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16章 芦笙节醉酒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16章 芦笙节醉酒

作者:梦幻蓝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0:28:06 来源:小说旗

1.节日筹备

农历六月六的芦笙节前夜,整个凯寨都沉浸在忙碌的喜悦中。晒谷坪上搭起了三米高的彩门,龙安心帮着阿公将新砍的楠竹削成篾条,锋利的篾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混合着远处飘来的糯米甜香。

\"手腕要这样转。\"阿公粗糙的大手覆在龙安心的手上,教他如何用巧劲削出均匀的竹篾。老人左眼的白翳在阳光下呈现出珍珠般的光泽,\"你阿爸十五岁就能独立编芦笙了。\"

妇女们围坐在晒谷坪西侧蒸制五彩糯米饭,五口大铁锅同时冒着热气。吴晓梅蹲在灶台前,小心地调节着火候。枫香叶染黑的糯米饭散发着木质清香,黄栀子染出的黄色米饭则带着微苦的药香。

\"再往左一点!\"吴晓梅突然站起来,朝彩门方向喊道。她站在竹梯上调整彩门中央的蝴蝶装饰,蓝布裙摆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龙安心递上一根刚削好的竹钉,注意到她手腕上的疤痕在阳光下泛着淡紫色,像是嵌在皮肤里的一缕丝线。

晒谷坪边缘,几个年轻人正偷偷往矿泉水瓶里灌自酿的糯米酒。吴小勇——吴晓梅那个总爱惹事的堂弟——用竹筒从陶瓮中舀出浓稠的酒液,酒液呈现浑浊的乳白色,散发出熟透的果实发酵后的甜腻气息。

\"明天给你尝尝真正的苗家酒。\"吴小勇看到龙安心走近,挑衅似的晃了晃酒瓶,几滴酒液溅到地上,立刻引来一队蚂蚁,\"比你们汉人的茅台带劲多了!听说你在广州喝的都是假酒?\"

龙安心没有接话。他注意到阿公在一旁默默编着芦笙上的竹簧片,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细竹条间,突然说了句:\"竹子要经霜才甜。\"不知是在说酿酒还是说人。

2.醉酒倾吐

节日当天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铺满晒谷坪。龙安心被安排在贵宾席,面前摆着一碗碗色泽艳丽的糯米饭和切成薄片的腊肉。寨老用苗语念完祝词后,芦笙队开始围着彩门起舞,笙管在阳光下闪烁着铜质的光泽。

吴小勇带着一群年轻人轮番敬酒,牛角杯里的酒液在阳光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喝!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们苗家!\"吴小勇的声音越来越高,脸颊已经泛起酒后的潮红。龙安心接过沉重的牛角杯,辛辣中带着甜味的液体滑过喉咙,像一团火在胸腔燃烧。

三杯下肚,龙安心感觉周围的芦笙声开始变得模糊而遥远。晒谷坪上的人群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只有吴晓梅手腕上的疤痕在视线中异常清晰。不知是谁提到了广州,龙安心突然抓住吴晓梅的手腕——正好按在那道疤上。

\"你知道我在工地每天吃什么吗?\"他的声音大得让周围人都转过头来,\"自来水泡方便面!包工头还欠我们三个月工资...\"他的话语突然哽住,记忆中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城中村潮湿的地下室里,霉斑在墙角蔓延成地图状;女友分手时电话里的麻将声和陌生男人的笑声;被城管没收的辣酱摊,母亲亲手做的辣椒酱洒了一地...

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来。龙安心断断续续地说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沿,那里有他父亲多年前刻下的鱼纹。\"他们说我是...没出息的...汉人...\"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含糊不清的呜咽。

吴晓梅轻轻拍着他的背,递来一碗温热的酸汤。酸味刺得龙安心稍微清醒了些,他看见吴小勇站在不远处,脸上的表情从嘲讽变成了复杂的沉默。

3.苗谚安慰

夜色渐深,晒谷坪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只剩下几个老人还围坐在火塘边。龙安心趴在桌上,感觉有人轻轻拍着他的背。吴晓梅又端来一碗温热的酸汤,这次加了蜂蜜,甜酸的味道让他舒服了些。

\"竹子要经霜才甜。\"她用苗语重复了一遍阿公的话,然后换成带着口音的汉语,\"我们苗家说,最苦的竹子,才能做出最甜的笙。\"

务婆不知何时坐到了对面,银耳环在火光中微微晃动。她开口唱起一首调子古怪的歌谣,苍老的声音像砂纸摩擦着夜色。吴晓梅轻声翻译:\"这首歌讲的是蝴蝶妈妈的孩子,被大风吹散到四面八方...但他们记得回家的路。\"

龙安心抬起头,看见晒谷坪上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下,吴小勇和那群年轻人正扶着一个醉得更厉害的老者回家。阿公在角落里调试着明天要用的芦笙,吹出的几个音符像温柔的叹息。

\"我们这儿的孩子,\"吴晓梅指着远处几个追逐打闹的小孩,\"十个里有七个父母在城里打工。去年吴小勇他爸从脚手架上...\"她突然停住,手腕上的疤在月光下格外明显。

