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84章 石上公道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84章 石上公道

作者:梦幻蓝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3 11:32:57 来源:小说旗

晨雾像一锅煮沸的羊奶,把雷公山裹得严严实实。龙安心站在评理石前,手指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滑动,将投影仪的光束对准青黑色巨石上最平整的那一面。石面上岁月刻出的纹路在蓝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像一张布满皱纹的老人脸。

\"都看清楚了吗?\"龙安心的声音在潮湿的空气中显得沉闷,\"这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所有的银行流水。\"

投影在石头上的数字密密麻麻:材料采购支出、绣娘工资发放、村小学助学金、古歌抢救录音费用......阿公举着火把凑近石面,火光让Excel表格里的数字跳动起来,像是有了生命。

人群里传来窸窣的议论声。龙安心看见阿惠挤在最前排,她新烫的卷发上别着闪闪发亮的水钻发卡——这在以前的凯寨是不可想象的。她身旁站着黄毛,正用手机拍摄石面上的账目。

\"岩溪寨说我要卷款跑路,\"龙安心提高音量,\"可过去半年,合作社73%的利润都投在了寨子里。\"他点开一个标红的单元格,\"光是给务婆看病就花了八千六。\"

雾中传来一声咳嗽。务婆拄着拐杖从人群里走出来,腰间的银饰叮当作响。老人伸出枯枝般的手指,碰了碰投影在石面上的数字,转头用苗语说了句什么。

阿公翻译道:\"她说数字不会骗人,但人心会。\"

龙安心深吸一口气,点开另一个文件。这是一段监控视频,画面显示深夜的工作室里,吴晓梅正伏在绣架前,一针一线地赶制法国订单。时间戳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

\"这套样品,\"龙安心暂停在吴晓梅特写镜头,\"她熬了七个通宵。岩溪寨出的仿品,用的是热转印技术,一个工人一天能做五十件。\"

视频继续播放,吴晓梅突然被针扎到手,血珠滴在金线上。她只是甩了甩手,用嘴吸了下伤口,又继续刺绣。龙安心注意到人群中有几个妇女别过脸去——她们都是合作社的老绣娘,上个月去了岩溪寨。

黄毛突然跳上石头,差点撞歪投影仪。\"说这些有啥用?\"他晃着手机,\"人家岩溪寨的绣娘月薪五千起步,还发最新款iphone!\"

屏幕上是岩溪寨的抖音视频:崭新的工作间里,年轻女孩们穿着统一制服,对着镜头比心。背景音乐是电子混音版的《蝴蝶歌》。

\"那是工厂,不是苗绣。\"吴晓梅的声音从雾中传来。她走到光柱里,解下自己的苗帕翻过来,展示背面用金线绣的微型蝴蝶暗记。\"机器印的没有这个。就像......\"她顿了顿,\"没有灵魂的稻草人。\"

雾渐渐散了,阳光像把金粉洒在评理石上。龙安心看见岩溪寨的吴老蔫带着几个人站在外围,手里提着印有他们logo的礼品袋。吴老蔫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非遗传承人\"的金属徽章。

\"老龙啊,\"吴老蔫笑眯眯地走上前,\"听说你们法国订单黄了?\"他故意提高音量,\"刘部长说省里专家觉得你们那个设计太传统,不符合现代审美。\"

龙安心的胃部一阵绞痛。他昨晚刚收到法国设计师的邮件,对方确实对样品提出了修改意见。吴晓梅的手指悄悄勾住他的衣角,冰凉得像块石头。

阿公突然用苗语高声宣布:\"放豆子吧!\"

这是苗族古老的表决方式——往评理石的凹坑里放黄豆,支持合作社的放一颗,反对的放两颗。龙安心看着人们依次上前,心跳快得像擂鼓。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孔:杨婶犹豫了很久才投下一颗豆;黄毛故意把豆子弹到石缝里;阿惠投完豆后偷偷抹了把眼睛。

当最后一个人投完,阿公举着火把数豆子。火光中,豆子的分布清晰可见:支持合作社继续当前路线的有28颗,反对的则有25颗。

\"合作社维持原方向,\"阿公宣布,\"但想尝试新方法的可以自己组队。\"

人群开始散去。龙安心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吴老蔫身边聚集,其中就有黄毛。吴老蔫拍着他的肩,递过一部崭新的手机。

