依稀可见。他突然明白,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梁柱之间,而在这些细碎的记忆里,在务婆随口唱的歌谣里,在吴晓梅一针一线的绣品里,甚至在这些年轻人逐渐苏醒的认同里。

三天后,第一批木料运到寨子。阿吉骑着那辆红色摩托在前面开道,后面跟着满载杉木的拖拉机。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木料转,老人们则用手抚摸着木材的纹理,点头称赞。

龙安心和张明在合作社门前贴出了新的积分榜——这次是为鼓楼修缮工程招募志愿者。阿吉第一个报名,选择了最重的搬运工作。令他惊讶的是,许多原本对鼓楼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陆续来签名。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个染了黄发的小伙子腼腆地解释,\"而且阿公说...刻了名字能留一百年。\"

龙安心看着名单微笑。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远处山坡上那片八月瓜藤上。再过一个月,那些隐藏在绿叶间的果实就会成熟裂开,露出雪白的果肉。就像这个寨子,表面平静,内里正悄然发生着甜蜜的变化。

吴晓梅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新设计的绣样——依然是鼓楼,但周围多了几辆摩托车的图案,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

\"十二个太阳系列的新产品,\"她轻声说,\"可以叫'太阳下的新苗家'。\"

龙安心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务婆最近身体怎么样?能来看开工仪式吗?\"

吴晓梅的笑容黯淡了些:\"老人家时好时坏。但她说,就算抬也要抬到鼓楼前,亲眼看着新梁上去。\"

远处,阿吉和几个年轻人已经开始清理鼓楼周围的杂物。笑声和古老的苗歌混在一起,飘荡在雷公山清澈的空气中。龙安心深吸一口气,闻到了杉木的清香、山风的爽冽,以及某种说不清道不明,但让人莫名安心的气息——也许,那就是\"根\"的味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