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81章 高高挂起于白绫上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第81章 高高挂起于白绫上

作者:墨色染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25 来源:小说旗

第81章

婢女自李唯背后军队队阵中鱼贯而出。

这时候,谁架着太后跳舞,谁就是宫婢。

跟在李唯与卓娜身边做事学习这么久,就算是条狗耳濡目染下也该学会听懂指令了。

于是无需格外吩咐,早就整装待发的婢女纷纷向前,以五人为列呈雁行斜排,贴东侧鱼贯而行,路过诸位重臣甚至不忘侧身行屈膝礼。

她们着齐胸襦裙,迈着精准的三寸碎步,裙摆摆动不超三褶、流苏不荡。

行进间始终颔首垂目,双手交叠于脐下。

这种端严仪态承北朝遗风,也是贞观时期所推崇、恪守的礼仪风范。

看着分明处在政变战场而神情镇定的婢女,朝臣心中自有思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能将婢女教养成这般,那位名不见经传的二公主恐怕也不会如传言那般不堪,说不得有文德皇后遗风。

婢女将武泽天搀扶下坐辇,一路把她往立于玄武门前突兀的高台上送。

婢女自是学了如何奏乐如何舞,她们用着精准的力道,将武泽天架起,分别控制着她的手脚与身体,愣是让她舞起了破阵乐。

高台一阶、一阶,可跟着鼓点转着圈,被人架着往上去的路,它又短又漫长。

李老看着妖后这般,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三年前的那场夜宴,妖妇你可还记得?

这秦王破阵乐,由武家人来跳,确实不赖!

远远的看到武泽天在高台上被婢女架着跳破阵乐,那名倔强的披着铠甲的老将,深吸一口气后跪坐在地、放心的合上了眼。

而高台上的武泽天,只觉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受难。

她这时才恍然看见,黄龙纛前被长枪举起的头颅。

什么武三思、武懿宗、武攸宁,她都无所谓。

恨?

不,她解恨都来不及。

她终于是在大起大落中疯了吗?

武泽天想不明白,她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武安康的头看,越看却越有些着相。

这本该是自己最偏爱的侄儿,为何如此陌生。

他……是谁啊。

不仅如此,武泽天觉得她不该是这副模样,不该是这样不得善终的。

或者说,不该是这里,不该是长安。

不该是现在,她天命未绝。

人过六十方知天命,武泽天隐隐能看得清自己的命。

就算终究大权旁落,就算终究断不了李唐的运,那也不该是当下。

那个诓骗又害苦了她的人,不该是梅伯温,也不该是李牧元……

他是谁?

有个男人的身影模糊又清晰,就像是索命的厉鬼,却让她想不起名字来。

因着这份挥之不去的梦魇,使她备受折磨,最后以梦定罪砍了右相。

可砍了以后,他依旧阴魂不散。

站在她身边、身后的,不该是武安康、更不是武显儿。

她怎么会没有女儿?

她梦到过无数次。

那个生来便体态丰硕、方额广颐,注定集荣耀于一身的孩子。

她为何没有来?

为何是李唯?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武泽天就有一种莫名的惶恐与不安。

武泽天的所有思绪,在看到被钉在中槛上的白绫时戛然而止。

她张开了嘴,尽可能的平静道,

“我死后,无需丧仪,只愿立一块无字碑。”

武泽天的要求,依照当代风俗,本该被采纳。

到底曾经是皇后,到底是死后荣哀,既然丧仪一切从简,那一块无字碑……也罢。

然朝臣心想可以,也可以谏言,却不可替帝王作答。

而李唯,怎么会同意这无理取闹一样的要求?

李唯可是知道立块无字碑的后果的。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是吧?

上承贞观下启乾元是吧?

打击削弱门阀势力,扶持寒门科举是吧?

加强西域控制,确保丝绸之路安定是吧?

弘扬佛教传播诗文,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是吧?

尽管手段严酷,但却颇具备远见与大智慧,是敢于改革与突破历史桎梏局限的典范是吧?

语言的艺术、政治的权术、史书的春秋、性别的便利,全让你玩明白了。

想的太美了。

若李唯评判。

武泽天确实有功劳。

为高宗生了五个儿子,为皇家延绵子嗣,这份成就,是极大特大甚至说是天眷的高功。

纵览古今,谁家主母能有福气平平安安的生下五个健康的嫡子?