吴晓梅默默收拾着投影设备。她的银项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但边缘处已经有些发黑——那是长期接触汗液导致的氧化。龙安心想起父亲留下的那把银壶,每次用完都要用牙膏细细擦拭。

\"刘部长下午带省里领导来考察。\"龙安心低声说,\"他想让女儿当解说员。\"

吴晓梅的手指在电源线上停顿了一下:\"样品间我收拾好了。\"她的声音平静得像潭死水,\"法国设计师要的修改方案我也画好了。\"

龙安心想说些什么,但务婆的咳嗽声打断了他。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给省里人喝的茶,我加了'百灵草'。\"她眨眨眼,\"喝了嘴甜。\"

布袋里的草药散发着古怪的香气,像是薄荷混着陈皮。龙安心知道所谓的\"百灵草\"是务婆的秘密配方,据说能让喝的人说好话。他小时候见过务婆给来收茶税的干部泡这种茶,最后那人竟然免了寨子一半的税。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数了数身后的人——少了七个,都是年轻人。阿惠走在最后,时不时回头张望,像是在等什么人。

合作社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接待用的长桌。吴晓梅带着几个留守妇女正在布置,她们用枫树枝装饰桌沿,摆上手工染制的土布桌旗。龙安心注意到桌上放着两套茶具——务婆的粗陶茶壶和刘部长上次送的青花瓷套组。

\"样品放哪?\"龙安心问。

吴晓梅指了指二楼:\"左边是正品,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她顿了顿,\"标签我换过了。\"

龙安心上楼查看,发现两个展示区并排放置。左边是合作社的作品,每件都有金线暗记;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标签上写着:\"机器量产,热转印技术,无手工暗记\"。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法国订单的样品——那件被吴晓梅剪坏后又重新绣好的《十二个蛋》。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绣品上,金线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龙安心凑近看,发现吴晓梅在修复时故意调整了图案——原本简化的星辰纹现在完整呈现,每个转折都精确无误。这是她无声的抗议。

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龙安心从窗口看见三辆黑色轿车停在合作社门口,刘部长第一个下车,殷勤地为后座的人开门。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钻出来,胸前挂着省文化厅的证件。

\"王厅长!欢迎欢迎!\"刘部长声音洪亮,\"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阿耶玳合作社,我们县的民族文化标杆!\"

龙安心快步下楼,正好看见刘莹从另一辆车里出来。她今天穿着改良版苗装,裙摆短到大腿中部,脖子上挂着的银项圈明显是镀铬的——真银不会那么亮得刺眼。

\"这位就是龙安心,\"刘部长热情地介绍,\"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去年还上了省报!\"

王厅长和龙安心握了握手,手掌又软又湿,像块泡发的馒头。\"年轻人有魄力啊!\"他环顾四周,\"你们那个'会唱歌的包装盒'很有创意,省里准备作为文化创新案例推广。\"

刘莹立刻举起相机:\"王叔叔,我给您介绍一下苗绣的历史渊源吧!我在巴黎留学时做过相关研究......\"

龙安心看见吴晓梅站在工作间门口,手指绞着围裙边缘。他刚要走过去,刘部长一把拉住他:\"小龙,王厅长时间宝贵,直接看重点吧。\"

参观变成了刘莹的个人秀。她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苗绣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潜力\",时不时蹦出几个法语词汇。王厅长频频点头,随行人员忙着记笔记拍照。

\"这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设计,《蝴蝶妈妈》系列。\"刘莹指着展示柜,却拿起了岩溪寨的仿品,\"采用了现代审美重构传统元素......\"

龙安心刚要纠正,吴晓梅突然走上前来。她手里捧着那件法国订单样品,用苗语轻声说了句什么。

\"她说这是真正的苗绣。\"务婆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用生硬的汉语翻译,\"每一针都连着祖先的魂。\"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王厅长好奇地接过绣品,仔细端详:\"这金线用的很讲究啊,是24K的吗?\"

\"是铜线镀金。\"吴晓梅直视着他的眼睛,\"我们苗家传统不用真金,铜线更柔韧,能保存更久。\"

刘部长赶紧打圆场:\"晓梅是我们这最好的绣娘,手艺祖传的!\"他朝龙安心使眼色,\"王厅长,我们去看看古歌录音棚吧?\"

参观团移步二楼后,龙安心发现刘莹落在最后。她凑近他,香水味熏得他后退半步:\"龙大哥,我爸说非遗的事基本定了。\"她压低声音,\"晚上有空吗?温泉度假村新开了日料......\"

