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86章 升丙班,夫子的偏爱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86章 升丙班,夫子的偏爱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春去秋来,沈淮从启蒙班升到了丙班。

这三年,他长高了不少,从一米的身高蹿到了一米二,身边的同窗也走了三个。

最先离开的是赵亮。

他只在魏家学堂待了两年,便转去别的私塾了,原因跟之前转学的那个同窗一样,觉得魏家私塾束修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

第二个是沈杨。

他是去年放岁假之后,就不来了。

那时沈林已经进了学堂一年,四房供着两个读书郎,日子过的苦哈哈,最后把牛给卖了,才把束修交上。

可后期的笔墨纸砚,也是供的非常吃力。

尤其是沈杨娘,为此还借了娘家亲戚不少银钱,因为没能及时还上,她在娘家的名声都臭了。

娘家嫂子对她意见特别大,每次回娘家省亲都不待见她。

即便如此,沈杨还是被迫辍学了。

因为他们家欠的外债,已经欠了四五两,加之沈林还要读两年,短期之内他们是没有自己的私房钱的。

沈七刀知晓后,还特意去找了沈四爷和沈继亮聊,并愿意借十两给他们过渡难关,却被两人果断的拒绝了。

理由是:读书是个无底洞,借了今天还有明天。

“小叔,是我们想差了啊。”沈继亮一脸悔恨,“我们见继广哥读三年便能混上账房的饭碗,便以为让孩子读三年也能有出息。

谁成想,读书这么烧银子,光是纸墨钱,一年便要花上五六两。

我们当时就存了三十两,以为能撑过三年,结果不到两年银子就见底了,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沈七刀不懂安慰人,接着问道 ,“杨小子还小,你们有什么打算?”

“他现在刚满十岁,送去当学徒别人也不要,过两年再说吧。”

此时的沈杨,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

他知晓辍学意味着什么,整个人哭的很伤心。

可沈淮觉得,沈杨的哭,是在哭自己的命运。

至于第三个,是钱程,他也算是转学了。

原因是,他母亲的族人,去年出了一个举人,他们是奔着举人去的。

而这三年,魏家学堂只出了一个童生。

除此外,沈淮还特别关注杨解元进京赶考的事情,出杏榜后,他便给县城的致远表哥写信。

四月初时,刚收到回信,说杨解元上榜了,排在一百七十多名。

这个排名,如果不出意外,妥妥的两榜进士。

沈淮觉得,此人很厉害。

毕竟,会试一次上榜的人并不多,往往都是要考个两次三次才能上榜。

自从开始学四书五经,沈淮就知道科举很不简单。

原本他还以为,读两年启蒙班就可以升丙班,结果学完了三百千,还有《九章算术》、《蒙求》、《太公家教》、《声律启蒙》、《百家诗集》、《文选集》等书籍。

在启蒙班的最后半年,小魏夫子从《三字经》开始带大家温习,做总结,时不时就要检查考试。

跟小升初差不多。

对知识点全方面的总结归纳,让你融会贯通。

好在,李景舟、王宇川、江铭和魏渠,都顺利通过了,他们五人,依旧在同一个班。

原本的丙班师兄,都顺利升到了乙班。

这三年的时间里,沈家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黄芽菜的生意扩大了不少,但仅限本镇和隔壁比较近的两个镇,月收入大概二两左右。

后山的桐油果苗新增了三百棵,最初种下的那一批,今年开始开花了,目前育苗场还有一百多棵幼苗。

草果前前后后也种了四百多株,至今成活的只有三百多株,第一批种下的果苗,还未有结果的迹象。

比想象中的开花结果,晚了一年。

倒是鸡圈,从二十只扩大到了五六十只。

沈淮起初是想减轻两位姐姐的负担,琢磨着怎么养地龙,结果地龙没养成,倒是阴差阳错的捣鼓出了‘饲料’。

这饲料的原材料是野芋叶子加剁碎的稻杆沤在一起,发酵而成的,用来喂鸡,鸡群很喜欢,但喂猪,猪是会拉肚子的。

这饲料还挺耐放,存上三个月不是问题。

鸡群伙食上去了,下蛋也多起来,沈家每旬都能卖好多鸡蛋,逢年过节也会出售几只母鸡。

沈淮升到丙班,散学时间比在启蒙班的时候要晚三刻钟。

喂鸡的任务,基本轮不到他。

不过清扫的任务还是他来,两天扫一次,偶尔会给鸡喂一些蒜头、大葱之类的,防止鸡流感。

“三郎,你怎么天天扫鸡圈呀?”

沈月见沈淮又在打扫鸡圈,忍不住说道,“三四天扫一次就成了,这么多鸡,吃完就到处拉,根本扫不过来。”

十一岁的沈杏,身高接近一米五,面部变化还蛮大的。

嗯,也变得很爱美。

每天戴着不同的发带和耳环。

“鸡圈太脏的话,鸡很容易生病,反正我也是闲着,干点活放松放松。”沈淮见沈杏提着一桶猪食出来,连忙过去帮忙。

“二姐,下次提重物叫我啊。”

“说得你好像很能扛似的。”沈杏轻笑了一声,“你天天在学堂,都晒不到太阳,也没机会干重活,我跟大姐整天爬上爬下的,力气肯定比你大得多。

这点东西,我还是扛得动的。”

似乎为了证明自己扛得动,沈杏三两步就把猪食提到猪圈,‘哗啦’一声,将猪食全部倒进猪槽里。

回来又扛第二桶,沈淮想帮忙她还不让。

“二杏说不用,你就站着呗,扛不动了她自个会叫人的。”沈月说着,转身回了灶台,“准备端午了,学堂会放你们休沐吗?

奶奶说,今年要带我们去县城看龙舟比赛呢。”

“去年休沐两天,今年不懂是不是一样。”毕竟进丙班了,学习任务更重,“若是不放,我便跟夫子告假两天。”

“夫子能同意 么?”

“大姐就放心吧,小魏夫子对我很好,请个两天应该没问题。”

这些年,小魏夫子确实偏爱沈淮,除了上课教授的书籍,他还会给沈淮开小灶,延伸知识点,或者借阅别的书籍。

三年期间,沈淮的成绩堪称卓越。

无论是日常检查,还是考试,他都稳居第一,即便题目超纲,他也能从容应对,给出正确答案。

这样的表现,持续了整整三年,无一例外。

小魏夫子深知,这样的学生含金量有多高,故而对沈淮格外重视,也愿意在他身上注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重点培养,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大放异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