五个儿子,一位皇帝、四位亲王,放在古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含金量?

除此之外呢?

皇后揽权是先例吗?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吕雉、维护汉初休养生息国策的窦漪房、兴灭国继绝世的东汉和熹皇后邓绥、被誉为北魏实际奠基人的冯太后……

你武泽天消耗的,是先太后几百年累积的信用与功绩。

吕后的杀戮是汉初分封制下外戚与宗室权力博弈的缩影,消除宗室威胁以保惠帝统治,以有限暴力维持刘汉政权,她知道天下应当姓刘,她不弑亲子。

而武泽天以女儿性命做局,以亲子性命接连为自己铺路,颠覆李唐、意图建立新朝重构皇权,制度化清洗、屠戮李唐法统,妄图借此来确立武周的合法性。

她不知道自己是鸠占鹊巢,是真觉着自己有不世之功。

这是‘胜者自有大儒辩经’‘朝堂皆男儿故而贬低女帝’的事儿吗?

这是贼寇窃国。

抬举她的说,她该跟司马懿坐一桌。

一个渭水之盟,一个垂帘听政,合该遗臭万年。

女官是她武泽天的先例吗?

太抱歉了,西周就已经有女史、女祝了。

汉朝更是有女御长、宫长。

经班昭个例以后,发展到初唐早就形成了女官制度,‘女官先例’与你何干?

若是没有你,漫长千年又岂会再无女君,朝堂之上岂会再无女官?

知道与时俱进,为政治服务的儒学,

能从春秋孔子的伦理奠基,战国孟荀的人性论争,到汉代董仲舒的神学重构天人感应,再到宋代程朱理本论立、格物致知建构理学体系,最终由王阳明龙场悟道转向‘心即理’,注1

从伦理化→人性化→神学化→科学化→内在化,

它历经数千年,凝聚了如此多的精华,它怎么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让女人上桌。

都是封建糟粕是吧?

先说祖宗传承是糟粕,再曲解封建本义。注2

真相还不是最简单的、最浅显的,出了这么一个女皇帝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拿国运去赌是否还能有个开元的奇迹再现?

看着临死前依旧在机关算尽动脑筋的武泽天,李唯深吸一口气。

现在轮到你想体面了?

可你已经让我,让大唐,让后世真有才学的女人,都很不体面啊。

后悔?垂死挣扎?仍寄希望于岁月史书?

做梦去吧。

于是他淡漠且简略的回答,

“你会有块碑的。”

碑文会详细的刻着你这一生的所作所为,详细到某年某月某日,详细到可考究的逐字逐句。

你放心,一定会分毫不差。

你甚至不需要被抹黑。

武泽天已经被举起,也正是在此时,梅伯温站出来,跪地稽首,同时高呼,

“臣,恭送太后!”

说罢,梅伯温跪着将怀中一封书信妥帖的放置在地上,从侍卫腰间拔出利剑,在梅谨惊愕的注视中,将其一剑穿心。

而后再回头,对李唯叩首再拜道,

“臣纵有千般托辞,然迫死太后已成铁证。此滔天之罪,万死难赎!

臣今日先行一步,向太宗、高宗皇帝英灵禀告此事,九泉之下亦将恭候太后驾临!”

梅伯温跪着持剑自刎,血洒地面,满座哗然。

少顷后,张柬之、李多祚乃至他身后的禁军,霎时被这鲜血染红了眼,同样跪地呼喊,

“臣\/某,恭送太后!”

同时,只得在心里暗道,梅公一路走好。

有些话只能存在心里。

日后可以说,可以怀缅,但如今必须保持缄默,不然岂不是要将梅公所做的一切布局皆付之东流?