楼梯口传来银饰的轻响。吴晓梅站在那里,手里端着茶盘。她今天没戴任何首饰,只有发间那根鱼形银簪——龙安心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务婆的茶。\"她放下茶杯,茶水在杯子里晃出一个小小的漩涡。

王厅长抿了一口,眉毛扬了起来:\"这茶......\"

\"是我们雷公山特有的野生茶。\"龙安心说,\"务婆加了点草药,能润嗓子。\"

接下来的半小时,王厅长的态度明显热络起来。他详细询问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甚至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对接海外市场。\"这种原生态的文化瑰宝,\"他拍着龙安心的肩,\"应该走向世界嘛!\"

送走考察团时,太阳已经西斜。刘部长落在最后,把龙安心拉到一边:\"小龙,王厅长很看好你啊!\"他挤挤眼,\"不过最终名额还得上会讨论......莹莹那孩子对你挺有好感的。\"

龙安心望着远去的车队,尾气在夕阳下呈现出诡异的紫色。他回到合作社,发现吴晓梅正在收拾茶杯。务婆的特制茶壶已经空了,壶底残留的草药渣散发出苦涩的香气。

\"王厅长答应帮我们联系法国那边的代理商。\"龙安心说。

吴晓梅的手停在半空:\"条件是什么?\"

\"要我们参加下个月的深圳文博会,现场演示苗绣。\"龙安心顿了顿,\"刘莹当解说员。\"

茶杯在吴晓梅手里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她今天一直没戴银饰,只有那根鱼形簪子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我去准备样品。\"她转身走向工作间,背影挺得笔直。

龙安心跟着进去,发现她已经在整理参加文博会的材料。工作台上摊着那本《营造法式》,书页间夹着几张素描纸——是鼓楼的改良设计图,将苗族\"鱼骨式\"结构与汉族榫卯工艺完美融合。

\"你什么时候画的这些?\"龙安心拿起图纸。

吴晓梅头也不抬:\"晚上。\"她顿了顿,\"反正睡不着。\"

图纸边缘有细小的字迹注释,有些地方反复修改过。龙安心认出那是吴晓梅的字,但比平时工整许多,像是刻意模仿《营造法式》上的印刷体。在一处连接节点的设计旁,她写着:\"参考龙叔1987年修鼓楼的方法,但鱼尾榫角度增加5度以增强抗震性\"。

\"你去找阿公问过我父亲的事?\"

吴晓梅的耳尖微微发红:\"务婆说的。她说你父亲修鼓楼那会儿,你才这么高。\"她比划了一个小孩的高度,\"整天在工地捡木屑玩。\"

龙安心胸口突然发紧。父亲去世那年,他正在广州工地搬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葬礼是村里人帮忙办的,骨灰盒上盖着那块他从小熟悉的木工尺。

窗外传来摩托车引擎声。龙安心走到窗前,看见阿惠和另外几个年轻人站在合作社门口,神情犹豫。他们身后停着几辆岩溪寨的摩托车,车身上贴着\"非遗传承基地\"的贴纸。

吴晓梅也看到了这一幕。她放下手中的绣片,银簪在暮色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弧光。\"我去煮茶。\"她轻声说,\"务婆说,回头的鸟儿最渴。\"

龙安心独自下楼迎接。阿惠第一个走上前,牛仔裤膝盖处的破洞里露出擦伤的痕迹。\"安心哥,\"她声音发颤,\"我们想回来......\"

黄毛站在最后面,手里还拿着那部新手机。屏幕已经碎了,像张布满裂纹的蜘蛛网。\"他们说话不算数,\"他嘟囔着,\"说好五千,实际才发三千......\"

合作社的厨房飘出枫香茶的气息。龙安心看见吴晓梅端着茶盘走出来,盘里摆着十几个粗陶碗——每个碗底都有个小洞。

\"喝吧,\"她用苗语说,\"喝了就让怨恨流走。\"

这是苗族最古老的和解仪式。阿惠第一个接过碗,茶水从洞中漏出,打湿了她的运动鞋。但她还是仰头做出饮尽的动作,水珠顺着下巴滚落,分不清是茶水还是泪水。

龙安心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心像木头,太干了会裂,太湿了会腐,不干不湿刚刚好。\"

暮色四合,合作社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吴晓梅站在光晕里,发间的鱼形银簪微微晃动,像是要游向某个遥远的地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