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108章 参加县试的条件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108章 参加县试的条件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县试三年考两次,明年二月正好可以应试,如今你已将《春秋》学的七七八八,明年不妨下考场试试。”

人近中年的小魏夫子,蓄起了长须,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此事你先回去考虑考虑,决定好了,为师才好安排。”

“夫子,此事需要家中长辈支持,容学生回去跟家人商量一番,等有了结果再回复您。”

“这是应该的。”

之后,小魏夫子给沈淮讲了县试相关的流程。

县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

第一场,为正场。考四书文、帖诗。

第二场,为初覆。考四书文、性伦理或孝敬论。

第三场,称再覆。考经文、律赋、帖诗和默义。

第四场和第五场连覆。考经论、诗赋、时文等。

“不管是四书文还是经义、律赋、骈文、默义,只要正常发挥,问题不大,就是这帖诗……”说到这里,小魏夫似笑非笑的看着看着沈淮。

话语未尽,意思却很明显。

沈淮露出礼貌的微笑,“请夫子宽心,学生会提前准备的,绝对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然后,离开书房。

看着沈淮远去的背影,小魏夫子笑着捻了一下胡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魏夫子从外面进来,拿起桌上的诗稿,边看边说,“为人师者,当独具慧眼,不囿于学子之短,而擅察其长,雕琢璞玉,使臻于至善,方为教之正道。”

言外之意,不要老盯着学生的短板。

“正因为儿子对他期望颇高,才希望他样样出挑拔尖。”小魏夫子不可否置,“父亲同儿子身为人师,应该能理解这种心情才是。”

“但我不会像你这般,在一个学生身上苛求完美。”魏夫子说,“沈淮是人,不是神,他只是在写诗方面,略逊于经论时文,不代表他写的诗逊于他人。”

说罢,他指着诗稿道,“这首《林居秋暮》,有情有景,写的就很不错;还有这首《咏桂》,辞藻也很优美;还有这首《青萍春》,很有画面。”

小魏夫子看着魏夫子,不紧不慢的开口,“所以呢?”

“这么好的诗文,自然是要让更多的人知晓。”魏夫子漾出一抹笑意,“都说风水轮流转,这些年因为杨大人,榆林镇出尽了风头。

沈淮是我们学堂最为出类拔萃的学生,来年的县试,大可好好期待一番。”

两位夫子的期待,沈淮不得而知。

此时,他已回到教室。

“沈淮,你终于回来了,快快,还有一点。”江铭见他回来了,赶忙把吃的挪过去,“我家刚出的新品,你快尝尝。”

点心是花朵形状的,看起来很美味的样子。

沈淮随手拿起一块,吃了两口后说道,“我打算参加明年二月的县试,你们要不要一起试试?”

“咳咳……”

话题太有冲击性,李景舟一不小心就被糕点给噎住了。

还是旁边的王宇川给他递水,才顺过气来。

他含着生理泪水说,“我对‘易经’和‘春秋’一窍不通,怎么考?”

“四书必考,但‘易经’和‘春秋’未必考到,至于考不考到,得看运气。”沈淮开口,“若是考不过,就当积累经验了。”

李景舟犹豫了一下,而后看向江铭,“你参加吗?”

“我四书都背不齐,没法考。”江铭很坦荡,“你比我厉害,可以试试,就像沈淮说的,就算考不过也可以当经验,反正又不差那二两结保费。”

参加县试的考生,需要去县衙报名,填写资料。

除了个人信息,还要写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如果有过继情况,还要填写亲生父母三代的履历,确保考生信息符合参考条件。

大夏朝明文规定,有四类人不能参加科举。

第一种是商人出身的;第二种是倡、优、隶、皂等职业出身的;三是有犯罪行为的,比如罪臣之家、或自身被罢黜受刑的;四是已经当官或者为隶的。

与此同时,需要找同时考试的五人互相连保、同村四名村民担保,还要一名秀才保结证明联保和担保的真实性,证明考生的籍贯身份、是否在丧假期,是不是冒名顶替、是不是假造姓名、身世是否清白等。

一旦出现作弊,不管是担保的人还是考生,都要受到牵连。

风险很大。

所以结保的秀才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家庭条件好,不差这个钱的,压根不会给人做保;便是条件一般的秀才,对考生身份有疑的,也不会轻易做保。

毕竟二两银子对秀才功名而言,太微不足道了。

沈淮看出李景舟的犹豫,于是说道,“这事除了你自个的意愿,还要问问李叔叔的意见,毕竟报名保结,都要他们带我们跑,你可以先回去问问在决定。”

李景舟觉得也是,“那我回去问问我爹在决定。”

“你们呢?”沈淮看向旁边的王宇川和魏渠,“要是你们两个也去,小魏夫子肯定会很高兴,到时候我们再找两个人就能互相结保了。”

王宇川却看向魏渠,“你要试试吗?”

“嗯。”魏渠点点头,“放田假的时候,我舅问过我了,不过那时我还没想好,如果沈淮参加,我觉得我也可以一试。”

王宇川听言,轻轻的‘嚯’了一声,一副我就知道如此的表情。

然后说道,“那我也去试试。”

接下来,沈淮给小伙伴们讲县试的考试内容,“夫子说,县试一共考五场,第一场主要考四书文和贴诗,第一场很重要,如果不过,后面的第二场就不用参加了……

总之呢,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上的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了很久。

最后沈淮、魏渠、王宇川、李景舟四人意见一致,决定散学归家就跟父母说。

沈淮自从跑步负重上下学之后,不像以往那样,一到散学时间便准时归家,而是留在小魏夫子的书房,翻阅其他书籍半个时辰。

别看半个时辰不长,一两年下来,可以看很多书籍了。

这天下学,沈淮依旧去书房看了半个时辰的书,才跑步回家。

“三郎,过来帮下忙。”

正在院子里收簸箕的沈月,见沈淮回来,连忙喊道,“我手上的东西太重了,有点撑不住,你快过来帮我拿走两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