站在史官之列的梅沅,不自觉地咬住了自己的下嘴唇,当热泪大滴大滴的从脸颊上滑落的时候,她才从恍惚中回到现实。

她……也是人。

梅伯温与她相处一百零九天,于她来说,梅伯温只是一个迷途知返、权倾朝野、家财富庶的老头子。

她总觉得梅伯温算不上自己的爷爷,她可以平淡的说出‘请祖父赴死’的计划,可以平淡的说出‘请祖父走之前记得带走父亲’,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看客。

可当这老头子真的倒在她面前,慷慨的在玄武门前自刎的这一刹那,在这一百零九天里梅伯温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照,或带着和蔼、或带着睿智、或带着关切且充满着希冀的面庞,一张一张的闪现在她的脑海里。

梅沅的鼻子很酸。

这一刻她才真正的切身感受到,这是她如今、未来要活着的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活生生的。

原来她早已不是执棋者,而是局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

‘梅伯温……梅老爷子,我会不负你所托,不会让梅氏一族如历史中一样落得个诛族的下场。’

‘我不知道你除了死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或者说……你自己本就心存死志,我也觉得你死了对我们是好的,对历史是好的,对未来是好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矫情些什么……可能就是,一个会对着我笑,会夸我的老头,再也没有办法开口说话了吧……我在穿越前也没见过我爷爷……爷爷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矛盾啊,我……’

‘但你放心吧,我会把你的故事记录着、书写着,我还蛮擅长写小作文的。

我的子女也会在寒衣节去祭奠你,虽然不会跪拜你,但能被亲王公主祭奠,对于你们古人来说,应当也算是能含笑九泉的哀荣吧。’

‘梅老爷子,我祝你一路走好。

若是真有轮回转世,你去看看未来因你助力李唐而延续到数千年以后的盛世吧。

去看看长安博物馆,那里有颗你的牙齿,是蛀牙。

你临死前有记得我说过的话没有,向天尊大帝许愿了吗?那个灵,包好使的……’

很多感性的人泪流满面,伏地是在恭送太后,却也是在痛苦。

唯有李唯与他身后的唐军,伫立着,似乎是在行注目礼一样,目不转睛的看着。

看着梅伯温的血一路蜿蜒到武泽天所在的高台下,看着她被高高挂起于白绫上……

窒息并不体面。

可年迈的武泽天,在上吊的时候,能做到的本能挣扎动作也很局限。

因颈部受压导致脑部供血中断、呼吸道闭塞,武泽天的肢体不自觉的痉挛着,两条腿好似不会枭水的鸭子一般疯狂踢蹬着。

很快,她面部及颈部明显充血肿胀,眼球微凸,再也没有办法维持住所谓的体面。

再往后的过程就有些漫长了,很多人在这时不忍再直视着。

饶是李旦也不由得拿袖子遮住了面庞。

可他注意到,他的弟弟,依旧在目不转睛的看着武泽天。

是恨意吗?

李旦想,好像不是的。

他在弟弟的身上感受不到那种强而有力的情绪,仿佛他说割肉还母以后,武泽天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窃取李唐国祚让人不耻的贼。

但好歹曾经是生母,所以是想着,总有人要见证她的死亡吧。

作为帝王也不该有什么畏惧的东西,所以他才这样做吗?

还是说弟弟的心里其实也是复杂的。

是啊……

这一路走来,前头的兄长都死了……李唐的忠臣也死了……

恶獠就算以命偿命,又能换回些什么?

李旦总是习惯想很多。

三思而后行。

因地制宜,他何止三思,有时候三十思都不足够的。

所以他到底是在叹了口气后,强压着不忍,也继续梗着脖子、咬着牙抬起头。

这时,武泽天的呼吸深快后逐渐衰竭,瞳孔散大……而后丧失了意识。

人在吊死以后的十分钟左右,仍会具有微弱的心跳和代谢活动,并非完全死亡。

李唯就这样静静的看着。

而李旦也站到了李唯的身侧。

他想,这是他作为兄长唯一能做的了。

李唯与李旦如此,大臣们也只能是跪着、保持着叩首的模样。

在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以后。

武泽天彻底的死透了。

而也正是这时,李唯才缓缓道,

“将梅相的遗书呈上来。”

“喏!”

刘顺上前,拾起那封遗书,将其双手奉到李唯面前。

李唯没有先去理会吊死在玄武门前的武泽天,反而是先看起了忠臣的遗书。

陛下这一行为仿佛是一记重鼓,咚的一声砸在了所有人心里。

有人想,看,这就是我们李唐的皇帝对忠臣的态度!为君如此,臣复何求?

也有人想,这位帝王不仅文韬武略,他更有一颗天生的帝王凉薄心。

可这些话,于此时都只能憋着。

因为太后还在高高挂起,如何安置陛下并未开口。

是送去合葬吗?还是单独葬于一处?还是陛下另有安排……?

