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97章 穷就活该被糟践吗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97章 穷就活该被糟践吗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亲家公亲家母来啦,快里边请快里边请。”

林府门口,林夫人和林老爷亲自出来迎接,并且十分热情的将沈家一行人请进正院,一番寒暄客套之后,便有丫鬟进来上菜。

饭菜的丰盛程度,比沈家过年时还要隆重三分。

除了常见的鸡鸭鱼,还有螃蟹和虾。

至于酒呢,林老爷怕沈七刀喝不惯黄酒,便备了度数较高的烧酒(白酒)和青梅酒。

林夫人自视甚高,尽了待客之道便找借口带大房的两位姑娘离开了,沈春兰知道婆母和老娘话不投机,待在正院也不自在,便把人带去东院。

“大房的两位姑娘,都及笄了吧?她们的婚事,谁做主?”

到了东院,林氏小声询问。

“自是婆母做主,我一个隔房的婶子,可不能替她们包揽这种事情。”沈春兰说,“嫁的好了是应该的,若是嫁的不好,我可负不起那责任。”

“是这个理。”林氏点头赞同,“婚姻相当于女子二次投胎,应当慎之又慎。”

“所以静丫头的婚事,我跟他爹都不急着相看,等致远下了考场再做打算。”对于亲娘和弟妹,沈春兰没有避讳,“我们大夏女子,十五岁及笄,十八岁才出嫁的多了去,静丫头过到八月份才满十四,离十八还有好几年呢,不急。”

黄氏问道,“致远何时下考场?”

“致远今年学了五经,若他争气,三年后便可下考场。”沈春兰说,“若是运气好,能考个童生回来,静丫头的婚事便能往更高的挑。

弟妹,届时月丫头和杏丫头的婚事,你们也不要太着急。”

黄氏笑了,“月丫头刚十一,离十八还有好几年呢,不急不急。”

正在房间里摆弄头花头绳的林静和沈月,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看的沈杏惊奇连连。

倒是在书房里写课业的沈淮和林致远,比较自在。

兄弟俩,一个埋头写功课,一个低头认真看《齐民要术》。

而饭桌这边,林老爷和沈七刀已经喝高了。

沈继业和林二爷也喝了不少,但脑子还清醒着,各自劝老爹不要喝了,可他们两个都说自己没醉,还要继续喝。

最后的最后,沈七刀等人宿在了林家客房。

第二天醒来,林老爷和沈七刀都难受的揉着太阳穴。

吃早饭的时候,沈七刀顺势提出离开。

林老爷当场挽留,沈七刀以家里还要种黄芽菜为由婉拒了。

饭后,林夫人和林老爷亲自相送。

离开林府后,沈家众人回到客栈收拾东西,即将启程回龙溪镇的之时,周永福和周山来了,父子俩各自提着两坛东西。

“大哥,这两坛烧酒你留着慢慢喝,日后来了县里,记得派人知会小弟一声,别每次来了又一声不吭的走了。”周永福说着,将酒坛装到车上。

“伯父,这是我爹酿的杨梅酒,你们尝尝鲜。”周山也将酒坛搬到车上。

“多谢了。”沈七刀笑着接受,“等秋收了,我再来找你们父子喝酒,到时候可别嫌我们叨扰。”

“我爹现在不用上值,求之不得呢。”

“周爷爷,周叔叔,下次再来找你们玩。”

挥别周家父子,牛车缓缓朝城外而去。

傍晚时分,牛车抵达万秀村。

回到家中,沈七刀第一时间拿出银钱,带上沈继业去了族里。

各房看到退回的银钱,很是不解。

直到沈七刀将三房的行为说出来,族里才知道银钱为何一分不少的退回来。

族亲们气坏了,当场破口大骂,说继广和继宽兄弟俩忘本,无情无义,混出去了便翻脸不认村里的穷亲戚。

反应最大的当属沈四爷,他愤怒之后又觉得悲哀。

“我们穷,就活该被他们如此糟践吗?”

族亲们沉默了,气氛也陷入了诡异的氛围之中。

“四哥,生气是没用的。”沈七刀异常的冷静,“三房连续几年不回来祭祖就已经说明态度,如今避而不见,态度已经够明显了。

既然人家不想跟我们往来,我们不凑上去就是。

等三哥一走,我们重修族谱就是,何必为这种人伤心?”

沈四爷当场就愣住了,“你是想……”

“四哥不会阻拦吧?”沈七刀反问。

“可……”

“三哥不会怪我们的。”沈七刀说完,接着再爆出重磅消息,“三房的房子、田地,已经被继广卖给镇衙了,最多秋收之后,就会有官府的人下来收田。”

三房的田地,由大房、二房、四房轮流耕种,不收租,但要帮三房交粮税、徭役。

一共六亩的水田。

至于房子,好几年不住人,房顶已经塌了一半。

消息一出,族亲们全部炸开了锅。

有生气、有愤怒、有破口大骂的,都觉得三房背叛了大家。

沈四爷气的浑身发抖,“好一个叛祖忘根的东西!”

沈淮恢复上学第一天,十分自觉的将课业交给小魏夫子,并主动提及县里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龙舟比赛,讲得比较细致。

之后,小魏夫子进行一番考校,觉得差不多了才停下。

“镇上消息闭塞,偶尔去县里看看也是好的。”小魏夫子将课业还给沈淮,“四书和五经的注疏各有不同,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见解,多学多看是好事。”

顿了顿,又说道,“你买的那个版本,注疏相对简单了些。”

说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论语》,“这是为师当年在县学时抄录的,你可拿回去参考参考,另外,按你的学习进度,秋收回来便可学习《大学》和《中庸》。

这两本书籍篇幅比较短,为师打算让你今年学完,可有信心?”

沈淮有些意外,“夫子,学生背书练字做课业没问题,但里面的内容,怕是无法吃透。”

夫子笑了,“四书和五经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将其中内容吃透,第一轮学习,以理解和背诵为主,第二轮才是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

若是按照寻常的学习之法,恐怕十年都学不完。

而你们有科举之志,便要换另一种学习之法了,不然便是耽误你们的年华。”

“那按夫子的意思,学生应该几岁下场比较合适?”

“自然是越早越好,十五岁的秀才和二十岁的秀才,区别还是很大的。”小魏夫子似乎对沈淮有种莫名的信心,“所以,你不用担心学快了跟不上。

第一轮学习,以理解和背诵为主;等学完四书和五经,你们的年岁也上来了,届时再来学习第二遍,自然可以理解更深的层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