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77章 诸君,且听秦王破阵乐!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第77章 诸君,且听秦王破阵乐!

作者:墨色染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25 来源:小说旗

第77章

695年4月21日,太原。

太原的备战也进展到了最后一步。

卓娜也没想到,李唯口中的‘第二批’是个婉约用词,实际上要按她的方式转达,高低得说是最后一批。

真是……

坏死了o3o。

但罢了,她也不懂领兵打仗,军中多了她这么个身份奇高的女眷反倒是麻烦。

不如帮衬着殿下治理太原以北,盯好一切后勤准备,多见一见宗妇和官家女眷,再顺便处理、批阅一些文书,起到一个安定军心、民心的作用,做一个很有用的象征……嗯……吉祥物。

卓娜还是喜欢私下里喊李唯殿下的。

倒也不是怀念曾经,就像是她喜欢李唯不常说那声‘我的公主’一样,她喜欢称呼李唯‘我的殿下’。

“启禀殿下,宇文夫人已乘翟车离驾。”

皇后殿下。

初唐时期中原本土最高级的敬称是这样构成的,与朔丹旧俗和天宁的混搭派不同,临近长安卓娜便要求自己与身边人力求做成最标准的。

当我能做成楷模时再推行改革,和我似乎做不到所以推行了变法,这是两种姿态。

卓娜本人更喜欢前者,她喜欢站在高地,无人指摘她的错处。

这种情绪她同李唯倾诉过,他夸赞自己说,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很谨慎的想法,要保持住。

瞧,殿下真的很善良、很温柔。

什么叫‘谨慎’呀,她分明是虚荣……

一想到李唯,卓娜的嘴角便是翘着的,原本因端坐而并起的脚也不由得踮了起来,踩着绣花鞋头的珍珠,在地上画起了圈。

方才与母亲重复确认了一番离太原的事宜,各世家的嫡子、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一同进长安。

贵族依旧尚早婚,能跟着去长安的嫡子也早就都成了家。

就算不带着家眷,用来侍奉的妾与婢女也要跟上一些的。

如何安排、如何管理、既要周全却也不必太殷勤、但又不能失了李唐的面子与风度,更不能影响了军纪和应有的国防。

这里面的门道不少,初次拟定这种体量的章程,卓娜力求万无一失。

马上就要过黄河了。

中原神都啊……

那都是小时候、娘故事里的天国了。

与小时候的神往、做梦都会幻想着自己若是天府之国的公主又当如何如何不同。

现在的卓娜,心怀着对长安的敬畏,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预备走进于殿下计划中未来两年半的战场。

……

军舰的数量在这六十日里,格外增造了二十二艘,连带着往返的‘货运’船只,最后一批军舰的规模,比帝王亲征时的排场还要大上不少。

不过船只大小都不超模,也没有黄龙纛,仅竖大唐日月山河旗,算不得僭越。

村中各地下放的民兵,也在今日返程太原。

除去每村都会留下一名中年或是留有旧疾的民兵做监督外,年轻人都背着行囊离开了。

近两个月的相处,大家早就打成了一片,村中老人也都把这些大部分都还壮年、未成家的民兵,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五松村,村头石碑老枣树前。

村民们站在村头挥着手,

“壮士一路走好!”

“健儿,俺们等你们凯旋!”

其中一个皮肤晒得黝黑,鼻梁高挺,下巴还是有些削尖的民兵回头,龇着牙笑骂道,

“哈!臭老头,我才不要回来!”

民兵要是到村里头做了督头,不是伤、就是残,再也没有机会在战场上持枪策马了。

所以他又说,

“我们有缘再见!后会无期!”

喊着‘凯旋’的老头,也明白过来这黝黑发亮的民兵的意思。

他也没沮丧,反倒是拍手叫好,神情爽朗,扯着嗓子大声道,

“好!若是来日我儿有了出息,俺让他们去天宁找你们!”