龙安心想起白天看到的场景:一个小女孩独自站在晒谷坪边缘,手里攥着张照片,照片上的年轻夫妇站在某个城市的广场上,背景是模糊的霓虹灯。

4.和解新生

第二天清晨,龙安心在晒谷坪边的草垛旁醒来,身上盖着件陌生的苗绣外套。头痛欲裂中,他看见吴晓梅正在收拾昨晚的残局,动作利落地分类着可回收的碗筷。

吴小勇肿着眼睛走过来,递上一竹筒蜂蜜水。\"昨晚...对不住。\"他踢着地上的石子,\"我叔在广东工地出事那年,包工头也是个汉人...\"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含糊的嘟囔。

芦笙比赛即将开始,各寨的队伍陆续进场。龙安心被安排帮忙搬运奖品——不是常见的电器或日用品,而是一捆捆精心挑选的竹苗和几坛老酒曲。

\"知道为什么奖品是这个吗?\"吴晓梅擦着额头的汗水问道。没等龙安心回答,比赛已经开始了。几十把芦笙同时奏响,声浪如同山风掠过竹林。在震天的乐声中,龙安心隐约明白了:竹子会枯萎,酒会喝完,但只要有竹苗和酒曲,生命就能延续下去。

颁奖时,获得第一名的寨老将竹苗分给了周围所有寨子。吴小勇接过竹苗,突然用生硬的汉语对龙安心说:\"明年...一起来种?\"阳光下,年轻人眼中的敌意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期待。

夕阳西下,晒谷坪上的人群渐渐散去。龙安心帮着拆彩门时,在楠竹柱子上发现了一行小字——是他父亲多年前刻下的:\"汉苗共庆,1988年六月六\"。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清晰可辨,就像那些深埋在酒醉后吐露的真言,和酒醒后新生的理解。

吴晓梅走过来,递给他一块五彩糯米饭。\"尝尝,\"她笑着说,\"用你昨天帮忙砍的竹子蒸的。\"龙安心咬了一口,糯米的香甜中带着竹子的清香,仿佛整个节日的喜悦都浓缩在了这一口里。

5.深夜对话

夜深了,晒谷坪上只剩下零星几处篝火还在燃烧。龙安心的酒醒了大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披衣起身,看见阿公独自坐在晒谷坪边的老枫树下,正在修理一把芦笙。

\"睡不着?\"阿公头也不抬地问,手里的小锉刀在竹簧片上轻轻打磨。月光透过枫叶的间隙,在老人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龙安心在阿公身边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地上的泥土。\"阿公,我是不是...给寨子丢人了?\"

老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从腰间解下一个小葫芦,倒出两粒黑褐色的药丸。\"解酒的。\"他说,\"城里来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喝醉了说胡话?\"

苦涩的药丸在舌尖化开,龙安心不由得皱起眉头。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接着是吴晓梅家木门\"吱呀\"的声响。她提着一盏煤油灯走过来,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她放下灯,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酸汤煮的醒酒茶,趁热喝。\"

三人围坐在枫树下,夜风送来远处稻田的清香。阿公突然说起龙安心父亲年轻时第一次参加芦笙节,也是喝得大醉,抱着寨口的老槐树哭诉想家。

\"那时候我以为...\"阿公的声音低了下去,\"以为他只是个过客。\"

6.晨光中的领悟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龙安心终于有了睡意。他迷迷糊糊地靠在枫树干上,听见阿公和吴晓梅低声交谈着什么。恍惚间,似乎有人给他盖上了件衣服,带着阳光和草药的气息。

再次醒来时,日头已经老高。晒谷坪上,妇女们正在收拾昨日的餐具,孩子们追逐着捡拾散落的彩带。龙安心发现身上盖着吴晓梅的苗绣外套,口袋里还塞着一小包草药,上面用汉字歪歪扭扭地写着\"一日三次\"。

吴小勇扛着一捆竹子路过,看见龙安心醒了,犹豫了一下走过来:\"那个...下午有斗牛比赛,去不去看?\"他的语气已经没有了昨日的敌意,眼神里甚至带着一丝期待。

龙安心点点头,突然注意到晒谷坪中央的彩门还没有拆完。阳光下,那些彩色的布条在风中轻轻飘动,像是无数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7.尾声:新的开始

傍晚时分,龙安心帮着把最后一根楠竹搬回祠堂。他的衣服上沾满了竹屑和泥土,手掌也被篾条划出了几道细小的伤口,但心里却出奇地平静。

吴晓梅在祠堂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一个用芭蕉叶包着的饭团。\"尝尝,\"她笑着说,\"我加了新采的野蜂蜜。\"

饭团香甜软糯,龙安心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赶集,也会买类似的点心给他。那些以为已经遗忘的记忆,原来一直藏在味蕾深处。

\"明年芦笙节,\"吴晓梅望着远处正在落下的夕阳,\"你来学吹芦笙吧。\"

龙安心没有立即回答。他看向祠堂里那些被精心保管的芦笙,其中有一把特别旧,手柄处刻着一个模糊的\"龙\"字。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像是给这个字镀上了一层金边。

\"好。\"他听见自己说,声音坚定而清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