¥¥

¥¥

¥¥

(上文已经满4k ,下文不涉及凑字数,没有兴趣的读者可略至催更界面,因为这确实是不影响阅读正文内容的科普)

注1:

宋朝以前的儒学很好懂,所以在此不赘述。

自程朱理学起,儒家开始提倡‘格物’:穷究外物之理,积累以达天理。

实践途径是通过:读书、观察、践行累积。(与物理学的累积途径完全一致)

是以《大学》‘格物致知’为起点。

王阳明的‘格物’是对程朱‘格物学’的重构。

王阳明提出:格者,正也。物者,事也。

程朱认为‘性即理’:天理客观存在,需通过格物积累才能豁然贯通。

王阳明则主张‘心即理’:天理本在人心,只需向内反省,无需外求。

程朱的格物是科学方法论的萌芽,王阳明的格物是心性本体论的表达。

按照现代人的思路,一个是理科萌芽,一个是哲学萌芽。

但无论怎么说,他们的思想都促进了科学发展、思想进步,端看明朝科技、户籍制度、民间小说风靡等等史实就知道了。

‘儒学’在此时早已经不是最开始的‘儒家思想’,而是一个集百家之长,为政治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利好统治的武器。

儒学是一直在与时俱进的。

所以文中观点:女人为什么不能上桌?

因为上桌的女人掀了桌,还要把家拆了,与其继续赌女人上桌之后拆不拆家,不如干脆绝了上桌的途径。

这他娘的不叫祖宗迂腐,这叫吸取历史的教训。

武泽天不是开创了女性运动第一炮,是直接一炮毁掉了古代女性运动的基石。

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另,

宋朝的程朱理学在当代还属于小众群体,在元朝被曲解,在明朝被捡起来重新解读研习,再到清朝与现代死无葬身之地。

从地心说变日心说,这种他国人的思想革命行为值得被歌颂,为什么程朱理学、格物学、到现在还没有站起来?是不配吗。

再说一个跑题的,程朱理学没有提倡裹小脚,也不裹小脑。

让不通汉话的外族人去诠释汉族儒学经典,出现了断章取义的偏颇,还真的拖着屎山代码运行了,这不该是儒学本身的错。

注2:

封建本义:

最最最开始能有记载的封建,是‘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在商朝意为‘大建福祚’。

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它指:分封制。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结构。

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以‘封建’一词错误翻译欧洲的‘feudalism’。

《牛津英语词典》:A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dominant in medieval Europe (9th–15th centuries), in which land was held by vassals from lords in exchange for military or other services, and where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reciprocal obligations bound peasants, knights, nobles, and monarchs.

人话:欧洲所谓的‘feudalism’是领主-附庸制度(lord-vassal bond),以土地为纽带来强行拼凑成一个民不知皇帝姓甚名谁、国号是什么的皇权分散且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

按照汉语的缩略习惯,私以为应称其为主庸或主仆。

中国周代分封制≠feudalism

中国封建王朝≠feudalism

中世纪欧洲不配,圈个地养几个人就能碰瓷皇帝分封诸侯、分封儿子统御九州了?

那现在家里有宅基地的怎么说?买大house的又怎么说?保不齐都比某些lord的feudalism大嘞?

再后来,郭沫若以‘封建社会’定义‘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剥削农民’,该定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自此,封建本义发生曲解与变化。

从而导致,提及古代是封建,会直接被画等号到:糟粕、落后、剥削,这个错误等式。

当然这一部分曲解,也跟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收尾相关。

举例1: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是一个封建王朝,

应该被翻译为: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是一个落后、被他国剥削、充斥着糟粕的王朝吗?

这还是汉语吗?

举例2:在慈禧统治下的清朝是一个封建王朝,

翻译:在慈禧统治下的清朝是一个落后、被他国剥削、充斥着糟粕的王朝。

这还是汉语吧。

概念就是这样被潜移默化的偷换的。

《兴汉》

希望文化工作者能够多传播正确的文化。

当然抽象文化也可以。

就比如说如果不是和亲王子,大部分人、包括我都不会去考究武则天的历史,也不会察觉原来‘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天大的笑话。

同样‘信达雅’的、由日本学者导致、被国内洋流引用的错误翻译典型还有‘democracy’。

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只说它最开始的定义是: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懂翻译的,翻译翻译,品一品这话是不是也是在擦边的偷换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