老头耳朵不太灵光,所以民兵也习惯于他说话时大声些。

这没什么不好的,军中对话也要求如此,铿锵有力?字正腔圆?嗯……他汉话里这些成语还没学明白呢。

“你也记得搬来啊,天宁好。

你儿女那么一大家呢,都搬来啊。”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走不动啦。

这颗虎牙,还是我祖父偷偷传给我的,你小子天庭饱满,又得一个八字跟我同名,带着吧。”

老头走上前,他的手掌粗粝,给民兵戴上虎牙以后,摸了摸脸颊时,民兵能从这份沉重的触感之中体会到岁月的漫长。

民兵只觉得自己的心里忽然很满。

他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

他先是抿了下嘴,抽了下鼻子,平静的说,

“我收下了。”

而后想了一息,他又说,

“等以后我升了官、得了假,我会来给你烧香磕头的。”

这年头说死以后的事情,不是‘吉祥话’而是真的吉祥话。

古人视死如归、向死而生,而身后事若是提前有个安定,若是能保证口香火,来扫洒祭拜,这比起任何天花乱坠的祝福都要真诚。

老人被这小子的话也感动到了。

他拍了拍闪烁着银光的利索鳞甲,咋舌摇了下头。

这就是他们大唐的甲,这就是他们大唐的兵。

“好,好小子,这虎牙给你,没白瞎。”

“这次是真的告辞了。”

“小子走好!莫回头!”

民兵也就确实再也没回头,只是抬起右手挥了挥,小跑着归了队。

辛八……不,如今他已经叫易八了。

白霫部乙室的奴隶,得了民籍以后都会被赐同音姓氏‘易’。

他保留了八这个字。

因为小时候,那个装哑巴的老头说,八这个数好啊,比九五之尊少一点,比平民百姓高一节,是吉祥富贵之数。

老头,俺到现在还是不知道你叫什么,只是后来想起来你说,你小时候取过个贱名叫八壮。

真巧啊。

你有个八字,俺也有,俺认识的另一个好老头也带个八字。

八这个数确实吉祥,你说的都对。

老头,你总是给俺带来缘分,你是真的死了都在保佑着咱,唉……你当初说的轻飘飘的,什么半拉儿子,真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坏老头。

俺们马上就要跟着陛下去长安了。

长安。你说的天国、上城。

到时候把你留在那里吧。

你不喜欢草原,虽然那里如今也是大唐了,更有了天庭,但俺想你大概是更喜欢长安的。

以后昊天大道一路从天宁修到长安路就通畅了,俺也有战友,也有拜把子兄弟,俺们轮班去给你送寒衣。

就刻‘易八之父八公’,你看行不行?

要是不行,你给俺托个梦。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山西太原一带,在农耕安定、纺织有了车能踩以后,多了太多的余力去响应李唐朝廷的其他号召。

新一批的民兵已经征召完毕,并以县为单位开始训练。

他们都习惯了李唐的‘考勤’机制,也更觉着如今的民兵比从前的府兵要体面得多。

府兵造福家人那是要看造化的,可民兵却只要拿到月优等、年优等,好处就实打实的往家里送。

同时,以太原府为中心,因为李唯的征伐而空出来的位置,被数日前开的结束的新科填补上了。

新科招收范围不大,良民出身即可,规定考核时间为六个时辰,规定考核书册范围,规定题目数量与分数,规定文体,公开答案与得分点,盖名批阅,由李老主考,皇后亲临监督。

(八股文的优点是:统一了答卷方式。唐初科举甚至不限诗歌体,极大增加阅卷难度)

这种新科规矩,对于世家来说太过新颖,但既然都决定归顺大唐了,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不提也就罢了。

毕竟新科的宣称是,临场发挥比拼真材实料。

这种贴脸的激将……那确实好用。

新官上任都有着手册去照本宣科,可供他们发挥权力的地方不多。

但他们心中都有数。

如今他们能当小官,辅佐治理太原、串联新都天宁,那么日后等陛下平定长安以后决定迁都返回天宁,他们是什么?

这年头能读明白书的,可还真不是做题达人,不是蜂窝煤就是活性炭。

经历了女帝酷吏的暴政,懂得明哲保身的世家,自然不会在这最后一步走错了路。

世家如此,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到相同分数的平民子弟便更是如此了。

……

在临近渡河的前一天,天宁来的聘礼到了温家。

这是一份不掺水分、不折不扣的初唐亲王纳征之礼。

李唯自己淋过雨,所以他会做李兆的伞。

纳征仪仗于吉时进城,百姓无不旁观侧目。

此情此景在太原可不常见,尤其经过李唯这两个月的整顿,百姓与世家对皇家天然的漠视情绪烟消云散,把崇拜千年屹立不倒铁打的世家的情绪,转换成了比之更甚的狂热。

亲王下聘,备玄纁束帛五两、谷圭七寸、鎏金礼器及九章冕服,仪仗以朱络四马车驾为核,配十二幡青雀旗、九旒龙旗,轩悬之乐奏《嘉至》,卫士二百执戟随行。

柷敔各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乐工四十八人奏的《嘉至》乐声,就是古代身份尊贵之人出场的bgm。

抓耳,更惹眼。

由皇后生母宇文夫人担纲主婚人,如今长安未定宇文安禾虽未获诰命,但依旧得御赐金丝翟衣、九树花钗,这便是稳坐后族之尊的底气。

李公持紫檀木雁,如今虽无宗正卿职,仍佩太宗御赐其父的麟符镇礼。

皇后近侍女官着绯罗襕袍与内侍共执金匮,录册钤中宫印信代亲王金印,示皇后监礼之权。

如今这份列队虽依旧是省三成仪从,但以玄甲精骑环护、太原城楼悬九旒黄幡补其威仪,任谁看都不得不倒吸一口气而补一句礼从权而威不堕。

显然,温家人的嘴都笑歪了。

是,齐王注定不会指染政治,做个纯粹的清流,没什么‘油水’‘金沙’。

可这份殊荣是谁都能享得到的吗?

这一刻,其余世家被羡煞了。

若是他们再早一步?又或者付出的再多些呢?

如今晚了一步,可不能步步晚吧。

中宫无子无女,他们的儿子、女儿现在也能开始努力啊!

……

热热闹闹的喜宴,持续到了宵禁前。

孤高的塔楼上,独留李老与赫连孛两人。

两人在小桌前跪坐着,均微醺、举杯对月。

赫连孛先开口,他的声音中甚至多了依稀的不舍与怀缅,

“今夜便是最后一夜了。”

“今日以后,你我就此陌路。”

李老抿下小盅里一口葡萄酒,声音倒是比赫连孛要洒脱。

赫连孛回敬一杯,他‘哈’了一声,回了回口中的甘甜,咋舌道,

“该当如此,哈哈哈!何必怀缅!我们狭路相逢,霸者胜!”

李老摇了摇头,咬文嚼字的强调道,“勇者胜。”

霸者,勇者,词意相近可真要解释出来那却太不同了。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此乃勇者,而不仅仅是霸王。

如今两人说话,都是点到为止。

李老没有再做前辈的姿态去教导,赫连孛也没有压住自己的枭雄之意做弟弟。

两人没有对弈,没有对话,只是一人一杯的品着杯中酒,看着下方的灯火一盏、一盏的熄灭。

终于,月是这方塔楼中唯一的光了。

李老举杯,“敬大唐。”

赫连孛回应,“敬盛世。”

李老再说,“敬名留青史。”

赫连孛大笑,“哈哈哈哈哈!好!好!”

这一刻赫连孛对李老的城府与算计心服口服。

人生暮年这场局,果真是他心甘情愿的作茧自缚。

妙啊,太妙了。

¥¥

695年,5月22日,子时半,惊蛰后第123天。

长安城外。

武周军队驻扎长安城外,四处点燃着火把、篝火,哨兵警惕的看着前方,提防着随时有可能袭来的敌军。

子时半的锣声响起,还未等轮值,便听远方传来了声响。

起初只是地面轻微的震颤,逐渐很迅速的,它转换为了清晰的马蹄声与鼓声的混合轰鸣。

“敌袭!敌袭——!”

武周军队中也敲响了面鼓。

可它的声音,迅速就被淹没在了愈发浩大的鼓点、金属碰撞声与踏步声中。

唐军拉出六十四面战鼓齐奏,十二口特钟长音持续不断。

随着十二道在黑夜中依旧亮眼的黄龙纛升起,出现在武周与长安面前时,筚篥群吹奏响起、踏步声渐强,天威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唐军好似携带排山倒海之势一般不可挡,武周集结起来的府兵下意识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后退着。

礼乐方阵的声音在宁静的夜中愈发的抓耳。

因故站在长安城墙上,早已两鬓斑白、面容苍老布满褶皱的老兵,在捕捉到了那熟悉的鼓点之后,便再也无法忽略掉它。

直到听到了那带有兵戈杀伐之气的琵琶音后,他再也无法克制住狂跳心脏里的疯狂。

诸君,且听秦王破阵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